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开创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2023-03-05孙宝林
孙宝林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朝阳 100029)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创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体要求,既是思想指引,又是行动指南,为我们全面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醒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生动局面。摆在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工作定位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加强学习、改变观念、转变思维、准确把握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工作定位,开创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需要突破以往统一战线工作是党委统战部门份内之事的传统思维定式,纠正爱国统一战线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认知偏差,准确把握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爱国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爱国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作用更加重要。“三个更加重要”即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首先,在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中,民族、宗教、涉疆、涉藏、涉台等领域,都直接牵扯到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问题。爱国统一战线处在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斗争的最前沿,必须坚守底线思维,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应对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境外带来的风险和隐患,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尽爱国统一战线份内之责。其次,我国的全面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经济增长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这就要求爱国统一战线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营造和谐环境、千方百计地凝心聚力、调动统战成员献计献策。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群体层出不穷,不同群体之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差异明显,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并且处于继续深刻变化之中,体制外的社会资源在不断增多、力量在不断增大。这就需要爱国统一战线各级党组织恪守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包容性,扩大覆盖面,把这些体制外的社会成员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引导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国家现代化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二是为了确保爱国统一战线运行在正确轨道之上,需要准确把握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定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2]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这是爱国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的根本要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就是要解决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问题,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上。爱国统一战线作为多种社会力量的政治联盟,需要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和共同利益的维护,而归宿点在于凝心聚力。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3]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级党组织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和公共宣传,准确把握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工作定位,引导广大干部和统战对象正确理解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这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坚持和改善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
鉴于爱国统一战线内部结构之复杂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以及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要求,以往党委“单一统战”的体制模式,即统战部包揽爱国统一战线全部事务,归口各单位被动地听从安排的情形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改善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方式势在必行。
一是坚持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爱国统一战线是党的工作,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坚持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但是,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党要在路线和政策建设中发挥好领导作用,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在健全和完善相关举措上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依靠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来调整关系、化解矛盾、统筹多元利益诉求。
二是坚持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实施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敢于打破领域界限,使爱国统一战线成为党委领导、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并善于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量的统战相关事务转交给社会组织去完成。党委统战部主要任务是通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好领导、沟通、协调作用,以服务的姿态开展好统一战线活动,加强教育引导统战对象和照顾好同盟者利益。
三是坚持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科学领导。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4]党要加强科学领导主要是通过正确的领导艺术和方法,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爱国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奋斗的实践中,把党的领导寓于平等相待、民主协商之中,引导统战成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深化相关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也是实践的指导。历史上统一战线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胜利,都是在理论创新指导下获得的,历史上统一战线的每一次重大失误,也都是因为在理论上出现了偏差所导致的。所以,爱国统一战线领域的各级党组织要在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准确把握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建设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把理论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集中力量解决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梗阻、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彼此重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研究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立场,二是要秉持吸收借鉴的态度。在理论研究人员的组织上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立场,协调好党内与党外、系统内与系统外、专职与兼职等多方面力量,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上要秉持吸收借鉴的态度,即博采众长,借鉴古今中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只有如此,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建设才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性、把握规律性。当务之急是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宗教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实现多学科综合协调、共同参与,从多角度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给予全方位的智力支撑。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路径,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统领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二是要以“大统战”和“大文化”的视角为切入点,以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为主要内容来构建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和兼顾到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建立健全相互配套彼此衔接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所谓体制,是指组织方式和结构。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所谓机制,原本指机器构造与运作原理,后来泛指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内在组织和运行的变化规律。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机制指的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所谓制度体系,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员工在工作和生产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摆在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大统战格局的基础上,应重点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好领导、沟通、协调功能,杜绝出现领导包办现象。二是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分工和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完善跨部门工作的协调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如教育引导统战工作对象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工作机制,杜绝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三是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改革,使之彼此衔接成为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体系,杜绝出现制度梗阻现象。最后,把用服务姿态开展工作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专项工作制度,使之形成统战干部特有的工作规范和伦理规范。
五、建立衡量评价体系
