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03-09林凤绣李志敏赖智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效贴腰椎康复

林凤绣 李志敏 赖智君

(海口市中医医院推拿科,海南 海口 57020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由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压迫神经而诱发一系列症状,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增高〔1〕。目前,临床对于LDH,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且78.2%~89.7%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差,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病情易复发、生活质量差等问题〔2〕。探寻多种有效康复方法并结合使用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当前核心稳定训练在LDH的康复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疗效确切〔3〕。肌内效贴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最开始在运动修复中应用,对缓解疼痛和肿胀效果良好,近年研究〔4〕显示,肌内效贴对下背痛也有不错疗效,但目前关于其在LDH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尚少。本研究将肌内效贴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老年LDH康复治疗中,观察该康复模式对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口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LDH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LDH诊断标准〔1〕,经CT或MRI证实;(2)年龄60~80岁;(3)病程≥2年;(4)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上;(5)入院前1个月内未进行任何康复治疗。排除标准:(1)慢性腰肌劳损者;(2)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占位性病变等;(3)伴有严重内科疾病者;(4)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者;(5)有精神疾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予以牵引治疗,给予中频电疗(1次/d)。此外,对照组予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具体如下:(1)仰卧双桥运动:运动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足并拢,肩部着地,躯干保持直线,进行仰卧支撑动作,维持15~30 s;(2)仰卧单桥运动:在前一运动基础上,抬起一侧下肢,维持15~30 s后恢复初始体位,然后另一侧下肢重复训练;(3)仰卧双桥运动:患者改为俯卧位,双足着地,采取直臂支撑方式进行俯卧桥式支撑训练,维持15~30 s;(4)俯卧单桥运动:在上一运动基础上,抬起一侧下肢,维持15~30 s后恢复初始体位,然后另一侧下肢重复训练;(5)直立背滚球训练:患者保持直立状态,靠墙,双足保持与肩相同宽度,将瑞士球放置在背部和墙体之间,然后慢慢下蹲,让球滑动到双肩高度,持续15s,然后恢复初始体位。以上动作进行5~10次为1组,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肌内效贴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让患者采取坐位,躯干往前屈大约15°,取Ⅰ形贴布,将其锚端固定在骶骨部位,接着顺着腰椎方向,以15%自然拉力将其尾端固定到T12水平;然后取Y形贴布,将其锚端固定在髂后上棘处,接着顺着腰方肌走向,以15%自然拉力将其尾端固定在T12水平,并将另一尾端固定于第12肋骨位置;对侧躯体进行相同贴扎。每3 d进行1次贴布的更换。两组均治疗观察4 w。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48)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进行以下指标的测评。(1)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价,评分范围为0(无痛)~10分(难以承受的剧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2)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中文简化版(87SCODI)〔6〕评价患者腰椎功能,该问卷包含疼痛、端坐、直立、睡眠等10个方面,各项评分为0~5分,计算10项总分占满分(50分)的百分比,越接近100%,说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差;(3)腰椎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对患者腰椎前屈和后伸活动度(ROM)进行检测。(4)血清指标:采集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β-内啡肽(EP)、前列腺素(PG)E2的测定。

1.4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仅在劳累时出现轻微症状;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未见改善。合计显效、有效为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其中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较对照组(83.33%,其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

2.2VAS及SCODI评分 两组VAS及SCODI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及SCODI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2.3腰椎关节ROM 两组腰椎关节前屈和后伸ROM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关节ROM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见表3。

2.4血清β-EP、PGE2水平 两组血清β-EP、PGE2水平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EP显著高于对照组,PGE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VAS及SCODI评分比较

表3 两组腰椎关节ROM及血清β-EP、PGE2水平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肌内效贴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缓解老年LDH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研究认为,LDH病理机制涉及髓核突出物对硬脊膜和神经根的刺激、神经根炎症反应、神经组织微循环异常等,同时也包含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力学结构紊乱〔7〕。神经力学相关理论认为,人体肌肉组织、关节等均受神经系统调控,神经系统出现病变,会使得这些靶组织功能异常,而靶组织功能损伤又会引起神经功能改变,形成恶性循环〔8〕。就LDH分析,腰椎神经根压迫可引起下肢血循环障碍和肌力、本体感觉等一系列功能的改变提示LDH的病理机制复杂,LDH的康复应进行综合治疗。

核心稳定训练是基于腰椎稳定性受核心肌群维持的理论,利用瑞士球使核心肌运动单元参与训练,以促使身体平衡和腰椎稳定的一种桥式训练方法。通过核心稳定训练能够促使下肢肌群、腰椎肌群、关节复合体等多种神经系统靶组织参与训练中,这有利于受压神经根功能的恢复〔9〕。研究表明〔10〕,相比常规腰部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更有效促进下背痛患者疼痛缓解。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对LDH的确切疗效。

肌内效贴是一种新型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利用黏弹性质产生力学作用,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和精准性,且对关节正常活动无不良影响。LDH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普遍存在一定的运动恐惧心理,肌内效贴由于可发挥腰椎保护作用,能够缓解患者运动恐惧,提高康复积极性〔11〕;同时,在患者进行躯干前屈时,肌内效贴可产生一定的同轴压力,这对维持腰椎稳定性有益,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功能训练〔12〕;此外,贴布的回缩力能够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促进神经系统活动〔13〕。本研究结果表明,肌内效贴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老年LDH患者康复疗效。肌内效贴的治疗作用还可能在于以下机制:(1)贴布能够提高腰椎局部肌群本体感觉的输入,使得肌肉活动改善,进而提高运动功能〔14〕;(2)贴布的局部挤压作用,可减弱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有利于痉挛的肌肉松弛,并发挥治痛作用〔15〕。

β-EP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够抑制机体痛觉过敏,抑制P物质释放,使得局部血管通透性降低,β-EP含量的增加有助于促进机体产生镇痛作用〔16〕。PGE2是一种前列腺素类物质,能够诱发痛觉过敏,加重LDH微循环障碍,诱导血栓形成,PGE2含量增高会增加机体对神经疼痛的敏感性〔17〕。本研究结果表明,肌内效贴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促进β-EP释放,抑制PGE2释放。原因可能在于肌内效贴能够通过促进神经活动,发挥修复炎症作用,并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从而对PGE2释放产生抑制作用〔18〕。

综上,肌内效贴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LDH可发挥协同作用,能够促进β-EP释放和抑制PGE2的释放,利于患者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提高疗效。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等不足,未来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并证明其长期疗效。

猜你喜欢

效贴腰椎康复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