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山区小学完全隔代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023-03-03董丽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中心小学杭州3111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陪伴

◎ 董丽华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中心小学,杭州 3111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其目的是减少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他们简单理解为“双减”政策减轻孩子作业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教育的责任。

我所在的学校是浙江省杭州市最西部的一所山区小学,在校学生325 人,学校因地处山区及没有工业区等原因,全校60%左右的学生父母因外出打工或离异等原因将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由于学生分散居住,家离学校都很远,全校90%以上的学生上下学需要公交车接送,学生早上7:00 至7:30 坐上公交车来学校,下午5:00 至5:30 到家。

在“双减”政策下,这些完全隔代教育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这些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在家干什么,亟须我们去了解。面对“双减”政策下完全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优势去改善这些现存状况,让父母长期缺席的孩子也能够得到优质的家庭教育。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要落实“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学校促进家庭更好地完善“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也是重任在肩。因此,特提出“双减”政策下山区小学完全隔代教育的改善策略。

二、“双减”政策下完全隔代教育现状

通过前期的调查问卷,了解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中心小学完全隔代教育学生195 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95 户完全隔代教育家庭。

(一)“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现状

为了解在“双减”政策下完全隔代教育家庭的教育现状,对全校195 名完全隔代教育家长(祖辈)进行了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

从表1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祖辈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1 小时的占77.9%。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 小时,我校祖辈陪伴孩子的时间远远低于这个“及格线”。

表1 祖辈陪伴孩子时间问卷调查统计

调查得知,祖辈陪伴孩子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祖辈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对陪伴教育的认识不足;

二是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不需要祖辈的陪伴,原因是隔代间存在隔阂、代沟,许多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却不愿意和祖辈沟通交流。另外,许多祖辈的唠叨造成孩子反感与祖辈交流;

三是许多祖辈忙于农活和家务劳动,没时间陪伴孩子。另有一些祖辈利用空闲时间搓麻将、跳广场舞,忙于娱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四是山区学校早晚由公交车接送学生,实行晚托后,山区学生每天在家时间不足14 小时。而城镇学生,即使晚托到5:00 之后,他们早晚都由家长接送,上下学路上家长也是在陪伴孩子。

从表2的调查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双减”政策下完全隔代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家长重视孩子身体素质、习惯培养、道德品质培育、劳动技能培养的比例都非常低。由于学生全员晚托没有课业负担,祖辈在学习辅导上的比例也很低;还有26.7%的祖辈几乎没有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表2 祖辈家庭教育内容问卷调查统计

原因是在传统观念里,祖辈们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家庭教育就是辅导孩子做作业。实行“双减”政策和晚托后,孩子们在校完成了回家作业,到家就没有学习任务了,这样,家长把孩子学习的任务完全都交给了学校和教师。至于劳动教育、品德培养、习惯培养、锻炼身体等,家长认为这些是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学会的,不需要去教育。特别是在劳动技能和身体锻炼培养方面,许多祖辈根本没有教育意识,加之对孩子的溺爱,把孩子的事都一手操办了更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所以,作为监护人,家长(祖辈)要提升对“双减”政策的认知:一是“双减”政策面向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二是“双减”政策减的是孩子的学业压力和作业负担,而不是减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三是“双减”政策减的是孩子被压榨的课余时间,而不是让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

(二)“双减”政策下学生在家的现状

在“双减”政策下,没有课业负担的学生在家里干什么?为了了解这一情况,对全校195 名完全隔代教育学生在家情况做了问卷调查。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没有作业负担时选择玩电子产品和看电视的比例比较高,两者相加的比例为33.8%,占三分之一人数。特别是双休日玩电子产品和看电视的比例达到了71.7%。

表3 完全隔代教育学生在家情况调查统计

这个比例上升的原因是:祖辈忙于干农活,山区没有游乐、学习场所,学生把减负下来的时间都用于看电视和玩电子产品。从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到,学生因要和远在外面的父母沟通,50%的完全隔代教育学生都有手机,这为每天自认为无所事事的学生提供了玩手机的便利,造成约有16%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在最近一次的学生体检中发现,有40%以上的孩子近视。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三、“双减”政策下改善完全隔代教育教养方式的策略

“‘双减’政策+晚托”对于学生来说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知识点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因之前是祖辈的教育,这些孩子的回家作业基本上都靠自己独立完成,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么在手机上直接查找出答案抄写上去,要么就是乱做一通,失去了回家作业巩固知识点的意义。

