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建设研究

2023-03-08刘爱玲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政治内容思想

刘爱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1]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立足高校网络教育内容供给,系统梳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提出了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意见建议,这对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2022 年3 月,中 国 互 联 网 络 信 息 中 心(CNNIC) 正式发布了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2],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为21.0%。[3]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代青年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P311-313)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舆论生态的变化、媒体格局的调整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强化主流声音,扩大有效供给,推出真正让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如何通过强化技术驱动,加大融合效能,形成传播合力,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平台载体,从而打造出能够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政育人阵地,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课题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定量研究用于发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定性研究用于深入挖掘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主要因素,论证定性研究发现问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选择20 个省的38 所学校作为样本开展调研,发放问卷430 份,回收问卷430 份,问卷有效率100%。其中,受调查者68.14% 为女性,31.86% 为男性。就高校层次而言,普通本科院校占比57.91%,“985”高校占比6.28%,“211”高校占比35.35%,高职高专占比0.47%。本科生占受访者的50.47%,硕士研究生为37.67%,博士研究生为11.4%,专科生为0.47%。其中党员和预备党员占到受访者的38.84%,普通共青团员占比为36.51%。本次调查对象从学历层次来看,覆盖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从政治面貌来看,有共青团员、预备党员和党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当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播的速度、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广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覆盖面,各种“话语”在虚拟场域下空前活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生态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供给方式面临新挑战、新困难。

1.网络舆论生态的多元化、分散化、无序化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融通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同一网络平台中交互作用的主体,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信仰、受到不同的文化熏陶、接受不同性质的教育等,因此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在相互交流中实现了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互,形成了多元多变的舆论环境,进而引发了多元社会思潮的产生,在此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受到来自外力的冲击和影响。二是互联网管理无序化、运行无序化、交往行为无序化导致了网络舆论生态的无序化。互联网管理犯罪隐秘、难以管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为错误舆论提供了生存空间,破坏了舆论生态的有序发展。网络管理制度、法律规范滞后于网络发展实际,网络执法存在短板,导致了网络惩戒机制的缺失,不利于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生态环境的建构。三是媒体格局的多变性影响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4](P319)主流媒体具有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通过及时发布准确、真实的信息,坚持做有温度、有分量的媒体。但是,由于自媒体的广泛发展打破了以往官方说话、公众接收的单向信息传播形式,转变为媒体传播、公众反馈的双向形式,促使媒体格局中的主体由主流媒体下移至非官方个体,媒体主体层次发生变化。自媒体的存在削弱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部分网民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降低,不利于主流媒体发挥弘扬主旋律的功能和主流话语的形成。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重合、深度不足,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不匹配

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较为单一,与大学生的多元化思想不匹配、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思想文化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庞杂,但不同平台间内容同一化,缺少针对性。调研数据显示,有36.98%的学生表示“目前媒体信息庞杂无法有效接受信息”。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语言风格趋同、平台受众以及运行模式相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统一化”的问题。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的原创性不够,大多是对中央主流媒体平台内容的简单转载,造成网络思政内容的重合、单一。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度不够,固守于“摆事实”“讲道理”深度不足。五是平台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较为单调,多为信息区资源的简单罗列。调研显示,有27.45% 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内容枯燥死板无法打动我”,33.72% 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还无法满足我的需要”。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灌输为主,大学生参与性不够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在读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有92.1% 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各平台发布的国内外时事热点评论,且经常关注的占比达到了62.1%。针对网上的热点话题,有76.98% 的学生表示自己会经常有意关注浏览。同时,大学生对于央媒或央媒所属的宣传平台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度,有96.75% 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关注,且经常关注的占比达到了79.54%。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关注度较高,他们会为了自身发展与兴趣爱好主动上网搜集、筛选、吸取相关信息资讯与社会评价,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认知。但在关注度较高的同时,大学生主动参与、加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较低。在“是否会针对话题发表自己想法”一题中,有34.42% 的人选择了“比较倾向”与“非常倾向”发表自己的想法,有40.93% 的人选择了“一般”,20% 的人选择了“不太倾向”,其余4.65%的人选择了“完全不倾向”。而大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思考,相反,有60.46% 的人会针对热点话题进行思考,选择“一般”的占比也达到了35.58%。这说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了大学生的关注,但其影响方式以灌输为主,无法与大学生形成良性、有效的互动。

三、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对策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高校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摒弃错误思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念。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认同,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身能力,以此增强网络思政的教育效果,提高社会凝聚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帮助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主动、自觉地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文明上网、理性发声。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勇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同错误思潮做斗争。

2.以受众发展特点为依据,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明性与针对性

一是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对于法治观念、心理健康、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普及,从而减少人们因为法治观念的淡漠、道德伦理的认知不足与心理调适不当等问题所形成的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二是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内容的融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着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有深度、有温度且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以此满足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三是把握社交、娱乐、专业学习类平台的实际,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网络思政的内容要考虑到社交媒体的传播形式与特点,将教育内容同简单易懂的语言、图片、小视频等结合,加大其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力度。四是实现娱乐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以娱乐的方式传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可从娱乐事件本身着手,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要避免泛娱乐化错误倾向。五是实现专业课学习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合。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各类专业学习的资源相结合,针对理工农医、经管法教、文史哲艺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学习需要与学习特点,适当调整和设计课程,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着力点,科学回应学生关切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补足网络平台只提供大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与舆情事件信息的缺憾,重在讲道理,不仅告诉大学生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善于捕捉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与关切的热点事件,及时向大学生推送与之相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要注重第一时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作用,以高效、及时的引导方式防止社会舆论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四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尖锐问题和敏感问题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正面思考,积极回应现实,通过全媒体深度融合增强青年互动,用真理正三观,抓住大学生知识的自然生长点,增强其理论教育的传递性。五是直面挑战、主动而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着力建设好符合学生需求、兼具教育性和安全性的网络阵地,打造全方位育人媒体矩阵,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比较优势,让各类媒体深度融合,使得大学生能充分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互动性。

4.以增强学生接受度为目标,实现网站特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双融

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网站的特色内容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另一方面,可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网站自身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网站特色的红色产品,搭建独具特色的网络平台。在双融合的情况下,大学生既提高了对网站的接受度,同时也在无形中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增强其自身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发挥“同辈效应”的正面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上输出正能量、有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信息,在表达过程中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自身、传播于他人,与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形成双向输出的传播合力。

5.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和线下交互融合的内容供给平台

一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改进教育形式,构建基于网络人机互动关系和网络自我互动关系的全方位网络教育平台,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推进二者间的平等交往与有效沟通。二是实施网络思想政治课精品工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教育部牵头,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工程。三是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平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搭建网络思政资源交互平台。资源库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高校优质网络资源的共享。

猜你喜欢

政治内容思想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