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和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2023-03-03

光明中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情志偏瘫中风

吴 琴 王 婷 王 康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由气血亏虚、情志失节、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等引起,患者以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中风患者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其中55%~75%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1]。目前针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多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但由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受限等,易出现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进而降低了康复运动训练积极性,不利于病情恢复。中医认为七情变化可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紊乱,从而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影响患者恢复。因此,加强情志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对72例中风偏瘫患者展开了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已经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上栗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医科接受治疗的72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2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标准: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头痛,眩晕,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等。西医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相关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风偏瘫。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风偏瘫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精神状况良好,能正常交流沟通;③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老年痴呆、失语、聋哑等情况;②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等;③正参与临床其他研究;④参与研究前14 d服用抗抑郁药物。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包括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并通过口头指导、观看视频、集中讲座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包括步行训练、上肢与手功能训练、站立平衡训练等。此外,以和蔼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进行自我锻炼。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①情志相胜。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怒胜思”理论,通过以情胜情的方法,达到淡化或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如对于过度忧伤、抑郁患者引导其回忆过往快乐经历,劝其多看多听幽默风趣视频或故事等。情绪刺激时要注意掌握分寸,避免刺激过度引发新的身心问题。②安静神志。根据《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理念,引导患者静坐、冥想。10~15 min/d,2次/d。③移情易性。《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鼓励患者看书、操琴、弈棋、绘画或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以转移情志。④音乐疗法。《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根据情志变化,选择不同音乐处方,如悲伤、抑郁者提供《梁祝》《春江花月夜》等舒缓柔和乐曲,待心情疏解后播放民歌等振奋情志的乐曲。亦可分时段播放,以鼓动气血,振奋精神,如上午播放《溜冰圆舞曲》等轻快明朗的乐曲,下午播放《江南好》等舒缓轻柔的乐曲,晚上播放《月光奏鸣曲》等宁心安神的乐曲。音响控制在40~60 dB。⑤发泄疏导。根据《灵枢·师传》“人之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的观点,及时告知病情状况,让患者对疾病有个正确认识,不悲观,不轻视。耐心倾听,鼓励患者倾诉,助其养成宣泄倾诉习惯;定期组织情绪宣泄减压活动,如呐喊、游戏等助患者将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以达到释情开怀、减压放松的目的。

2组均持续干预4周。

1.4.2 观察指标①抑郁状况:干预前后依次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状态。HAMD共24项,每项按照症状轻重划分为:无、轻、较轻、中、较重,分别用0、1、2、3、4分表示。总分>35分表明抑郁严重,20~35分确定抑郁,8~20分可能抑郁。SDS共20项,每项1~4分,依次表示无、轻、中、重。总分>73分表明重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53~62轻度抑郁。②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采用院内自制的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调查表评估[4],包括坚持参与锻炼(7个条目)、主动寻求建议(5个条目)及锻炼效果监测(5个条目),每项按依从程度划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次用1、2、3分表示,分数越低依从性越好。③自我效能感(GSES):共10项,每项1~4分,总分>30分自我效能感很好、21~30分较好、11~20分一般、<11分较差。④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0~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2 结果

2.1 抑郁状况评估与本组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后HAMD和SDS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抑郁状况评估比较 (分,

2.2 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研究组坚持锻炼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及锻炼效果监测依从性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训练依从性比较 (分,

2.3 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本组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后GSES和Barthel指数均增大(P<0.05),且研究组上述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由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引起,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性特点。存活患者除存在一定程度功能障碍外,还伴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研究表示20%~60%的中风偏瘫患者存在抑郁、恐惧、焦虑等情绪,而上述负面情绪又是延缓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5]。中医认为人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不仅有躯体活动,还有复杂的“喜、怒、思、悲、恐、忧”等情志变化。《灵枢·本神》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黄帝内经》曰:“治病必先治神”,说明情志与人的健康、疾病的治疗及转归预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情志护理是中医最系统、最具特色的心理疗法,具有振奋神志、平衡气血、畅通气机之功。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结果相比,接受中医情志护理的研究组护理后HAMD和SD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与王建华等[6]研究一致。笔者认为,中风偏瘫患者多因康复周期长、恢复缓慢、生活质量下降等原因,易产生急躁易怒、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进程。正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所提示针石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但须与情志护理协同配合,病才可痊愈。因而本研究从患者情志入手,运用中医理论通过情志相胜、安静神志、音乐等帮助患者调整状态,改善负面情绪;通过机体阴阳的平衡、脏腑气血的调节,经络的畅通,加快机体功能的改善。其中情志相胜法是情志护理中最具特色的疗法,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用一种情志化解另一种情志,以达到淡化该情绪目的[7,8]。《黄帝内经》认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因此通过引导患者回忆过往快乐经历,鼓励其多看搞笑视频的方法,助其化解忧虑情绪,从而使气血运行畅达。安静神志是中医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中医认为“静以神藏,燥则消亡”,部分中风偏瘫患者易神浮气躁,可通过打坐、冥想等方式,助其清净神志使精气内藏,神气内敛,形体得以充养。移情易性则通过观赏书画等文雅方式,使患者移精,以充力气血,气机得以恢复,正如《理瀹骈文》所言“……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记载“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音乐疗法具有调畅气机,愉悦身心之功。现代医学表明,良性的音乐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缓解交感神经紧张程度,放松神经系统,并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9,10]。因此本研究利用音乐调理情绪,动荡血脉,通流精神。最后运用发泄疏导的方法,通过耐心倾听、宣泄减压活动等,引导患者宣泄不快,从而使郁结消,疑虑除,气机畅,气血和[11]。上述诸法联合,共同发挥消除郁结、振奋精神、条畅气血的作用,从而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康复训练积极性,改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不仅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还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但目前研究只是小样本的对照观察,再加上评定周期短,忽视了抑郁等负面情绪的自限性,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和研究领域,优化护理内容,在中医情志护理内容上做更深层次研究。

猜你喜欢

情志偏瘫中风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