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契约下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对私人部门行为选择影响机制研究

2023-03-02冯晓威曹吉鸣许志远邢梦珏

运筹与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机会主义公共品政府部门

冯晓威, 曹吉鸣, 许志远, 邢梦珏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0 引言

PPP在我国快速发展并且成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融资方式[1,2]。但是,中国PPP项目落地率较低的状况依然存在。在PPP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都会选择策略最大化自身利益, 这就会导致各参与方之间出现矛盾[3],如何更好地管理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是PPP模式广泛推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4]。

PPP项目特许经营期长,契约无法约定未来发生的所有事项,使得PPP合约具有不完全特性。其不完全特性给政府实施政策性干预项目运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1]。“公共品负担”是常见的政府部门实施的干预性政策。龚强[1]在研究中提出了公共品负担理论——政府把社会资本的私人利益转移给社会公共,其原理是政府利用政治权利中心优势,对PPP项目进行政策干预以提高公共福利或满足公共诉求,从而使得私人部门利益受到损害。私人部门在面对公共品负担政策往往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降低社会公共福利,政府部门如何使得在公共品负担实施后避免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亟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学术界对PPP项目中的不完全契约和机会主义行为做了大量研究。威廉姆森[5]认为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是导致契约不完全性的主要原因。PPP项目特征方面,Domingues[6]指出持续时间长、监管框架复杂、资本密集、对经济政治稳定以及机构能力的依赖是PPP项目的主要特征。这使得PPP在合同期限内,可能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PPP项目难以形成完全契约[2]。而正是由于PPP项目特征产生的不完全契约给予了政府部门实施公共负担的条件和基础。PPP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方面,Shi.L等[7]把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的原因分为外部和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私人部门的目标是从项目中获取足够的经济利益而会忽略政府和公众的社会效益;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全性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尹贻林等[8]指出更严格的监管有助于抑制承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Xiong[9]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会更高。高若兰[10]研究了政府监管方式和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吴正泓,陈通[11]研究了公共文化PPP项目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机制;Liu[12]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政府激励强度与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

而目前对于政府部门实施公共品负担的研究主要从风险和政治权力角度研究。柯永建[2]研究发现政府信用风险是PPP实施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风险,Araya[13]基于131个国家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权风险是影响PPP大规模开展的关键因素;Mahalingam,Bain[14,15]同样指出政治违约政府无法履行PPP契约协议是诱发发展中国家PPP项目失败的关键。湛中乐和刘书燃[16]更是直接指出PPP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处于强势地位使得私人部门只能屈服于行政权力。龚强[1]指出公共品负担包括两种类型,其一社会需求突变导致政府部门不得不调整公共品价格或税率,其二政府部门利用行政地位和议价优势额外加重公共品负担。Estache[17]认为政府的这种公共品负担是 “政府部门机会主义行为”。而目前对于政府公共品负担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风险研究领域。

在大多数PPP项目中,企业通过“使用者付费”获得回报,政府部门负责价格、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保证公共福利的最大化。但是,使用者付费类PPP项目把部分政府风险转移到私人部门,譬如,政府往往通过调整公共品价格实施公共品负担,使得公共品负担现象在使用者付费类PPP项目尤为常见[1]。本文讨论分析使用者付费类交通PPP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对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机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地方政府和私人部门行为互动理论框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强度、政府补贴、政府与私人部门利益分配系数、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被监测概率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在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之后,如何避免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的相关建议和策略措施。

1 模型构建

1.1 基本假设

本文考虑存在两个博弈群体: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两个群体都是有限理性,即在初始阶段,博弈成员的策略需要通过学习、模仿、调整直到达成均衡点为止。在PPP运营过程中,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策略行为选择是相互影响的,是一种动态博弈过程,本文作如下假设:

假设1此博弈过程中存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两类种群,两者基于得益独立动态地选择策略。

假设2由于政府和社会公众(项目使用者)的目标一致,因此将政府和社会公众作为利益联合体,政府群体作为参与博弈的一方,政府把公共福利纳入目标函数。

假设3PPP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政府部门行为策略集为{不实施公共品负担,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的行为策略有两种:一种是遵守合约条款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运营项目;另一种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获取额外利益,即{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1.2 建立模型

