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连接促团结: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
——基于湖南42 个“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的考察

2023-03-05雷明贵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贤村民

雷明贵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乡村振兴是调整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通过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将制度变革、技术进步、需求增长、文化创新汇聚在一起,形成城乡之间融为一体、水乳交融的良性发展态势。此一过程是乡村内外力量共同介入、密切互动与交融的结果。统一战线历来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以来,统一战线服务发展的重大任务。自2013 年以来,湖南统一战线开展“四同创建”,推进“同心美丽乡村”建设,“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行动,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与力量支持。2018 年以来,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湖南统一战线启动“同心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示范村。本研究以2021 年5 月全省各地申报并遴选出的42 个“同心·美丽乡村”示范案例为重点,分析统一战线各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特点。

一、引入资本,建立连接

乡村振兴的核心含义是实现乡村现代化,不仅要引入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要体现农民主体性,保留乡村优秀传统。因此,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内外各类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建立联系,在增进乡村与外部世界融合的同时,也增进乡村内部连接,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一)引入经济资本

以产业发展增进乡村的利益连接。在42 个典型案例中,70%以上的村都通过民营企业与外部市场资源连接,这既是吸纳资本加强乡村产业投资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管理和营销水平实现乡村产业与外部大市场衔接的需要。各示范村根据本身资源秉赋,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从经济层面加强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

如常德市澧县澧南镇仙峰村引进湖南康哲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 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智能联栋温室大棚的同时,还支持13 名乡贤成立道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的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打造标准化葡萄、橘柚等水果基地3000 亩,受益农户345 户1125 人。怀化市鹤城区白马村则找到生态旅游产业的切入点,于2017 年成立黄岩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投股100 万元,公司投股300 万元,商会投股200 万元,贫困户投股200 万元,流转土地用于发展产业基地5000 亩,采取“村集体+公司+商会+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连接。

(二)引入社会资本

以公共服务增进乡村的社会连接。乡村振兴的过程,是一个提升乡村社会资本、重建乡村社会体系的过程。社会资本对个人而言,是指个体在一种组织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价值,对群体而言,是指群体中使成员之间互相支持的那些行为和准则的积蓄。[1]由于长期以来乡村人才和资源外流导致的乡村凋敝,乡村的传统社会纽带和公共精神弱化,在地村民之间的交往、互助质量也有降低趋势,乡村急需提升社会资本,加强社会连接。在本研究的案例群中,都体现出运用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社会网络和海量社会资源的例证,统战领域的资源与乡村自有资源有效衔接的过程,就是乡村的社会资本增长的过程。

在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的案例中,湖南中华职教社、长沙卫生职院通过“一家一”同心温暖工程为坪溪村打造了“花瑶妹”月嫂培训班品牌,帮助该村127 名女性在城市就业。党外人士、宁波爱心人士周秀芳老师,以坪溪村为基地在溆浦山区共捐建希望小学29 所,让近400 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建校和资助贫困生的款物累计达3500 余万元,改变了2000 余名山区孩子的就学条件。在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华南村的案例中,统战成员所拥有的销售渠道资源则缓解了村里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变现,该县还借助来自县内外的10 余支公益慈善组织,合力开展助学、助孤、助残活动,接受捐赠款物达200 余万元。益阳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则发挥统战部门联村的纽带作用,引入统战资源助学送医。先后筹措社会资金20 多万元,整修村小学,配置文体设施,设立“守望相助”助学基金,争取“泛海助学”和“一家一助学”指标,让贫困学生走出大山。此外,该村还广泛加强社会联络,三年筹措社会扶贫资金600 万元,新修海联卫生室,建设起了新阶健身活动广场,改善了村庄的公共服务状况。

(三)引入文化资本

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要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才能发现其独特的价值。42 个典型示范村大都结合自身秉赋与外部文化资源对接,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约有10%的村庄都延请统一战线的专家学者为村庄发展编制规划,帮助村庄重新评估和设定发展的坐标。

如怀化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就请到民盟湖南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徐飞雄领衔为村庄编制旅游扶贫规划、种植养殖规划。娄底涟源市湄江镇黄罗湾村则引进九三学社湖南省书画院湄江创作基地落户,并与湄江风景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湄江风光入画来”。经由涟源市侨联组织联系,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为村庄捐赠图书3000 册,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长春联校建设“江芷图书室”。如郴州临武县汾市镇玉美村则通过外引内联,将县市的“文化惠民,同心共进”巡演活动带进村子,丰富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益阳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在引入外力兴建村庄文体设施的同时,还牵头编撰《茅坪志》,成立了陶韵花鼓剧团、管乐队、舞龙舞狮队、军鼓队,给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新亮点。

