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从“供给侧端”重塑教学生态

2023-03-10张洪静

江西教育C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

张洪静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供给侧端”发力,通过优化“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等,重塑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素养和教学素养。从“供给侧端”发力,要求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对接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好地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双减”政策   供给侧端   教学生态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面临严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双重压力,由此造成学生学习的严重焦虑。“双减”政策的落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放、舒展了学生的身心,缓解了学生的学业焦虑。“双减”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实践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助于达成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从“供给侧端”重塑教学生态。

一、“供给主体”:重塑教师的专业素养

毋庸置疑,影响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过去,我们对教学现代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教学现代化”就是“教学工具、媒介、媒体等的现代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用新瓶装旧酒”。虽然教学设备与装备现代化了,但是教师的教学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比如,教师的教学从“人灌”转向“机灌”,让学生的学习“不堪重负”。要想疗治教学的痼疾,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等入手。一言以蔽之,必须从教学的“供给侧端”发力。

从教学的“供给侧端”发力,就是要提升“供给主体”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专业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素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素养”等。因此,教师要将“知学科、懂学生、上好课、会研究”作为自己不断修炼的“杠杆与标尺”,要走在学习、研究、实践的路途之上。“知学科”就是“要把握学科知识本质和学科知识关联”;“懂学生”就是“不仅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更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情,不仅要认识“这一群”学生,更要认识“这一个”学生;“上好课”就是“要采用趣味性、文化性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会研究”就是“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性效能”。重塑“供给主体”专业素养,必须从“教的科学性”“学的有效性”“载体的适切性”三个方面来重构。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有学生当场提出了“圆柱容球问题”。这本是一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契机,可这位教师因为对此内容一无所知,导致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流失,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遗憾。

“供给主体”是“双减”系统工程的推动者,是对教学“提质增效”的主动作为者。“供给主体”的专业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教学的深度与高度、广度和效度,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效能的保障。

二、“供给内容”:重塑教师的课程素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程的执行者。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关键是重塑教师的课程素养。拥有良好课程素养的教师,往往是课程的“创生者”与创造者,往往能自主研发或者创新课程。

针对“课程”,可以从“名词意义”和“动词意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名词意义”上看,课程原意是指“跑道”;从“动词意义”上看,课程有表示“跑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课程也应当从“名词意义”和“动词意义”来理解。“名词意义”上的“课程”就是规划的、静态的课程;“动词意义”上的“课程”就是生成的、“创生的”、动态的课程。优化“供给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还要着眼于数学知识的本体,研究数学知识的关联;不仅要把握数学知识的“原生”意义,还要把握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主研發设计课程内容,要将其他相关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融入课程,从而让课程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学生形成育人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采用一种“去情境化”“去单位化”的方式,给学生出示了不同类型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这样一种教学,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画图进行比较,有的学生将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将两个分数分别与“1”进行比较,等等。显然,课程内容的优化,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型。

课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也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引擎”。优化数学课程,就是优化教师的“供给内容”。从“供给侧端”发力,能够重塑学生的学习行为逻辑,让学生的学习更开放、更灵活、更有效。在优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更丰富。

三、“供给方式”:重塑教师的教学素养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效能的因素,不仅包括“供给主体”的专业素养,还包括教师的“供给方式”。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监管和监控,充斥着教师的“话语霸权”,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封闭起来。

“供给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样态,蓄积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课程愿景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立足于“双减”政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应转向自主、自能、自发、自觉。教师要从传统的“灌输”、告知、讲解等教学方式转向启发、引导、唤醒、激活、弘扬的方式。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与权利,让学生从被动的探究与合作转向积极的探究与合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会”转向“会学”。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往往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特征等入手。为了细化、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的教师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剥离开来,引导学生单独、“深入”地学习。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力的提升与创造力的发展。立足于“双减”政策,教师不应给学生人为地设定诸多条条框框,以此捆绑学生的手脚,钳制学生的大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进行“粗线条”的设计,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学习时空。比如,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画一画”标准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做一做”长方体与正方体,丰富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感受与体验,为学生后续学习“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化“供给方式”,关键是要重塑教师的教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反思、复盘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学逐渐从感性走向理性。

“双减”政策的落地,“倒逼”教师进行“供给侧端”的改革。从“供给侧端”发力,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跟进、对接学生“需求端”的学习,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作为原点和归宿,通过优化“供给方式”,重塑教学生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进阶。

参考文献:

[1]段哲贤.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J].考试与招生,2016(4):34-36.

[2]罗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J].统计与管理,2016(4):60-61.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