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宣肺止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咳嗽临床观察*

2023-03-03董加利崔艳霞刘利静宋立志王纯花

光明中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宣肺健脾复发率

董加利 崔艳霞 刘利静 宋立志 王纯花

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 AC)是一种常见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刺激性、阵发性干咳为其主要临床特点,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不能有效治愈,而长期用药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影响,尤其是对小儿患者。因此,积极寻找更适合儿童AC的中药制剂,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有效减少复发,是AC研究的重要临床课题。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健脾宣肺止咳膏治疗儿童AC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儿选自2021年5月—2022年2月到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儿120例,符合AC的诊断标准,且诊断明确,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40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14岁,平均(8.57±3.72)岁;病程4~14周,平均(8.69±4.25)周。观察组1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14岁,平均(8.71±3.59)岁;病程4~12周,平均(8.47±4.01)周。观察组2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2~13岁,平均(7.83±3.65)岁;病程4~16周,平均(9.32±3.91)周。3组患者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2.78±1.89)分、(2.63±1.75)分和(2.59±1.83)分,3组患者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2.43±2.01)分、(2.38±2.15)分和(2.42±1.97)分。3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1]的诊断标准:慢性咳嗽(时间超过 4 周),且多为刺激性干咳。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为阴性;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不增高。具有以下指征之一:①咳嗽敏感性增高;②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者过敏性物质接触史;③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④血清特异性IgE 或总IgE增高。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AC的诊断标准,诊断明确;②年龄2~14 岁;③1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1周内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④患儿及家属同意参加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糖浆(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患儿2~6岁,每次2.5 ml;6~11岁,每次5 ml;12岁及以上,每次10 ml,均为每天1次。观察组1口服健脾宣肺止咳膏,基本组方如下:党参、川贝母、炒苦杏仁、生白术、砂仁、陈皮、山药、莲子、五味子、桔梗、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姜半夏、柴胡、荆芥、防风、桑白皮、鸡内金、僵蚕、蝉蜕、胆南星、炙甘草等。膏方的具体制备分为浸泡、煎煮、过滤、浓缩、收膏和封装。①浸泡:将上述药物全部放入锅中,加水,水高出药面10 cm左右,浸泡8 h;②煎煮、过滤:大火煮沸,小火煎煮1 h,转微火继续煎煮1.5 h,过滤出药汁,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 h,过滤出药汁,如此反复煎煮3次,最后将所有药汁合并,静置2 h,再次过滤取药汁;③浓缩:将过滤好的药汁倒入铜锅中进行浓缩,浓缩至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此为清膏;④收膏:将炼好的蜂蜜倒入清膏,比例为1∶4,小火熬炼,不断搅拌,至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⑤封装:将熬好的膏方分装到膏方瓶,密封备用。患儿2~6岁,每次5 ml;6~11岁,每次10 ml;12岁及以上,每次15 ml,均为每天1次。观察组2早晨给予西替利嗪糖浆口服;晚上给予健脾宣肺止咳膏口服,具体剂量同上。总疗程4周。

1.4.2 观察指标观察3组患儿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治疗2周和4周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复发率。咳嗽症状积分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1]。主要不良反应是困倦、嗜睡、口干,不良反应较轻,患儿能耐受,且在继续用药3~5 d后逐渐减弱、消失。随访至治疗结束后2周,咳嗽症状总积分上升≥30%,记为复发。

1.4.3 疗效判定标准咳嗽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临床控制: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下降≥ 80%;显效: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下降 60%~79%; 有效: 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下降 30%~59%;无效: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下降<30%或者积分上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处理。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儿失访,1例自行加用其它药物,均予以剔除。

2.1 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1和观察组2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低于观察组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2周时临床疗效观察组2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1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1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治疗2周时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观察组1和观察组2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但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复发率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68%(9/38);观察组1复发2例,复发率为5.00(2/40);观察组2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1/40),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C最早是在1992年由日本学者藤村等提出来的[3],属于慢性咳嗽的一种,主要指临床中一些慢性单纯性咳嗽患儿,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具有特应性体质,通常经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AC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日益引起家长和各界的关注。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AC是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占40.1%,在慢性干咳患者中比例更高,可达58.3%[4]。中国的调查显示,2005年AC在慢性咳嗽其它病因中排第3位[5],2009年则上升至首位[6],2015年,AC被列为慢性咳嗽的五大病因之一[7]。

