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课程的探索

2023-03-03云晶晶海南省文昌中学文昌57132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体验式情景

◎ 云晶晶 (海南省文昌中学,文昌 57132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而且在以塞里格曼为代表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推动下,国内外大批学者、一线教师也逐渐重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它是人类的高级潜能,需不断练习才能学会并巩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1]。如何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是很多学者和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

体验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情景中,在情景中体验、感受,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最后再把新知识、新方法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丰富多样,教师可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含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等[2]。而对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而言,要以“体验”和“活动”为主[3]。因此,体验式教学适用于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课程中,教师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见图1):活动导入—创设情景—案例分析—课堂实践—课后评价,通过各环节层层递进推进学生体验。

图1 体验式教学模式图解

根据初中生关键期或转折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再结合学生的需要,教师设计了四节课,分别为:“突破定势 创意无限”“观察力提升术”“幽默是门技术活儿”“合作 共赢”。总结归纳出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流程与环节,以及每个环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一、活动导入,感知概念

感知概念,是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开端,通常通过开展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师实施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激活、推进学生体验的重要载体,也是承载概念、传递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活动形式(如图片、游戏、视频、故事等)引起学生对概念的关注,并初步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概念的,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距,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既要注重明确指向主题,又要契合学生特点,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积极且具有启发性的活动触发的体验才更深刻。

以课程“合作 共赢”为例,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力。课程开始,呈现两个版本的《钓鱼》故事:一个版本是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长者的恩赐,一人取了鱼竿,另一人领了一篓鱼,因不懂合作各顾各的,结果两个人都饿死了。另一个版本是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但他们没有分开,而是一起捕鱼,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讲完故事请学生就两个版本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到前者缺乏合作精神,后者通过合作相互帮助实现共赢。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而且深化学生对“合作”概念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

二、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情景是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4]。情景也是进行体验活动的前提条件。创设情景的形式有多种,如:小品表演、心理游戏、观看视频、欣赏图片等。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参与到创设的情景中,能让学生在情景中加深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理解,进而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创设情景时,需注意要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恰当的形式,情景创设要趋于真实、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情景要具有挑战性、开放性,这样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

以课程“观察力提升术”为例,本节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程中,特选取多张心理学经典的两歧图创设情景。看第一张图,教师提问学生:“在小溪中映衬多少张脸?”看第二张图,教师提问学生:“在画框中有多少个人?”看第三张图,教师提问学生:“图中有多少颗心形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答案。教师再抛出问题:“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从多角度观察的方法,也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观察方法的探索渴望与认同感。

三、案例分析,深化体验

案例分析是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案例分析是为引导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共性问题而服务。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澄清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深化他们的体验。在课堂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需注意:第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选择合适的人和事作为案例素材。第二,将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观念认知相融合,适时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渗透和引导;第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且设置“每个人都要发言”的规则,给每个人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以增进交流;第四,学生分享完后,教师要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总结提升;第五,案例改编过程中要适当加入情感因素,以便让案例更加生动鲜活,引起学生共鸣。

以“幽默是门技术活儿”一课为例,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幽默感是高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教师呈现案例:麻脸仁心。

有些同学平常喜欢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美其名曰“另类幽默”。如有位女生脸上长了很多痘痘,有些男生就开玩笑说该女生长着一张“麻子脸”。一些女生也跟风瞎起哄。该女生一听就很难受,感觉很受伤,慢慢变得自卑又敏感。

看完案例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该案例改编自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教师把真实事件中主人公的感受添加进案例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引发他们的共鸣。学生分组讨论再分享后教师做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每个人都是向善的,但他们却用错了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化他们的理解、体验。

四、课堂实践,升华体验

列宁曾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因此,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必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检验课堂获得的知识、方法并升华体验。教师可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限时限量督促学生完成,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需把握几个关键点:第一,课后实践作业要紧扣主题,作为主题的延续、拓展;第二,课后实践作业要简单易行适量;第三,课后实践作业要有反馈、评价。

以“突破定式 创意无限”一课为例,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依据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设计培养创新思维训练记录单,让学生每日每项各训练一题。训练的题目包括:词语接龙游戏,如掌门人的人—人民的民—民主的主……说得越快越流畅越好。4-3=5,怎样使该等式成立……教师通过创新思维训练记录单给学生设置简单易行适量的专项训练任务。另外,还给学生下达每日打卡再填写追踪实践效果单的指令,以监督学生认真完成课后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反映他们越来越喜欢做创新思维训练了,也增强了他们培养创新思维的信心,升华了情感体验。

五、课后评价,持续改进

实施完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后,教师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把活动、体验联结起来,以活动促体验,以体验评活动。以期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体验性,便于教师后续改进、完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

(一)为活动评分

为了解学生对各环节活动的体验性,教师设计出课堂活动体验单,设定评分规则,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各环节活动的体验程度评分,请学生评估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再打分,对活动体验加以量化衡量。(1~10 分,分数越高代表体验越强烈)如果有建议也写出来。

(二)课程前后作比较

通过请学生填写课程体验活动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前体验和课后体验做比较,唤起学生想要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愿望和行动。课程体验活动单由课前活动体验单和课后活动体验单组成,前者请学生谈对概念的认识、感受和行为表现,后者在课程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产生要改变的意愿吗、计划如何改变。

(三)追踪实践效果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追踪实践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教师借鉴英国学者罗贵荣(Roger Greenaway)提出的4F 模型,即Fact(事实)、Feelings(感受)、Findings(发现)、Future(未来)[5],设计追踪实践效果单。具体而言,就是请学生回答“你做了什么事”(事实)、“你有什么感受”(感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和“你下一步打算如何做”(未来)等四个问题来了解课堂实践的效果,从中了解课程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效性。

(四)使体验可测量

教师为了解学生对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系列课程的体验性,采用杰克森(jackson)和马什(marsh)编制的“沉浸体验量表”对学生施测,该量表共九个维度,即:控制感、内发的酬赏、专注任务、即时的回馈、动作意识融合、技能挑战平衡、自我意识减弱、清楚的目标、时间感扭曲。每个维度四个题目,共36 个题目。教师采用该量表把学生的体验量化,用数据呈现,显得直观、形象。

效果是理论的检验,是实践的成果,促进经验的积累。期望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实践能产生蝴蝶效应,越传越广,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体验式情景
情景交际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