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中药熏洗用药规律

2023-03-03贺媛媛王军文

光明中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五倍子乳香肛裂

贺媛媛 肖 佑 王军文

肛裂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及术后恢复期较长的肛肠科常见疾病[1],临床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剧烈难忍,这是由于肛管皮肤溃疡因排便加剧所致。由于患病部位的特殊性以及肛裂带来的严重排便痛苦,给患者造成了身体及精神的极大压力。早期的新鲜肛裂可采取改变饮食、生活习惯或是药物治疗,长期未愈形成慢性或陈旧性肛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2,3],肛裂手术由于切口一般深达肌层,且多为开放性创面,术后易出现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影响创面愈合,延长恢复时间,导致患者的术后恢复期体验较差。中医学中属于“裂肛痔”“钩肠痔”,或归于“痔病”范畴,主要由于火热之邪下注于大肠,耗伤津液,致血热津伤之证[4,5]。中医药通过熏洗坐浴、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方法在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方面卓有成效[6],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偏于临床或基础研究,对其组方用药规律鲜有分析,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肛裂术后熏洗方药相关文献,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平台,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用药和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平台采取高级检索,检索方式为主题词或关键词,以“肛裂术后”并含“熏洗”或“坐浴”或“外洗”并含“中医”作为检索词,时间为各平台建库时间至2021年4月15日。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肛裂临床诊治指南(第三次修订)》[7]中关于肛裂的诊断,并行手术治疗;②含有肛裂术后坐浴熏洗方的临床观察、病例报告文献;③方剂中有完整的药物组成、用量;④病例数≥40例(其中以肛肠病术后为研究对象者,肛裂病例数≥40例),总有效率≥80%。

1.3 排除标准①诊断明确但合并有其他肛肠疾病者;②综述、基础研究、Meta分析;③非熏洗坐浴方剂,如外涂、口服制剂等;④各数据库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数据录入将检索获得的方药录入软件中的“方剂管理”模块,由2名人员核对,避免录入信息有误,建立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方剂数据库,再通过 “组方分析”“类方分析”等模块进行数据分析。

1.5 中药名称标准化由于中药名称的多样性以及古今的差异性,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对录入系统中的中药进行统一规范化,如“二花”统一为“金银花”,“月石”统一为“硼砂”,“朴硝”统一为“芒硝”等。

1.6 数据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 2.5软件,对录入药物的性味归经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再进入“数据分析”模块,对药物组成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得出高频药对及新处方。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初步检索各数据库,获得共计452篇文献,其中中国知网225篇,万方165篇,维普62篇,经人工严格筛选及整合后,得到符合标准的方剂共70个,中药105味。

2.2 药物频次70首处方中纳入中药 105 味,频次≥10 次者共19味,前 10 味为黄柏、苦参、大黄、五倍子、芒硝、乳香、地榆、金银花、蒲公英、当归。见表1。

表1 药物频次

2.3 性味归经70首处方中四气分类以寒为主(358次,67.95%),其次为温、平;五味以苦为主(381次,42.47%),其次为辛、甘。见表2。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大肠经、胃经。见表3。

表2 四气五味

表3 归经分布

2.4 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个数为 15,置信度为 0.8,选择用药模式后导出,发现高频药对10对,分别是黄柏-大黄(19)、黄柏-乳香(17)、芒硝-黄柏(15)、黄柏-苦参(28)、黄柏-五倍子(20)、黄柏-金银花(17)、没药-乳香(15)、芒硝-苦参(18)、苦参-五倍子(22)、黄柏-苦参-五倍子(18);然后选择规则分析后导出,得到14条组合规则,分别是没药→乳香(93.75%)、黄柏,五倍子→苦参(90.00%)、苦参,五倍子→黄柏(81.82%)、乳香→黄柏(80.95%)、金银花→黄柏(80.95%)、五倍子→苦参(78.57%)、苦参→黄柏(75.68%)、五倍子→黄柏(71.43%)、乳香→没药(71.43%)、黄柏→苦参(70.00%)、芒硝→苦参(66.67%)、黄柏,苦参→五倍子(64.29%)、五倍子→黄柏,苦参(64.29%)、大黄→黄柏(61.29%)。见图1,表4、表5。

