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一颗教育的诗心

2023-03-07姜丽华

师道(人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鸡散步诗意

姜丽华

学校大门进来可见校徽,校徽两侧刻印着李吉林老师对全校师生的寄语:“美美地想,乐乐地做。”李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开篇写道:“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通师二附的师生就这样在情境教育的土壤里生长,创造,邂逅一段段教育的浪漫与诗情。

秋天,来收集云朵吧

微信公众号“鸽子老师读写绘”新推出的微课程《秋天,来收集云朵吧》十分有趣。吴鸽老师说,自己无意间的一次抬头仰望,引发了后来和孩子一起观云的自然游戏,而后彼此相应的记录、阅读、分享、思考,自然而然形成了大家眼里有意思的微课程。

曾经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云,在孩子的眼里成了能承载无数想象的载体,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它们栩栩如生定格在孩子们的镜头里,呈现于孩子们的文字中。孩子们眼中的这些云啊!或慵慵懒懒,“晴朗的日子,一片片积云呈棉絮状,像蜗牛一样在空中慢悠悠地爬行”;或气势连绵,“江上的大轮船一艘一艘开过来,船上不载别的,就载着白云朵,一坨一坨的又软又白”;或静若处子,“落日余晖下远方的云彩,一丝丝,一缕缕,像袅袅的炊烟飘向远方”;或动如脱兔,“一名矫健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蔚蓝的空中冰场,单脚快速地旋转飞舞”;有的素净纯洁,“它们就像我喜爱的棉花糖”;有的绚烂至极,“云朵被夕阳镀上一层橘红,像是画家晕染了一幅油画”;有些团团簇簇磅礴大气,“今天的云像是蓬松的棉絮一下子铺开来了,满湖的荷叶翘首张望”;有些可可爱爱,“夜晚的天空只剩下几缕白云,它们就像不肯回家的调皮孩子,躲在楼房后面和我玩起了捉迷藏”……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并敏锐,想象神奇且灵动,语言稚气又洒脱。

大自然是最好的情境,因为观云,孩子们久久伫立阳台,静静仰躺操场,流连桥畔,登临山顶……云,天地间卓美的点缀,一直在那里。秋天的云,连同秋风、秋阳、秋叶,一齐走进孩子们的视野里来了。一次小小的颇具创意的教学行动,无形中给孩子的寻常学习生活制造、增添了不少新奇趣味。《变形记》的作者奥维德说:“所有生灵都俯视地面,唯有人类被赋予一张可以仰望星辰、凝视天空的脸。”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吴老师的观云课程不仅是对孩子观察能力、语言表达的引领,更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培育。潜移默化地涵养孩子仰望天空,沉思静养,定慧等持,诗意栖居。这,是教育的智慧与诗意。

牵只小鸡去散步

年级组老师在策划“十岁乐”成长仪式时,保留了传统项目,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生命的奇妙,理解守护的重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与爱心,于是“孵小鸡”活动应运而生。

21天“孵小鸡”活动带给孩子们满满的期待和付出。最初网购受精蛋、孵蛋器;而后每天轮值关注孵蛋器温度、湿度,严格例行翻蛋;提前给“新生儿”置办温暖的创意小窝,小鸡破壳后定时定点小心给水、喂食、打扫卫生。一个个毛孩子俨然成了有担当、负责任的“蛋爸蛋妈”,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渐渐长大的小鸡已经不满足于待在我们为它准备的局促的小纸箱里了,即将和小鸡告别,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伤感。趁着阳光明媚天气好,我提议带小鸡下楼去散个心,和小鸡快乐告别。孩子们激动极了,把这次活动美其名曰“牵只小鸡去散步”,大概是读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孩子的主意。