根据前文假设,构建博弈双方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收益矩阵

其中,各个参数含义如下:

Bi—分别表示除经济收益外在不同策略下项目运营增加的公共福利(i=1,2,3,4),B1表示政府部门实施PPP项目增加的公共福利,B2是私人部门采取投机行为后所剩的公共福利,B3表示政府施加公共品负担从私人部门利益转移到公共福利及PPP项目自身公共福利(B1)之和,同时还包括政府形象损坏弱化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等负面社会福利,B4包括政府部门实施公共品负担增加的公共福利减去私人部门投机损失的福利;

ΔRi—分别表示私人部门在项目运营期政府不实施和实施公共品负担下机会主义行为所得额外收益,(i=1,2),ΔR2>ΔR1;

λ—是公共品负担导致的项目利润降低,在这里表示公共品负担强度系数,0<λ<1;

φ—私人部门的投机行为对政府利益影响系数;

φ—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对私人部门的补贴系数;

s—表示PPP合约中约定分配给企业的利润比例;

α—私人部分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被监测的概率;

其中φ,δ,r,s,α,φ∈[0,1]。

1.3 演化过程平衡点分析

假设在PPP项目运营期,政府部门群体中有x比例的成员选择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策略,则实施公共品负担行为策略的成员比例为1-x,设私人部门群体中选择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策略比例是y,则选择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策略的成员比例为1-y,其中x,y∈[0,1]。

(1)政府不实施公共品负担期望收益E11、实施公共品负担期望收益E12和政府部门群体的期望收益E1为分别为:

E11=[R0(1-s)+B1]y+

[φR0(1-s)+B2](1-y)

E12={R0[1-s(1-λ)]-φR0sλ+B3}y+

{R0[1-s(1-λ)]+B4}(1-y)

E1=xE11+(1-x)E12

(2)私人部门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期望

收益E21、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期望收益E22和私人部门群体的期望收益E2分别为:

E21=R0sx+[R0(1-λ)s+φR0sλ](1-x)

E22=[R0s+ΔR1-αΣp]x+

[R0(1-λ)s+ΔR2-αΣp](1-x)

E2=yE21+(1-y)E22

博弈过程中政府部门群体复制动态方程:

=x(1-x){(B1-B3-R0sλ+φR0sλ)y+

[B2-B4-R0sλ+ΔR2-(1-φ)R0(1-s)(1-y)]}

博弈过程中私人部门群体复制动态方程:

=y(1-y){φλR0s-ΔR2+αΣp+

[ΔR2-ΔR1-φλR0s]x}

可得如下命题:

1.4 平衡点稳定性分析

根据复制者动态方程均衡点的稳定性得到如下命题:

(1)当λ<λ1,α∈(α1,α2)时,系统存在两个演化稳定策略(0,1),(1,0);

(2)当λ<λ1,α∈(α2,α1)时,系统不存在ESS;

(3)当λ>λ1,s

(4)当s>s1时,系统ESS为(0,1);

(5)当λ<λ1,α<α2时,系统ESS为(1,0)。

2 讨论分析

2.1 演化结果讨论分析

根据命题2,可得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相位图如图1所示,结果如下:

(3)当λ>λ1,s

(4)当私人部门的利润分配比例较大时,即s>s1,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强度越大,私人部门利益分配比例越小,私人部门更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使自身较大的分配利益部分不受损失。此时该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为(0,1),如图1(d)所示,即政府部门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5)当λ<λ1,α>α2时,此时监管机制较为完善,公共品负担强度小于某种水平。私人部门忌惮于监管审查,而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此时该系统的ESS为(1,0),如图1(e)所示,即政府部门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图1 均衡点动态进化相图

2.2 混合策略下参数变化讨论分析

当被监测概率位于某一区间,公共品强度低于某一水平时,即α∈(α2,α1),λ<λ1,该系统不存在ESS,而是形成了一种周期行为模式,这种周期性行为模式在研究中频频出现[10],双方行为演化的最终结果与最初所处的状态和各参数有关。此系统进化模型表示私人部门以y*的概率不采取投机行为,而政府部门会以x*的概率选择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研究结果如下:

命题3政府部门群体中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的成员比例x*,私人部门种群中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员比例y*均与λ成负相关关系。