小儿AC常表现为药物使用受限、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尽管积极治疗,部分患儿仍常常靠药物控制病情,病情迁延至成年,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显著的负性影响。因此,对于AC患儿,还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轻疾病对患儿造成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患儿自身的体质特异性是AC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8],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过敏原,如冷空气、灰尘、刺激性气味、花粉、毛屑等是过敏反应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而过敏原的持续存在和反复刺激是AC反复发作的直接原因。部分学者认为AC的发生可能与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导致的感觉神经阈值降低,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有关[9]。此外,Th1/ Th2免疫失调、呼吸道上皮受损和咳嗽敏感性增加等,可能也参与了AC的病理反应过程,但其具体的病因病机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西医对AC的治疗临床疗效不够稳定,停药后容易复发,往往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治疗。西医的诸多不足之处,应该寻求其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传统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的特点,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治疗咳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对AC的治疗主张主要是从“风”论治,疏风宣肺为基本原则,同时兼顾夹症,辅以疏肝、活血、通络、化痰、补虚等法,中医治疗首先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各个医家的辨证论治也各有不同。朱晓丹[10]对AC的中医证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由高到低次序为:风寒袭肺证、肺气虚证、风热犯肺证和燥邪伤肺证。

风邪是儿童AC的重要病因,并且贯穿于整个病程中,故治疗可从“风”论治,采用“祛风”“疏风”“御风”等法。风性发散,能宣肺通窍,风能胜湿,助脾胃运化,祛除痰源,治疗中宜选用“风”药,风者辛温发散,质轻性平,亦符合患儿“以平为期,随拨随应”的施治理念[11]。方明[12]认为AC的病因病机为风邪与寒邪袭肺,肺失宣肃,肺气郁闭,治则为疏风、宣肺、止咳。宋迪等[9]认为AC的核心病因病机为风邪盛、阴津亏和气机滞,治疗宜祛风散邪、滋肺养阴和调畅气机等。

多数医家认为小儿脾胃功能较弱,脾虚则无力运化,故治疗应该注重调理脾胃生化之功能,补益后天之本,如使用补脾益气之药健脾利肺,脾旺则四脏之气皆顺。朱佳教授认为AC的病变部位在肺脏,久病则肝脏、脾脏均可受累,重者肾脏亦可累及,AC的病机总体为本虚标实,风邪侵袭为标,肺虚为本。治则应祛风固表为主,调畅气机为次,并根据兼证的不同给予加减化裁[13]。

王羽等[11]认为AC的病因病机为肺虚邪恋,机体亏虚,外受风邪,肺失宣肃,脾失健运,则水液代谢紊乱,聚集而生痰,上储于肺,风痰内蕴,遇有引触,痰动肺挛,宣降失司,病症成矣。后风邪留恋不去,肺气耗伤,则致咳嗽反复发作,神疲倦怠,如遇外邪入侵,则加重,如此反复,终致病情迁延不愈。宋康教授认为AC的基本病因病机是肺虚为本、风邪为标,主张采用预防为主、标本兼顾的理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治本与对症治标相结合,真正实现标本兼治之目的[14]。治疗应以扶正固本、恢复气机升降为核心,根据AC肺虚邪恋、迁延难愈的特点,应重视以扶正祛邪为基本,以达长期缓解,并最终痊愈的目标。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自拟“健脾宣肺止咳膏”对AC进行辨证论治。方中党参、陈皮、生白术、怀山药、砂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川贝母、炒杏仁、桑白皮能止咳平喘;桔梗有宣肺、利咽、祛痰之效;柴胡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莲子能补脾益肾;五味子能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荆芥、防风能祛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生白术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党参、防风、生白术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之功效。炙甘草能健脾、益气、和中,故无论外感内伤, 寒热虚实, 以肺失宣降, 气喘咳嗽, 均可调理;而且药性甘平,能升能降, 能浮能沉, 故与寒热、温凉补泻各类药物同用, 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之功。因此,上述诸药合用,共同发挥健脾宣肺、止咳平喘、增强免疫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川贝母能够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而发挥强大的镇咳和平喘作用;同时川贝母能增加气管的腺体组织分泌,进而修复受损的黏膜上皮;贝母碱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和卡他球菌等多种细菌均有作用,以上这些都有利于咳嗽的治疗[15,16]。苦杏仁中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其的主要成分为苦杏仁苷,经苦杏仁酶水解后,可产生少量的苯甲醛和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发挥其镇咳和平喘的作用,因此苦杏仁对肺脏系统的主要病症如痰多、咳嗽、喘息等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苦杏仁水的提取液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等对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组织器官的敏感性,达到止咳的效果。桔梗的主要成分是桔梗皂甙,后者具有很好的抗过敏、抗炎、镇咳、祛痰作用,其水提取物可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作用。蜂蜜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滋补、润肺、解毒的作用。膏方收膏时加入蜂蜜调和,能很好的改善中药的口感,患儿更易于服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宣肺止咳膏能有效缩短咳嗽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咳嗽症状积分,且与西替利嗪联合使用效果更加显著。治疗2周时,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提示健脾宣肺止咳膏与西替利嗪联用起效更快,但4周时联用组疗效与单用健脾宣肺止咳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治疗后,健脾宣肺止咳膏的使用明显降低了AC 的复发率,与西药联合使用,并没有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显示了健脾宣肺止咳膏本身的良好疗效,这可能与中药具有多中心、多靶点和辨证施治的整体治疗观的特点有关。该组方健脾宣肺、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扶正固本,增强了患儿的抵抗力,有效减少了复发,为AC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宣肺健脾复发率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