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开放教育数字化 构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
2023-03-08张效邦冯琳越
张效邦,冯琳越
(1.国家开放大学 信息化部,北京 100039;2.大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一、初步探索数字化大学的理论框架
1.发展背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均明确提出要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数字中国的进程,将开放教育视为重要领域之一,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公平性,并且通过普及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数字技术,让更多人参与到学习和教育中来,进一步推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发展。中国政府对数字化教育的大力支持为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它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覆盖更广泛的地域和人群,它不仅可以培养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果与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已具备足够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推动了数字化大学创新发展的进程与中国教育从传统教育向数字化教育的转型。
在此背景下,开放教育数字化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紧密汇通,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以网络为平台,把教学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要素数字化、开放化、共享化,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开放、自主、多元、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国家开放大学本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供灵活多样、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办学初衷,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教学管理、推动移动学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开放教育数字化建设。《关于加快开放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如加强技术支持、推进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信息安全保障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此外,国家开放大学还推广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强化学习评估机制、推动教育数字化与产业融合,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前沿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贴近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实开放教育数字化,推进构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开放大学、数字化大学。
2.数字化大学理论框架
基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发展背景,结合具体教育数字化发展实例,可初步探索数字化大学的理论框架。第一,数字化大学应具备开放性。数字化大学应该采用网络平台,将教育资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数字化、开放化、共享化,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便捷、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第二,数字化大学应具备多样性。数字化大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背景,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第三,数字化大学应具备个性化。数字化大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学习支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学习,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第四,数字化大学应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大学应该采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智能化的学习服务和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和智能化的学习体验。[1]总之,数字化大学是基于开放教育数字化理念的一种新型教育机构,其理论框架应该具备开放性、多样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等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
二、构建终身学习档案框架体系
1.终身学习档案相关概述
终身学习数字档案是指个人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教育学习记录、证书、荣誉证书等相关信息的电子化档案,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个人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管理和记录,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习评估、职业规划等功能的一种新型学习档案。终身学习数字档案是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是数字化学习时代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与推进开放教育数字化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国家开放大学坚守办学理念,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部署并落实终身学习档案的相关进度安排。[3]
由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定义可知,构建该数字档案需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离不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因此,升级现有网络学习空间十分必要,可以帮助构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通过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保障学习成果的存储和管理以及促进跨机构认证和转移等方式,使得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技术、政策和管理,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信度,保障学习者的权益和信息安全。升级现有网络学习空间的方法措施可从技术升级、政策支撑、管理规范、跨机构合作、推广宣传等几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技术升级包括引入新技术和应用、优化学习环境;政策支持需要建立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学习和提供奖励支持;管理规范需建立数字档案真实性检验和认证等制度;跨机构合作则需要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并加强合作和交流;推广宣传需要在不同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网络学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这些方面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将更好地推动网络学习的发展和应用,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4]
为加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规划落实,需要进一步了解微证书、微课程等相关概念、内涵、发展现状及其在大规模数字学习实践、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开展分析基于微证书、微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学习认证机制,形成关于微证书、微课程工作推进的相关考虑,其与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合理规划安排与落实息息相关,将其作如下介绍:
微证书(Micro-Credential),通过综合文献中的相关定义可知,其内涵主要关注学习的短期性、认证的可累积性、认证评估的有效性和认证资格的补充性。
微课程,相关概念还包括微专业等,通过文献中的定义,可概括出其概念内涵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的短期性、课程主题的聚焦性、职业能力的导向性、学习成果的可认证性和学分的可转化性。
数字徽章(Digital Badge)与微认证相关,但二者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一是定位不同,数字徽章只是用来表征个人获得技能、成就或参与活动的可视化符号,而微证书是学习者通过特定技能或成就评定之后取得的学习凭证,常常涉及开放的认证机构、严谨的认证标准与真实的表现证据。二是功能不同,数字徽章可分为能力型(Competency-based)和非能力型(Non-competency),前者包括成就徽章(技能或成就的展示)、技能徽章(某一领域的专长)、任务徽章(一系列跨学科活动),后者包括鼓励徽章(鼓励优秀作品的邮票)、社交徽章(友情卡或娱乐卡)、参与徽章(会员徽章、出席徽章)。可作为微认证结果凭证的一般是能力型徽章,而不是非能力型徽章。
学分银行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与核算,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与转换的学习激励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通过借鉴银行零存整取的概念,允许学习者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地参加课程认证考试,给予学习者控制学习进度的自由权,降低了微专业课程的短期通过挑战性,有望提升在线学习效果。
2.建设思路
基于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相关的知识内容的透彻理解,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可制定出针对健全推进微证书、微课程的相关工作思路如下:
(1)标准规范建设。一是微证书/ 数字徽章标准:制定通用的微证书定义、颁发、描述和识别要素,为微证书的使用和比较提供指南,包括:明确微证书的定义、组成、颁发、使用原则和格式规范。二是学习成果认证标准:逐步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建立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定学分认定转换标准。
(2)微课程建设。与国际慕课平台主要面向在职人士不同,我国慕课的学习者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构成,因此,未来我国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首先探索开发面向大学生的微专业课程。第一,加强微课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广以慕课平台为主的微课程项目建设。第二,推进多主体参与,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与企业各个主体在微课程建设中的作用。第三,构建微专业联盟。建立高校联盟,共同推进微专业课程,有助于实现大学专业的重塑,解决微专业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困境。
