APP下载

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研究

2023-03-10董民丽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专业课育人

李 倩,董民丽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当下,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医学类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对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和医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查,针对医学生的特殊性,期望摸索出一条与医学类高职院校相适应、相吻合的课程思政创新之路。

1 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调查结果

为了解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课题组对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学生分别发放了不同的调查问卷。教师版问卷旨在了解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因此问卷的内容都是从专业课的教学角度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课程思政接触比较少,比较陌生。设计学生问卷,期望从学生层面了解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结果如下:

1.1 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被调查者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中,只有1.96%的老师很了解,对其内涵、重要性、本质和意义等都有过专门的研究;88%的老师仅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多。86%以上的教师和学生的都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该仅仅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而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他们认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实施“课程思政”密切相关,两者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

1.2 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

调查中72.55%的老师认为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育人非常重要,并且非常愿意在教学工作中实施课程思政;25.49%的老师认为比较重要,有一定的意愿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1.96%的教师认为在医学专业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育人不太重要,不愿意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从学生的理解层面来说,93.16%认为专业课教师在融入育人元素时都是自然融入;6.84%的教师不能自然融入,牵强附会。

1.3 实施课程思政的困难

当被问及医学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难度有多大时,7.84%被调查者认为难度非常大;15.69%认为难度比较大;72.55%认为有一定难度,但可以尝试。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对应的课时量本就比较少,思政内容会占用部分课时,导致专业课任务无法完成;难以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知识欠缺等。

2 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课中有效推进课程思政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 教师的认知能力关系着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9.41%的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比较了解,70.58%知之甚少。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一直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等相关人员负责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很少涉及思政教育,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教育改革的最新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部分教师认为如果硬性加入思政元素,就是对专业知识的干扰,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较弱,专业课程中渗透育人元素有一定的难度,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2.2 医学生学习状态影响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意愿和成效

医学类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毕业后从事的是医疗机构及医学研究机构。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时刻谨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伟大使命。相比之下,医学生的课程比较多,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实践课,要熟练掌握临床操作的技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其他课程的局面。这种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影响了教师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愿和成效。

2.3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定期进行有效评估。在调查中发现,学院对于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针对“为何教”“教什么”“在哪儿教”“谁来教”“谁来管”等五个基本问题,没有制定明确的方针政策和实际的运行机制。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惰性心理,认为可有可无,这种状态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3 专业课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

3.1 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1]。从教师方面出发,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3.1.1 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强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让教师意识到立德树人是每位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教师的各项活动,如支部活动、教研室活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等,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研讨的方式,将课程思政意识有机融入,做到理念先行。在每次的支部会议和教研室会议中,都要涉及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研讨,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群策群力,找寻拥有思政元素的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升育人能力和育人实效,将医者情怀、家国情怀、历史文化等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促进德育与智育相统一。

3.1.2 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 《纲要》指出,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要求教师拥有能够做、善于做、乐于做课程思政的本领和技能[2]。创新方式方法的能力。以教学活动作为基础,适当地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找准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契合点,不把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党史国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积极主动地对接思政教师,邀请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师从专业知识中提炼价值引领的本领和能力,达成知识互补的效果。参加课程思政的相关会议或培训,现场观摩课程思政的优秀示范课,学习掌握专业育人、课程思政、思政教育的原理和技能,提高将专业和思政育人相结合的能力[3]。

3.2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3.2.1 加强顶层设计 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要有完善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践行体制、监督机制,针对“为何教”“教什么”“在哪儿教”“谁来教”“谁来管”等五个基本问题,要有明确的方针政策。系统性地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将目标和要求细化到每一门课程。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不会影响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反而会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双向推进的效果。

3.2.2 提供制度保障 学院需要成立专门的教育教学改革组和课程思政指导组,共同推进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的教学督导组、学校和院系的领导以及同行开展随堂听课,多管齐下,共同监督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设定专门的激励计划,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搭建促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积极合作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举办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比赛或评优评奖,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的建设确保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走过场,不是走形式,要脚踏实地,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3.2.3 重视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思政的建设,重在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多样化。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等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施课程思政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可度。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还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在课堂中,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进行过程式或形成性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在评价标准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的设计与开发,最为根本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课程是否实现价值聚焦,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挖各学科的育人价值[4],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

3.3 创新教学管理和模式

创新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和课程思政结合的新方向。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翻转课堂、互动课堂、第二课堂,让课程思政活起来。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的“要将干巴巴说教向热乎乎教学转变,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学过程[5]。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手段,力求让一个个小故事都能成为点亮课程的思政“明灯”。

医学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更是学校每一位老师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在实践层面加强尝试、完善与协同,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实效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医学类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