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计算机类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3-09-15欧丽辉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思政

蔡 伽,欧丽辉

(河北开放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科技的进步凸显了高等知识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理工类专业教育中,由于专业特性,教育者往往会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立德、育人的功能。同时,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广、内容杂,通过网络在能接触到中外优秀思想与文化的同时,仍有不良思想摆在案上。

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2019年3 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

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为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这就要求我们学做课程思政、会做课程思政、做好课程思政。

一、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课程思政实施背景

在信息互通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可以接触到全球不同国家的思想与文化,庞大外来信息流的涌入与广泛传播,使得国人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和挑战。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入,国人的视野逐渐拓宽,思想也变得更为开放,然而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出现了盲目崇拜,不能理性认知从而导致思想观念扭曲的现象。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要想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需要从教育抓起,为学生打牢建设好思想防线,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将思政教育渗透落实,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教育,为学生打牢建设好思想防线。

2.课程思政受众特点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正确教育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国家。普通高校在校生仍处于学习阶段,处于不稳定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波动;成人高校学生已基本形成自身的价值观认知,学习效果更容易带入社会主流思想发展中。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有需求且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其他课程中,课程思政亟待推进。

二、计算机类公共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课程学习背景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工作、生产工具。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近年来,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计划在多省份中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计算机专业广泛的市场前景及发展潜力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投入精力学习,计算机专业成为当下的热门专业。此外,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也被作为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纳入培养计划,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会接受到计算机类的通识知识教育。可以说,计算机课程的影响力已经基本覆盖了新一代理工类高校学生群体。

2.学习计算机类公共课的人群特点

开放大学的学生都是成人,这就决定了课程的人群特点:有较为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已经参加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理论就会直接作用到他们的工作中,这也会间接促进社会主流意识的传播。

另一方面,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一般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相近理工科专业的,不同于文科生,由于受学习方向划分导致的培养计划不同的影响,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作为公共课显性教学以外,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思政元素接触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三、公共课实践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人群广泛,主要以计算机发展历史、Office 办公软件操作、高级程序语言基础等知识为主要授课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方案中多从知识点出发,以讲授知识点为目的,很少能自然平滑地穿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下面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五大核心素养出发,充分挖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所蕴含的五大核心素养对应的课程章节和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5]

表1 核心素养对应的章节和思政元素

结合课程章节内容考量,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为目的,分列出如下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小节:

1.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小节

此章节多为历史发展记录及概念性内容,有较大空间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述国内外计算机发展史时,介绍为我国计算机科技起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事迹:华罗庚、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我国计算机发展的重大创新成就:1958 年的第一台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 机(八一型)、1983 年的银河—Ⅰ巨型机、1993 年的曙光一号、2001 年的“龙芯”芯片等,以此来强化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坚持不懈、锐意精进的敬业精神及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刻苦钻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2.数字化信息编码小节

本章节内容较为抽象,可在教授过程中加入以下案例:1679 年3 月15 日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系统阐释了用两个数字“1”和“0”代替原有十进制的计算方法,即现代计算机科学中被广为应用的数制——二进制。但其实早在《易经》一书中,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思考有关二进制的应用,易经八卦中的两仪、四象以及八卦中的阴爻阳爻就是对二进制表示的应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先的智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对于文化底蕴的认同感,强化文化自信。

3.Windows7 操作系统小节

本章节可以结合时事拓展到手机的操作系统,其中一定要为同学们讲述的是2018 年的中兴事件和中兴MyOS 以及华为HarmonyOS,讲述在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国产系统开发以及崛起的历程,建立国家利益观念,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补短板,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实践出真知,用自身所学知识突破技术瓶颈和封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硬本领。

4.Internet 基础小节

本章节中包含的网络通讯和网上购物部分可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入思政教育,网络通信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成熟,在国外有MSN 等通讯工具的同时,我国微信、QQ 等聊天工具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在通讯的基础功能之上,技术人员还发展了移动支付功能,使用手机支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现金支付,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这点在国外是没有的。同样如网上购物平台,国外有亚马逊,国内有淘宝、京东等电商,摆脱了实体店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了在家即可“货比三家”,用技术便利了人们的生活。通过分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意,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和热情。

5.Word、Excel、PPT 等小节

在讲授Office 系列软件的操作时,可以将近期时事新闻作为文字素材,亦可将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练习操作方法的同时接触到最新时政消息,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形势,将政治意识与大局观念的培养于无形之中渗透,实现隐性教育,使学生练习操作的同时受到符合我国发展局势的先进思想的熏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

6.网络安全小节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从事的是本专业技术性工作,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必须要更为深刻,同时对于自身的所作所为更要负责。这一章节可以详细介绍网络安全大事,例如我国破获的第一起计算机病毒大案——熊猫烧香的案例。始作俑者李俊自学成才,但年少无知,对于网络病毒的危害认识不到位,自身技术过硬,却误入歧途,编写病毒并非法售卖,居心不良者通过修改源码,将“熊猫烧香”衍生的变种病毒传播至互联网,使得短时间内个人、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后续虽然李俊认识到了病毒的危害,编写了专杀程序用于补救,但也已无法掩盖造成巨大损失的事实,最终受到法律制裁。通过类似的案例将法治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除此之外,随着开放教育一体化平台的发展与成熟,可以在课程平台设置讨论区,发起与课程有关的思政教育大讨论,将讨论次数与质量纳入学生综合考评,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关心政事、分析政事,活跃政治思维,武装政治头脑。

四、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

1.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授课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与大局观念,非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除需关注自己所教授的专业课程之外,仍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严于律己,为学生做榜样,主动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家发展动向。端正课程思政的态度,不要为思政而思政,将思政内容融入相关学科教学,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做实事,拒绝纸上谈兵,敷衍了事,切实落实建设课程思政的工作。同时,学校应组织其他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定期的研讨与报告,集思广益,通过教师之间跨学科跨专业的研讨,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

2.因材施教,善于引导

面对成人学生,教师应当掌握其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以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不当的思想问题,应及时摆正其价值观,不能视而不见,逃避责任,也要注意分寸,适当把握。教授课程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深浅适度,注意教育的渐进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更是如此,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在培养阶段纠正其不良习惯和不正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学而有用,不走弯路,投身到建设事业中去。

通过落实课程思政,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机统一,学生参与其中,为其指明思想方向,拥有好品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6]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