(3)微证书建立。微证书的建设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明确微认证体系成员角色。微认证体系包括发行者、学习者、认可者和托管机构等四个主要角色。核心位置是来自微证书标准的“元数据”通用模型,一般内置于托管机构提供的微认证平台。发行者是微认证的内容提供商,学习者是微认证的申请者,或者是数字证书价值的直接接受者,托管机构是微认证体系的中介桥梁。其二是构建微认证运作系统。微认证体系可分为微证书的生产、认证与消费等三个子系统。
(4)学分系统建设。学分系统致力于实现正式学习成果与非正式学习成果之间的互通,主要包括正规学习,如整学制的大学本科四年教育、非正规教育如短学期培训项目和无一定形式非正式学习,如阅读、讨论等。运行方式层面,学分系统通过收集学习成果认证实践中的数据和信息,组织专家评审,动态更新为学习成果名录(学习成果认证清单),再由此针对个体或机构的学习成果认证申请进行学习成果认证活动。成果认证流程层面,学习成果的核心是承认个人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能力,以资历框架确定的结果为前提,基于统一标准,使不同学习成果之间实现实质等效和相互替代。具体而言,当个体在识别阶段辨别出个人学习成果、在记录阶段提交证明材料、并在评估阶段通过评估后就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成果认证协同机制层面,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各级各类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等用人单位。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等担任“发证机关”角色,教育机构担任“人才培养”角色,企业等组织担任“用人单位”角色。成果认证实施机制层面,学习成果认证方案必须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制定并实施。[5]
三、全力推进开放教育数字化
1.国家政策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构建和发展,其中包括:《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 年)提出要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推广和应用终身学习数字档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记录、评估和证明自己学习成果的服务;《国务院关于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2018 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制度,完善职业技能水平测评和认定机制,促进职业技能人才的交流和流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将学生终身学习的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学科兴趣、社会实践等纳入档案,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有效管理和交流。
2.高等教育机构政策与实践
高等教育机构在推动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实践措施,例如:高等教育机构普遍采用学分制度,将学生学习成果记录为学分,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和统计;积极推广数字化平台,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课程资源库等,为建立和管理终身学习数字档案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不断探索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信息纳入档案,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和利用;高等教育机构还建立了学历学位认证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位证书进行有效认证和管理,引入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评估和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素质。这些政策和实践措施的不断创新不仅有助于促进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推动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6]
3.开放教育数字化的政策创新
开放教育数字化在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和推进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政策创新措施。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其建设。高等教育机构在此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政策和实践措施,如实行学分制度、推广数字化平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开放教育数字化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个性化评估、学习成果认证、数字化考试、数字资源共享、跨域合作等手段,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和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展望与建议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推动开放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开放教育也进入数字化时代,呈现出个性化学习、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教育资源共享与开放教育认证等发展趋势,将更加普及和便捷,为广大人群提供更加优质、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将呈现出数据智能化、学习记录全面化、跨平台互联互通、认证效应逐渐显现等展望。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档案将更加全面化、智能化,并在不同平台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认证方式和职业发展支持。
1.案例分析
一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评估。例如中国大学MOOC,该平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中国大学MOOC 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评估。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偏好,系统会自动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在线测试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管理。
二是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例如“一网一平台”,该平台拥有众多在线课程、教材资源,支持视频直播、在线作业、考试认证等多种功能。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一网一平台”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支持移动终端学习、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通过个性化推荐、在线互动、实时反馈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国内外开放教育数字化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影响力。
2.构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的成果
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成果,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建立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例如,在我国,教育部已经推广“学信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档案管理服务;在美国,学生可以通过“Clearinghouse”平台查询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位认证信息;国内外许多高等教育机构普遍采用学分制度,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学分,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和统计,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打下基础。
此外,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信息纳入档案,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和利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引入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成果的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评估和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素质。开放教育数字化也促进了国内外高校之间的跨域合作,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共享、跨境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并加强国际化教育交流。
3.构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现存问题及对策
尽管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数据不被恶意攻击和窃取;还需要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避免因数字档案泄露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其次,数字档案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如何实现有效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也是一个难题,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此外,学生对数字档案的认知和使用水平普遍较低,需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并提高其使用率和效果。数字化平台的普及和使用效果与数字档案的评估体系也需要得到关注和完善,应建立更加统一便捷的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使学生可方便地查询、管理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目前,数字档案的评估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定量评分和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细致评价,应该引入更先进的智能化评估模型,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数字档案管理体系和服务平台,注重数字档案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推动数字化平台的普及,并引入先进的智能化评估模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有效的终身学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