根据命题3可得,当被监测概率在某一水平区间时,若政府的补贴小于一定程度,私人部门会随着公共品负担程度加重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同样,政府部门在补贴较少的情况下会随着λ的增加而更有意愿实施公共品负担,提升效益和公共品福利。当λ增加时,会有更多的初始状态落在III区域(如图2所示),最终演化结果是(实施公共品负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命题4私人部门群体中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员比例y*与φ成正相关关系,而x*与φ成负相关关系。

根据命题4可得,随着政府补贴φ的增大,私人部门由于可以从政府部门获取一定额度的补贴而放弃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对于政府部门,随着补贴系数的增加,其由于给予了一定额度的补贴转而实施公共品负担。当φ增加时,会有更多的初始状态落在I、II区域(如图3所示)。

图2 均衡点动态进化相图1

图3 均衡点动态进化相图2

命题5当δ>δ1,私人部门种群中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员比例y*与利益分配系数s成正相关关系,当δ<δ1,时,y*与利益分配系数s成负相关关系;政府部门群体中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的成员比例x*与利益分配系数s成负相关关系。

根据命题5可得,当δ大于某一水平时,表明私人部门对未来的耐心程度比较大,愿意寄希望于未来的收益,此时y*随着私人部门利益分配比例s增加而增加;随着政府项目利益分配系数1-s的增加,政府种群中实施公共品负担以提高公共福利的人群比例亦增加。当δ>δ1时,随着s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初始状态落在I、II区域(如图3所示);当δ<δ1时,会有更多的初始状态落在III区域(如图2所示), 最终的演化结果是(实施公共品负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命题6当δ<δ*时,y*与δ成正相关,当δ>δ*时,y*与δ成负相关;政府部门群体中不实施公共品负担政策的成员比例x*与δ成负相关关系。

根据命题6可得,当δ>δ*,随着δ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初始状态落在III区域(如图2所示),此时系统最终演化结果为(实施公共品负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当δ>δ*,随着δ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初始状态落在I、II区域(如图3所示)。

2.3 两个均衡点下参数变化讨论分析

如上命题2(1)所述,当α∈(α1,α2),λ<λ1时,系统ESS为(0,1)和(1,0)。系统最终收敛的状态由SOABD(四边形OABD的面积)和SOCBD(四边形OCBD的面积)的大小共同决定:当SOABD>SOCBD时,系统最终收敛于(0,1),即(不实施公共品负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同理可得,当SOABD

经分析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7当公共品负担强度越大,折现因子越大,私人部门利润分配系数越大,政府补贴系数越小,则政府部门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越大。

根据命题7可得,当被监测概率在某一区间,公共品负担强度小于某一水平,政府补贴系数大于某一水平时,随着公共品强度、折现因子、私人部门分配系数增加,政府补贴系数减少,私人部门更有倾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命题8当B1,B2越小,B3,B4越大,则政府部门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越大。

根据命题8可得,当PPP项目自身带来的公共福利和私人部门采取投机行为后所剩的公共福利越小,私人部门认为政府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可能会实施公共品负担,而政府施加公共品负担从私人部门利益转移到公共福利部分越大,私人部门以“自我防卫”的心态会有更大概率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3 演化博弈数值仿真分析

在满足条件α∈(α2,α1),λ<λ1的情况下,如A地区一个高速公路使用者付费类PPP项目,正常运营期的收益为45000万元,若政府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额外收益1645万元,譬如未按合同约定对该高速公路进行正常维护保养。由于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政府不得不调整使用者付费价格,此时运营期收益为29250万元,私人部门“机会主义所得”利益为2000万元。正常情况下, PPP项目带来的额外社会公共福利为27000万元, 私人部门采取投机行为后所剩公共福利为25000万元,政府施加公共品负担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福利及PPP项目自身公共福利为30000万元,政府部门实施公共品负担增加的公共福利减去私人部门投机损失的福利为26000万元,私人部门的投机行为被政府部门检测后对其负面效益为1800万元,PPP合约中约定分配给企业的利润比例为50%。