按照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爱国统一战线领域面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建立指标合理、评价科学、途径通畅、主体明确的统一战线工作衡量评价体系,为评价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衡量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建,全面提高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质量。建立衡量评价体系事关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发展方向,抓好衡量评价体系建设也就牵住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牛鼻子”。建立理念先进、方法得当、成效明显的衡量评价体系有三个关节点:一是衡量评价体系建设要有实践导向。引导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单位、各部门找准自身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突出实践特色。二是衡量评价体系要有“容错”导向,即允许出差错,不允许不创新,鼓励人们勇于工作、善于工作。三是衡量评价体系建设要有高新信息技术导向,如使用视频技术使衡量评价团队的专家对被评价单位的工作情况了解得更便捷、更深入、更准确,使用互联的方法加强衡量评价团队专家与被评价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便于衡量评价专家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体系现代化;二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制度体系建设上,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不难看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和总书记关于高素质干部队伍论述的共同要旨,都落在了人才队伍建设上。显而易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具体而言有两项内容:一是选配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按照德才兼备、开拓进取和干净、担当、奉献的要求,组建好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部门领导班子。一个领导班子要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不仅要有“四个意识”,还要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更需要有责任、有担当、有觉悟。尤其重要的是,要有辩证思维,即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分析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在某种意义上,领导班子的素质决定治理能力和成效,领导班子现代化的水平决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所以,选配高素质领导班子是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关键所在。二是组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统战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对统战干部既要有党的干部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一般要求,同时还要有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对党外人士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助之以实的特殊要求。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最终要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落实和执行,所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是完成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
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变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发展,对爱国统一战线如何发挥整合和凝聚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政治上,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中公民意识明显增强的同时,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整合工作难度明显增加。在经济上,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等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日益增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增加了爱国统一战线调整利益关系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难度。在组织上,“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并且带有越来越强的自治性质。对“两新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统战工作,其体制机制急需做相应的调整。在思想上,爱国统一战线对象由于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趋复杂多样,如何有效地整合多元社会力量,做好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促进和谐工作,实现最广泛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是摆在爱国统一战线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就目前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方法而言,国内统一战线工作在凝聚共识方面存在“本领不足”问题,在如何凝聚共识的方法上亟待有新突破;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在争取人心方面存在“本领恐慌”问题,在怎样争取人心的方法上亟待有新建树。为破解和回应上述难题和挑战,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级党组织必须在把握统战工作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双轮驱动、坚持关键在“导”、坚持久久为功等一系列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方法[6],对于开创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面对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来临的新形势,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级领导必须在互联网新兴手段使用和推广方面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尽快摆脱不熟悉、不会用的被动状态。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约有7800 万人从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在2020 年5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7]爱国统一战线要在依法治理、制度规范、宣传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的综合使用上要有新突破、要有新作为。唯有如此,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八、加强基层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基层统战,不仅是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所谓基层统战,主要是以县(市、区、旗)及企事业单位为对象的统战工作,具体是指县(市、区、旗)以及以下单位,包括街道、乡镇、机关、学校、国企、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等单位的统一战线工作。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新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群体不断增加,体制外的人群数量在成倍地增长,社会基层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大量增加,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严峻,需要破解的问题越来越繁难,亟待化解的矛盾越来越复杂,突发性事件和不确定的因素也在日益增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基层统战对象势必要不断增加,范围势必要不断扩大,工作任务势必日趋繁重,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地位也就越来越突出。强化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已经刻不容缓地提上爱国统一战线领域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爱国统一战线工作需要重新部署,人财物投放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下移已经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基层统战工作的关键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基层统战工作的重点是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就目前而言,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瓶颈是统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问题。由于我国高校本科阶段没有统一战线专业,直至2013 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达成共建统一战线学的合作意向,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统一战线学二级学科,开始筹备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但每年招生数量极其有限。高等院校统一战线专业的短缺和滞后导致爱国统一战线领域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基层统战部门至今仍然没有统战专业出身的专业人才,大多数都是兼职做统战工作的行政干部,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问题。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基层统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基层统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直接决定着基层统战的工作绩效,提高基层统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基层统战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对此,各级党委统战部门,一方面必须抓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统战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为基层统战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在全社会普及统战文化知识。建立社区、楼宇统战文化站点,营造社区统战家园,调动广大统战工作对象积极参与基层统战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统战治理能力。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普及统战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基层统战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他们基层统战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献身基层统战工作的潜能和热情,为基层统战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内生动力。实践已经证明,新形势下,只有在基层统战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才能真正开创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爱国统一战线领域的各级党组织只有敢于和善于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才能更好地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好地协调好社会关系、更好地回应多方利益诉求、更好地整合社会力量和政治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一道攻坚克难,一道建功立业,把全中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力量都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