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014-04-30钱艳娜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大学生

钱艳娜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应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学习能力;就业教育;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76-02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据报道,2013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而招聘岗位却比往年减少15%,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被很多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季”。导致就业难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时,各企业就会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促进社会就业;当宏观经济政策抑制经济增长时,各企业对员工的需求相应减少。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完善。2000~2005年,我国大学扩招本、专科生1000万人;2012年在校大学生达到3700万人;预计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将超过4100万人。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是教育发达、文化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增强的一个标志。但很多高校盲目扩招,并没有过多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导致很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传统观念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学生求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思想:(1)“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像政府机关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教师、国企员工等职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但这些岗位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满足不了每年几百万毕业生的需求。(2)就业期望值过高。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在于“心气太高”,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对于一些苦活、脏话、累活看不上眼,一心向往着舒适、体面、高薪的工作。(3)太在乎专业、看重理想。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与理想相差甚远的工作。

提高职业竞争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能力是第一竞争力,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首先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年级新生着手。首先应让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投入学习;其次要把大学课程中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配合,提升学习效果。

另外,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教师。据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明显高于二、三年级,没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作为高校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尽快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高等教育应把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现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普遍现实是文凭不低,证书不少,工作还是难找。这说明理论知识很重要,职业证书也很重要,但都代替不了职业能力。笔者认为,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时进行课程改革,要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做同步的变化。其中,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增加重要的一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应以就业能力为核心,以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转变观念、提升求职能力。在这里要指出两点。

就业教育不等于单纯的就业指导课程 很多高校只是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而且内容比较单调。就业教育应该从一年级新生开始,贯穿大学培养过程的始终,对学生进行就业引导,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家庭情况等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应做好以下几点:(1)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状况对人的职业理想有一定的影响,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2)要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优缺点等进行全面认识,避免职业规划设计中的盲目性,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眼高于顶。(3)要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特点,比如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要充分了解拟选职业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还要明确拟选职业需不需要某些特殊能力。要特别指出,实践能力的获得在课堂上、校园内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应抓住各种机会,利用假期多到企业进行锻炼。

不能因为“就业难”而缩减招生规模 尽管扩招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增多、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但笔者认为,并不能因此而缩减招生规模。根据国内的现状,就业难不会是短期问题,将长期存在,缩减招生规模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应将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高校既然不能因为就业问题而缩减招生规模,就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将人才培养目标重心下沉,同时要在调整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三)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

就业难是现实问题,但现实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知名的大企业人才需求相对饱和,毕业生却一心向往、趋之若鹜;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乡镇基层、中小企业对人才大量需求,很多毕业生却不愿意去。

大众教育时期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精英分子,只是一名普通的求职人员,从家长到学生都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心态,接受现实,不要盲目攀比。格力总裁董明珠女士在一期电视节目中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一线工人、基层工作不想干,不说自己会什么、有什么一技之长,先问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待遇。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一颗平常心,多想想自己会什么,能干什么,最后才是能得到什么。当然,企业也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微软亚太集团总裁张亚勤先生曾说过,他们的企业有“三要”、“三不要”。“三要”是要数学好、编程好、态度好的人;“三不要”是不要传播负能量的人、玩弄办公室政治的人、做事儿没有激情的人。同时,还给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建议:(1)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有什么本事(特长);(2)要抓住每个机会,多到企业实习锻炼;(3)眼光要放长远,看准未来趋势,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微小利益。企业需要专业基础好的毕业生,需要态度好、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毕业生。

知道了别人(企业)需要什么,下一步就要明确自己有什么。在整个大学期间要有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自己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选择合适的专业之后应该怎样学习、如何让自己具备一技之长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大学期间应该着手准备的,要想让企业选择你,只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让自己具备企业需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袁寿其.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责任[J].高校教育管理,2009(3).

[2]赵婀娜.注重就业率,更要重视就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3-05-30.

[3]李永宁.香港大学生就业主要靠自己[N].人民日报,2013-06-03.

(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