除了注重发挥吸引外部文化资源进入乡村,有的还引入外部力量保护和挖掘村庄既有的文化资源。如湘西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保护和抢救土家民居279 栋、明清建筑63 栋、民国建筑34 栋,被誉为“土家原生态民居博物馆”。以这些文化资源为基础,捞车村形成了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村寨旅游主导的支柱产业,村年接待游客超过30 余万人次,不仅带动旅游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双提升,还使村庄成为土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基地。

二、激活内力,增进连接

“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乡村振兴涉及到各类有形和无形的建设任务,需要引入外部支持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在地村民、村庄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这个过程既是识别和发掘乡村内部资源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强乡村凝聚力的过程,成为促进社会团结的契机。

(一)激发在地村民主体性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也是农民为自己而建。就政府而言,需要从“主引擎”变为“推进器”,做到服务而不包办、站位而不越位,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治理体系,培养锻炼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主动性,通过政策引领、环境育人、教育赋能、文化铸魂等手段培养乡村振兴内生力量,破解“政府干农民看”难题。

湘潭市湘潭县易俗河镇梅林桥村完善“五会一约”相关会议制度,依托村民议事会、环保理事会等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并将“四议两公开”落实落细,通过主动吸收村民参与治理,最大限度减少纠纷的发生。而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义南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由乡贤牵头在村里建设“绿色银行”,与村民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完善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宣传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和公共场所义务清扫,用老百姓的方法来办老百姓的事情,村民们参与度高了,乡村环境也更美了。益阳桃江县武潭镇莲花坪村则通过“屋场会”的形式,多次组织乡贤、创业能人、群众代表召开会议,为全村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为引导村民远离赌博等不良恶习,益阳南县向阳村自行成立了军鼓队、腰鼓队、舞龙队、舞狮队和广场舞队,不仅吸引了130 余名村民积极参与,帮助村民强身健体,同时这些文艺小团体还向外提供演出服务,每年能获得表演收入近300 万元,成为一支扎根乡村的文艺“轻骑兵”。

(二)激发回归乡贤积极性

传统意义上的“乡贤”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也是古代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乡里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乡贤”回归是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乡村精英外流相对应的事件,反映了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开启。乡村振兴亟需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人加入,回归的乡贤因其与乡村的紧密联系而成为依靠和团结的力量。在42个典型村案例中,有约80%以上的村都提及“发挥乡贤作用”,其中有6 个村甚至将“乡贤回归”作为其经验材料的关键词和亮点。

就乡贤的组织方式来看,有的是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有的则是统战部门牵头。如岳阳临湘市由统战部牵头指导,工商联、科工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参与,指导全市各个村都成立乡贤会,并明确由村支书(主任)为组长,支委为副组长,还根据乡贤的特点设定顾问、成员等。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秋湖村就受益于区乡村三级联动带来的乡贤能量,该区将新乡贤工作纳入全区乡村振兴规划,并于2020 年启动首届娄底市娄星区最美新乡贤评选表彰活动,选树10 名新乡贤典型,6 个乡镇成立新乡贤联谊组织,重点村成立乡贤理事会,通过党政整体谋划方式,增强了乡贤工作的系统性。就乡贤来源看,有退休公务人员、教师等,有一定成就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不少。乡贤利用自身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优势、经营管理优势,给乡村传统产业赋能、为乡村治理出力。如嘉禾县龙潭镇扶塘村引回村乡贤(原东莞郴州商会会长)曹作林,拟投资10 亿元推进新森活花海综合产业园和智能家居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还每年出资对全村65 周岁老人进行走访。就乡贤发挥作用的方式来看,有的村是一人联系一村或多村,有的则是多位乡贤组成“新乡贤联盟”合力促进乡村发展。如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通过建立新乡贤联盟,通过设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共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易俗河镇梅林桥村邀请彭立强、杨锟灿等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和乡贤代表,联合村支两委成员成立了同心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汇聚乡村振兴合力,也回应了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三)发掘乡村资源功能性

乡村资源如山水田林湖草等,既可以因种粮产棉养鱼放牧而产生农业生产效益,也能作为自然景观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或因其蕴藏的文化资源成为教化场所。在42 个典型示范村的案例中,大多数的村都发挥了乡村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功能,而经济效益较高的乡村大都做到了发挥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传承地的功能。

修梅镇高桥村位于常德市临澧县西北部,是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共和国开国元勋林伯渠的故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伯渠故居所在地。高桥村通过引入“同心服务联盟”,发挥统一战线的人才、技术、信息、平台等优势资源,以村庄内的林伯渠故居、卧龙溪风光带为主线开展旅游,发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又方便对接各类志愿行动。永州市江永县则采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呈现的方式,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村、历史文化旅游村,形成了勾蓝瑶寨“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挖掘乡村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建设省级同心乡村3 个,市级同心乡村3 个、同心社区2 个和同心项目1 个,市级同心美丽乡村3 个。