大家几番讨论后将散步地点选在景色宜人的珠媚园。春末夏初的园子,绿意葳蕤,草木清香。小鸡撒开了欢,孩子们更是乐开了花。

把“黑森林”带至珠媚小舞台,它心领神会地开始了抬头、转圈的傲娇演出,同学们个个忍俊不禁;小径上“蛋黄派”和“小呆萌”相遇了,一群孩子开始围观它们的“过桥”策略;几个调皮蛋将“泰戈尔”捧到石桌下的长洞里,挑战它的智商和胆量,看它能否顺利脱险;“小飞侠”和“眼线”则在小主人的陪伴下优哉游哉在绿草坪上享用一只小虫子……暖阳下,静谧的园子因为一群孩子和他们的鸡仔荡漾起欢声笑语。

孩子们在之后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忘不了21天孵小鸡的等待与惊喜,忘不了和小鸡散步的闲适与舒展,忘不了珠媚园里我们共同书写的春天的故事。”“五月的校园,草木葱茏,和小鸡告别的伤感慢慢地消散,定格今日份欢乐,祝福小鸡仔的明天。”

孵小鸡,孩子们见证了生命诞生的奇迹;养小鸡,新生命让孩子们挑起责任与担当;去散步,告别因此有了澄然的底色和温暖的仪式,这一切是这个春天里最温情的故事,是孩子们十岁成长礼时接收到的爱的讯息,是大家日后校园回忆的美好落点,更是教育的深情与浪漫。

如花在野

“走节气”是我所带的班级一直在做的班本课程,活动每年一主题, 2021年主题为“节气与花”。

构想跟四时依序绽放又依序零落的花朵一一问候,是一件浪漫又实在的事情。我想带着孩子们这么去做,事实上,我们也的确这么去做了。

自然是最神秘的课堂,花是其间最灵动的诉说。我们寻找每一季的风带来的每一季的花。每一朵花,在有限的生命中,怒放出最为绚烂的此生。虽不言不语,却动了声色地应和着星辰流转、风起云涌。

立春在春节,年宵花开场,红红火火,讨个彩头,既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美学的落地生根。雨水看油菜花,成片的明黄,耀眼璀璨的色调,就像一束阳光,照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惊蛰去田间地头寻野花,它们细小而朴实,是自然的精灵与温暖。玉兰开得正好的时候是春分,那举向天空的酒杯盛起的是自然的佳酿。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紫藤会开成一条神秘的河流,流向更深的时光。

就这样,从立春到雨水,从惊蛰到春分,从清明到谷雨,从立夏到小满……从春到夏及秋至冬,每两个星期左右,依时节之序,我们会享一次花之盛宴。从文字中去寻,到自然中去品,识花之名,赏花之韵,品花之格,捕捉花儿生命释放出的温度和能量,探寻人与草木之间的灵犀与信守,生活中多了几许馨香与雅致,学习中多了一些发现与思考。一次次的观察、凝视、探索,孩子们所见即所得,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思考。这些文字和思考是在给大自然写日记,孩子们在记录中感受自然的生命,把自我融入自然万物,这是一种与生命共鸣的生活方式,是一条与大自然相连接的学习路径,这是教给孩子对生命本身的观照。

“如花在野”是我常常凝视一朵花时脑海中迸现最多的一个词。花儿在原野中绽放,不迎合,不招摇,显现宁静、朴实、坦荡与自得的意味。开展“走节气”活动的初心就是希望儿童生命亦能如花般绽放。希望孩子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周而复始中保有对自然万物的敏感和恭敬之心,汲取更多来自自然的力量,以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树德养正,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拥有坦诚、诗意、欢喜、淡泊、积极、自洽的生命姿态,从而实现个人的精神成长。这些,会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力量泉源。

这几个片段,是情境教育现场的日常折射。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此处诗意即为诗心。李吉林老师说:“教师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上。”谨记两位师长的教诲,怀一颗诗心,让教育不失温暖和诗意。

猜你喜欢

小鸡散步诗意
诗意地栖居
散步的收获
冬日浪漫
散步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被耽搁的诗意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