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2023-03-08苏淼李琦
苏淼,李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下文简称“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成效显著。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始终处于“洼地”之中,存在重“专”轻“德”、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意识问题。为了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思政”教育战略布局中,提高认识,统筹师资、经费、软硬件建设等,全面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及内延性壮大虽然只有短短20多年,但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不容小觑。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最新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有民办普通高校764所,比上年减少9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37%。其中,普通本科学校390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2所,高职(专科)学校350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845.74万人,比上年增加54.40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24.19%[1]。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效缓解了公办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既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又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实现了大学梦,从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但是,民办高校的发展依赖民营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逐利性特点,导致不少民办高校重利润轻培养,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缺乏发展和创新动力,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洼地。具体说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如上所述,民办高校背后的资本逐利性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也侧重于营利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许多民办高校而言,“以生养校”体制是其立校之本,因此更注重将办学资金重点投入到好就业的专业建设上,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处于被轻视、被忽略的境地,甚至部分民办高校的决策者存在“思政课程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当前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对学校的发展无足轻重。这种“重专技轻德育”的思想,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顶层设计,不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使思政课教学无法保质保量地开展。这也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落后的思想根源。
(二)资源调动与投入不足
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相应地,民办高校在资源调动和资金投入方面也就存在短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政课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自主创收,由于经费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项保障经费,主要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进修、课程建设等提供支持。与公办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连年增加相反,民办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经费投入一直停留在仅能维持正常教学运转的水平上,思政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也远低于公办高校。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资源相对单一。部分民办高校的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甚至缺少基本的硬件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教学设施未能及时更新。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不稳定等问题。一方面,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呈现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纺锤型”。与此相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表现出“哑铃型”特征,主要由退休返聘的老年教师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组成,而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占比极少。这种“哑铃型”的师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退休返聘的教师一般职称较高、年龄偏长,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固定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部分返聘教师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加入为整个师资团队注入了朝气与活力,但其教学经验有待丰富,专业知识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也存在失衡现象,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远低于公办高校,副教授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也普遍低于公办高校。此外,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许多青年思政课教师一旦获得学历、职称层次的提升,即从“民”转“公”,难以在民办高校扎根。
(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政课教学时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大思政课”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是使思政课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的基本途径。要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有相应的经费和平台的支持。尽管现在大多数民办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正在持续提升,但由于自身投入不够、外部资源不足,往往难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尚未建成持久稳定、能够把学科特色与学生特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和网络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连贯性[3]。部分民办高校甚至从未安排学生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中。
二、“大思政”背景下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立校
民办高校的创办者大多是办企业或做技术工作出身,他们对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对思政课程建设也缺乏重视,导致学校政治生态环境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民办高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人无德不立,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直接关系到为我们党的事业培养什么样的继承人,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将会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中。高校思政课传递给学生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意识,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完成主观世界的改造。“高校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5]民办高校同样要在“立德树人、育人铸魂”上下苦功夫、细功夫。如果不把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成为思政课的坚强领导核心,就难以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民办高校党组织是全校师生的政治领导核心,其对于办好思政课和加强师生的思想成长而言,能够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可以说,加强党建引领,坚持政治立校的基本原则,对于推进思政课走深向实、确保民办高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上不脱轨至关重要。
(二)坚持理论强校
加强民办高校师生的理论学习,既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旗帜和灵魂。”[6]“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制度确定下来,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全面融入国家领导制度体系。”[7]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由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民办高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体现。民办高校学生是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之一,对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能够深入把握,但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并未与知识水平完全协调跟进,个别学生由于知识文化基础薄弱,容易受不良习气影响,过于注重独立个性或者推崇小团体主义,甚至有些学生对主流政治观念产生排斥心理,发布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不当言论。此外,民办高校学生是自费上学、自己找工作,如果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从而弱化了社会责任感。面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就要通过思政课堂及时、恰当地传递党的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和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三)坚持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8]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突出了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人民性,为推进我国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民办高校只有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育人之路,坚持服务人民的办学初心,才能赢得人民的赞许和支持,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忘公益办学初心,扭转“重利轻德”的错误思想倾向,自觉主动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基本载体。推进民办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有助于其更好地坚守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的发展定位和前进方向,担当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的大任,实现自身长远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三、“大思政”背景下突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路径
民办高校要在高等教育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大局意识出发,精准把握当前形势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民办高校要以“大思政”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强党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引领,有针对性地解决民办高校对思政课认识不够深入、工作不够重视、专项经费少、资源调动能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在“大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的内在联系,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一)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督导机制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3]。基于此,必须加强党对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集中力量、富有成效地推进思政课建设,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带头抓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机制。其中,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要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扩宽新思路、搭建新平台、创设新条件,全面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水准,直面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好思政课建设的带头人。同时,民办高校董事会成员要加强共同对话、共同探究、共同创造,重新审视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和定位,致力于建设和完善党建与思政课建设共同育人的体制机制,筑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采取有效措施为思政课建设铺平道路。对此,可以尝试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学能手等吸纳到民办高校领导层中来,重视提升党委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使班子成员成为办好思政课的一把好手。
(二)搭建大资源平台,弥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足
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调动与投入不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承担责任,加快建设“大思政”教学资源公共平台,为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全国大中小学免费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是牵头开发建设在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支持系统,尽快建成集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开发、审核评估及研修培训为一体的全国思想政治教研系统,全国大中小学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二是持续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机制化。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一批思想政治教育“金课”。四是积极打造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积极开展“大思政课”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师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微电影、动漫、音乐等形式生动展现,打造一个集共享、互动、宣传为一体的“大思政”云平台。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时政节目,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三)落实主题教学,完善民办高校思政课程建设
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融入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9],是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样也是高校“大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
在课程建设上,采用专题式教学,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专题课程。同时,民办高校应依托公办高校的优势力量和资源,联合打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四史”教育等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完善思政课程建设。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使用教育部制定的思政课程《教学要点与参考资料》,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上好高校思政课的指导意见》,利用好相关课件、讲义、专题片等资源,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将伟大建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民办高校可借鉴优秀公办高校的做法,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采用分组研讨研学、课堂辩论及情景展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
(四)构建“大师资”体系,壮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
民办高校要逐步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投入和培训力度。从长期来看,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自身建设才能实现新突破。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比例失调、高层次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一方面,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另一方面,打破公办、民办界限,建立一支跨校域、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公办、民办高校共享共建,共同受益。通过集中培养培训、委托重大项目、加强实践锻炼、开展国际国内访学等方式,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过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和志愿者常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另外,建立健全民办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培训机制,建立中央、地方、高校三级培训网络,实现思政课教师培训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只有培养出一支本领过硬的专职教师队伍,不仅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提高了社会知名度、服务质量与行业声誉,充分展现了学校实力,民办高校才能与其他同类高等院校齐头并进[10]。
(五)善用社会大课堂,促进民办高校实践教学走深走实
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的理解而开展的,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首先,尽快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民办高校要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教学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工作量,并参照学生专业实训(实习)标准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其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坚决避免实践教学娱乐化、形式化、表面化。最后,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目前,中央及地方已建成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有关部门应主动协调实践基地与民办高校积极对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帮助民办高校开展现场专题教学,切实开展实践教学。此外,还要积极把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例如,开展线上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混合式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线上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11]。
四、结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要借着“大思政”建设的东风,通过与公办高校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结合,趁势而进、适时就新,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实,为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民办本科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民办高校应坚持政治立校,坚持理论强校,坚持服务人民的基本原则,突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