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故乡

2023-03-05邓琴

关键词:点题家乡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給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首句扣“故乡”二字,奠定全文抒情的调子。“多愁善感”系概括之言,提醒读者注意作者所感,是什么样的情感让“我”“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此段深情回望故乡,“红色文化”首现,其内涵有待后文揭示。“贫穷”又“富硕”,虽是矛盾之语,却别有深意。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首段“多愁善感”的一处落实。本段点题,画线句揭示题目中“纸上”二字的第一层含义:他人文字里的故乡纾解了自己的乡愁。

回忆中家乡劳作之场景。两次提到“美丽”,颇有意蕴。本段末句之“而”字值得关注,暗示由实转虚,落实到“故乡”给予“我”劳动的乐趣和勤俭的品质,提醒读者后文要着笔于精神层面的影响了。

感恩故乡对“我”精神的养育,落实到不怕苦、宽容、珍惜的情感上。

此段再次深化,也在第二次点题,文字记载的红色文化也是“纸上故乡”。行文至此,文脉清晰了。红色文化之“红”,既是土壤之红,又是“不怕苦、宽容、珍惜”之赤子之心,更有红军革命之红。

此段第三次点题:自己终于把故乡搬到了纸上,成为“纸上故乡”。是告慰相思,是补偿无奈,是赞美眷恋。

以比喻句做结,奇思妙语,眷恋故乡之情跃然纸上。故乡是温暖自己的精神之乡。

赏析

故乡是每一位离家游子心中的牵挂。本文以“纸上故乡”为题,从别人的诗作、乡土作家的作品和属于“我”的文字中寻找思乡的慰藉,行文叙写紧扣题目,内容充实。使用“纸上的文字”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拳拳深情。本文写故乡给予作者的养育:一是劳作带来的乐趣和对作者品质的塑造;二是红色文化对作者灵魂的洗礼和滋养。写“故乡”的意象由实到虚,由具象到抽象,形散神聚,情感浓厚。

猜你喜欢

点题家乡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