“双减”政策下实行晚托,学生在学校完成回家作业,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辅导,大大提高了回家作业质量。晚托中的兴趣班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兴趣小组参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了学生身体的同时也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得到更大发展。

“‘双减’政策+晚托”对于山区隔代教育家庭来说是一个利好,晚托减轻了祖辈辅导孩子作业的负担。祖辈们文化水平以小学毕业居多,辅导孩子作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学生在校时间长延迟回家,可以让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忙于农活和家务活,也可以有时间娱乐一下,享受老年生活。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指出,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内容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加强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言传身教等。对于以上《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到的教育内容,在“双减”的利好政策下山区完全隔代教育家庭也有自己的优势。

(一)充分发挥祖辈身上的传统美德

祖辈身上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那么祖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作为农民的祖辈对粒粒皆辛苦深有感触,也在年幼时品尝过吃不饱的滋味,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对孩子加强教育,如每日吃饭时,祖辈就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告知孩子不要浪费粮食,做到光盘;

在穿着打扮上祖辈都以简朴、舒适为主,这也正是我们学生所要学习的。在祖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学习穿着大方、得体,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祖辈身上还具有任劳任怨,为家庭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学生可以在和祖辈的相处中,在祖辈有意识的教育中来继承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利用地理优势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

城镇孩子的劳动机会只限于在家里扫地、拖地、洗碗、洗衣、烧饭菜等,从做家务活动中获得的劳动技能比较单一。山区孩子的活动范围就大了,家门口有一座座大山,有一块块田地,家中祖辈是劳动能手。“双减”政策下,孩子有大把空余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是供坐在家里玩电子产品或是看电视来虚度的。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跟着祖辈去山里挖笋、采茶,到田地里去农耕种植。这时祖辈可以发挥自己的劳动技能优势,教给孩子干农活的本领,让学生在祖辈的示范及自己的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平时放学回家,孩子们可以跟着祖辈学习喂猪、喂鸡鸭。这些劳动生活技能,祖辈们都是靠代代相传来学习的。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也许有更多的人走出大山,但我们却不能忘本,我们的祖辈是农民,我们的根在大山,掌握劳动技能是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本领。学生在掌握多种劳动技能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学生不再觉得无事可干而沉迷于玩电子产品和看电视。

在向祖辈学习优秀品质和劳动技能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延长了祖辈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让孩子对祖辈心存尊敬和感激,同时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

当我们的孩子羡慕城镇的孩子可以游览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在各种场馆增长见识时。其实,在家的附近就有抗日纪念馆、新四军被服厂、共青团史馆、新四军烈士墓,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双休日、寒暑假,祖辈们带着孩子走一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讲讲红色故事,回忆一下那段艰苦的岁月都非常有意义。相信我们的孩子在革命文化熏陶下,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触,从而让孩子们更加爱国、爱家乡,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四)传统文化熏陶和非遗传承

农村里的祖辈对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视的,从古到今节日中的传统习俗一直影响深远。如过年要有年味:杀年猪、办年货节、买年货、烧年夜饭、守夜、走亲戚,这远比城镇孩子看个新年晚会用手机拜年来得有意义和热闹得多。我们的孩子可以和祖辈一起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如清明节做清明果、祭祖;端午节包粽子、做香袋、吃五黄;立夏吃立夏饼,玩立蛋,吃整根笋,祖辈说吃了这种笋走路飞快。孩子和祖辈学习做清明果、包粽子、做香袋等的同时,听听祖辈讲讲这些这些习俗的由来,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

除以上传统节日习俗,山村还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鳌鱼灯”,至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听祖辈讲“鳌鱼灯”由来:凌统将军的故事;学着祖辈跳“鳌鱼灯”;跟着村里的非遗传承人学习做“鳌鱼灯”,这又是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据对我区西部山区学校的了解,完全隔代教育家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家庭在“双减”政策下呈现的家庭教育现状也都大同小异,“双减”政策下完全隔代教育实施这些策略,可以为山区学校的家长(祖辈)提供借鉴,地区的优势和资源利用得好,能为实现西部“富美”添砖加瓦。

在山区完全隔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同时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我们忽视这种缺失的教育任其发展,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很大影响,问题孩子也随之越来越多。

“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之“变”,目的是引导祖辈言传身教,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全过程,以此弥补孩子完全隔代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缺失。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也呼吁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把孩子留给家中老人而放弃自身的职责。一切应以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争取让隔代教育做到最好。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