三、优化机制,实现团结

乡村振兴是关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对于统一战线来说是加强连接增进团结的实践场景。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完成政治整合、社会整合及文化整合的要求,既是发挥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在整体制度框架确定、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增进团结的工作机制建设。

(一)党建引领机制

党建引领是加强政治整合的前提,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就是党的领导,体现为党的组织、理念和治理对乡村的全面嵌入,以实现党对乡村的政治整合。在42 个示范区中,100%的村庄都将党建引领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亮点之一,以此指引统一战线成员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向。

为更好地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能力,益阳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依托省社会主义学院先后举办两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对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和致富带头人进行系统培训;此外还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共建。而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则创新治理机制,推行“村两委+新乡贤”的村庄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事多人少”的难题,构建基层治理力量实现党委政府、村民主体、统战力量的“三维融合”。湘潭韶山市银田村坚持以同心美丽乡村创建为统揽,实施“四聚四同”,发挥党组织团结引领统一战线成员作用,既建好党组织发挥党建桥头堡作用,又更好地团结各方面力量发挥“桥梁纽带”和“生力军”作用。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坚持“党建+”的工作模式,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培植旅游文化。在党组织的组织下,该村邀请旅游、种养、环保、文保等各方面专家来村授课,培训党员、辖区企业管理人员、少数民族干部、致富带头人近40 人,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政策掌握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二)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参与能让乡村“活”起来,此种参与的主体重点是村民,也包括外来的统战成员,通过内外联动畅通乡村内部交流、优化外力的参与途径。

如岳阳平江县瓮江镇盘石村在引入外部企业资源的同时,注重吸纳和发动本地村民参与产业发展。通过村民自愿入股方式,投入资金200 多万元注册成立了“盘石寨生态农林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50%以上的村民从事住宿、餐饮、超市、物流等经营项目。村民通过合作社方式自发组织起来办产业,既是一种经济纽带的构建,也为进一步结牢传统社会纽带提供了机会。益阳南县向阳村则以基金会为纽带,为乡村发展引资引智。通过联络本村在外发展的民营经济人士,成立“向阳赤子慈善基金会”,实现基金会成员与募集资金量的“双增长”,基金会成员从初始的4 名成员,发展到后来的43 人,募集的慈善基金从每年2 万元增长到每年40 余万元,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湘潭韶山市银田村则注重各方面各层次的乡村利益相关者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乡村治理“活”起来。该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动群众捐建标准化垃圾分拣中心、餐厨垃圾集中沼气处理,推进“两桶两杯一布”改革,垃圾分类工作经验被央视专题报道。此外该村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由党外人士和五老乡贤组成五会一队,设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奖励基金”,实行“负面清单十条”和“红黑榜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新的乡村治理模式。

(三)利益分享机制

乡村振兴的难点之一是推动农村改革,让农民得到长期财产性收入。[2]只有更完善地保障农民的权益,让他们有长期分享财产性收入的能力,他们才能为下一个百年实现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主动推动乡村的生态化发展。因此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建立让农民分享当前和即时利益的机制,还要建立让农民分享长期经济利益的机制,以赢得在地农民群体的长期和可持续的支持,服务乡村振兴。

“万企帮万村”将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与乡村在地人力、土地、种养资源对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生长、农业技术创新。本研究的几乎所有案例,在采用企业联村模式的同时,都注重将企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紧密相连。如龙山县洛塔乡楠竹村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曾是洛塔精神的首倡地、湖南省“农业学大寨”著名的六个典型之一,也是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该村采取“百企帮百村、千商扶千户”形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合作社培管+农户分红”的经营模式,让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体,分享利润、共同发展。益阳南县向阳村通过基金会这一社会纽带增进村民、村民与外部世界的多方位连接。在产业振兴方面,基金会及相关成员共同投资2000 万元,在向阳村流转土地2000 余亩,用于发展稻虾养殖和水果蔬菜种植等特色农业。在投资建设的“鲜天下菜籽油加工厂”运行当中,采用了鲜天下公司、村级组织双方参股,按照7:3 的混合所有制比例共同运作,企业员工主要由本地村民组成,特别明确了群众劳动力投入不承担亏损的原则。通过发展产业,该村盘活了集体闲散土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农民增收达400 余万元,实现了实体发展、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的三赢目标,在农民、村庄、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衔接机制。益阳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邀请到浏阳河集团、绿佰珍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协议,通过协议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帮助乡村发展旱杂粮和中药材种植,壮大集体经济。

本研究所呈现的案例,展现出湖南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统一战线所内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乡村,并促进乡村内力成长、资源活化,增进城乡融合呈现出以增进连接加强团结的特点。乡村振兴成为发挥统战成员作用的舞台,也成为加强各社会群体合作的契机,进而为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乡贤村民
打好“四张牌” 奏响乡贤“同心曲”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