图1 核心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4 高频药对(支持度≥15)

表5 常用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80%)

2.5 药物核心组合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通过聚类、提取组合演化出3~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共14组。见图2,表6。

图2 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图

表6 药物核心组合

2.6 新方组合在分析药物核心组合的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最终得到新处方7个。再点击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直观呈现药物组合之间的关系。见图3,表7。

图3 新方组合网络图

表7 新方组合

3 讨论

肛裂发病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体质因素等引起湿热下注、血热肠燥,陈旧性肛裂以阴虚津亏、气滞血瘀为主,其病理因素可以归纳为湿、热、瘀、滞[9,10]。肛裂手术难度并不高,预后一般较好,但复发率高,术后恢复期较长,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及手术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基础上,防治肛裂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是临床治疗肛裂的一大难题。中药熏洗在各种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方法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肛裂术后中药熏洗方剂进行用药频次、药物关联与复杂系统熵聚类整合解析。用药规律分析,用药频次≥10 次的药物共19味,前10味分别为黄柏、苦参、大黄、五倍子、芒硝、乳香、地榆、金银花、蒲公英、当归,四气以寒为主,其次为温、平;五味以苦为主,其次为辛、甘。这表明治疗肛裂的熏洗方剂中,大多药物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及养阴生血等功效,提示肛裂的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阴液耗伤,治疗应以清热祛湿、解毒养阴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大肠经为主,肝藏血,主疏泄,大肠主津,肝有郁热易出现阴虚血燥,津液不足之证,下注于大肠魄门,耗伤肠津,则津血日益亏虚,因此治疗肛裂术后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可加用疏肝解郁、滋补阴血,如当归、赤芍之品。对处方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后,得到高频药对10对,分别为黄柏-大黄、黄柏-乳香、芒硝-黄柏、黄柏-苦参、黄柏-五倍子、黄柏-金银花、没药-乳香、芒硝-苦参、苦参-五倍子、黄柏,苦参-五倍子;置信度较高的为没药→乳香、黄柏,五倍子→苦参、苦参,五倍子→黄柏等,黄柏、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生物碱、黄酮类具有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等功用[11,12];大黄、芒硝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可通过抗炎抗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伤口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13,14];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树脂,具有镇痛、抗菌、抗氧化等作用,有利于创面修复[15];五倍子有解毒、祛湿、消痈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光谱抗菌作用较强,可通过抗氧化、止血等作用防治术后疼痛、出血等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16]。

最后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7个,处方1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收湿敛疮为主要功效,可用于肛裂术后以湿热为主,瘀滞不重的证候;处方2功效活血散瘀、清热解毒,适用于肛裂术后瘀滞为主,兼有湿热之症;处方3功效清热养阴、祛风除湿,适用于肛裂术后湿热较甚,兼有阴虚之症;处方4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消肿为功,适用于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疼痛、瘙痒较甚的患者;处方5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止痛,可用于肛裂术后出血、疼痛的患者;处方6功效活血止痛、泻下软坚,适用于肛裂术后疼痛,兼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处方7以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肛裂术后湿热瘀滞并重的患者。

综上,中药熏洗方剂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用药上遵循了肛裂湿、热、瘀、滞互结的病理机制,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生肌敛疮为主要治法。通过核心药物组合及新方分析,可为临床用药、组方及新药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五倍子乳香肛裂
乳香“至粘难研”传统炮制对策比较研究
捆都而(乳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维吾尔药阿拉伯胶和乳香药材掺伪的鉴别研究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敛汗止血的五倍子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
改良肛裂切扩术治疗肛裂6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