初始条件选择: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被政府检测的概率为0.8,政府实施公共品负担后对私人部门的补贴率为0.6,私人部门的投机行为对政府利益影响率为0.8,公共品负担导致的项目利润降低30%,即该PPP项目中各参数的取值(单位:百万元)为R0=450,ΔR2=20,ΔR1=16.45,Σp=18,B1=270,B2=250,B3=300,B4=260,α=0.8,φ=0.8,φ=0.6,λ=0.3,s=0.5。根据以上假设,可得鞍点(x*,y*)=(0.5,0.58)。

3.1 负担品强度、分配比例、补贴系数和监管强度对博弈双方演化路径仿真分析

分别令负担品强度λ=0.3,λ=0.4,λ=0.5代入模型,如图4(a),(b),(c)所示。当λ=0.3时,在鞍点(0.5,0.58)的右下区域均向(1,0)聚集,易演化为{实施公共品负担,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在鞍点的左上区域则向(0,1)聚集,易演化为{不实施公共品负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很难判断博弈双方演化均衡走势。但是随着的增加,左上方的区域范围明显大于右下方区域,即该系统收敛于(0,1)的概率随着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当公共负担强度较小时,政府为了社会效益最大化会选择实施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威慑于监督体系和负面效益而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随着公共负担品强度的增加,私人部门会采取投机行为最大化目标利润,而政府部门代表的是社会利益,反而会选择不实施公共品负担。

分别令分配系数s=0.5,s=0.7,s=0.9代入模型,如图4(a),图5(a),(b)所示。随着s的增加,左上方的区域范围明显大于右下方区域,即该系统收敛于(0,1)的概率随着s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当私人部门的利润分配比例较大时,更有机会主义的倾向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图4 (a)λ=0.3

图4 (b)λ=0.4

图4 (c)λ=0.5

图5 (a)s=0.7

图5 (b)s=0.9

分别令政府补贴系数φ=0.6,φ=0.8,φ=0.9代入模型,如图4(a),图6(a),(b)所示。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政府补贴系数的增加,博弈双方的动态演化路径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即随着φ的增加,仍难以判断双方的趋势,表明在实施一定强度的负担品政策下,政府补贴并不能对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图6 (a)φ=0.8

图6 (b)φ=0.9

令监管系数α=0.9代入模型,如图7所示。随着被监测概率α的增加,右下方的区域范围明显大于左上方区域,即该系统收敛于(1,0)的概率随着α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当被监测概率增加时,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减少。

图7 α=0.9

3.2 系统随时间演化仿真分析

先考虑不同参数变化对演化周期时间的影响,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系统随时间演化结果,如图8(a)所示。当负担品强度增加时,系统随时间演化结果如图8(b)所示,博弈双方的演化周期明显缩短,即随着负担品强度的增加,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的周期减少;当私人部门分配比例系数增加,系统随时间演化结果如图8(c)所示,即随着利益分配比例的增加,私人部门演化采取机会主义的周期减少,政府部门演化不实施公共品负担的周期也会减少;当被监测概率系数增加时,系统随时间演化结果如图8(d)所示,即随着被监测概率的增加,私人部门演化发生实质性变化,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周期相较于图8(a)有明显缩短。

综上研究发现,负担品强度、分配比例、被监测概率、政府补贴等参数和PPP项目博弈双方的演化路径结构和演化周期都有较强的关系,政府在实施公共品负担后往往会忽略其对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而在较长的PPP合同期内,政府在此期间如若不关注此问题往往会出现实施公共品负担带来的公共福利小于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失。例如,高速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面对政府部门的公共品负担,私人部门在此期间减少运维成本,长期来看对基础设施的寿命和安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社会公共福利。政府部门需要把负担品的强度控制在某一定范围,并施加其他相关补贴政策和强有力的监管制度,减少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

图8 (a)λ=0.3,s=0.5,α=0.8

图8 (b)λ=0.4,s=0.5,α=0.8

图8 (c)λ=0.3,s=0.6,α=0.8

图8 (d)λ=0.3,s=0.5,α=0.9

4 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探讨了PPP市场中政府部门的公共品负担政策对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策略选择影响的问题。地方政府往往利用基础设施带来较高的公共福利,与社会经济人的私人部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悖,由此导致民营资本在进入PPP市场之后,承受处于强势政治地位的地方政府实施的公共品负担政策,长此以往,增加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甚至会降低PPP项目的运营质量和寿命,为公众带来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本文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完善政府公共品定价议价制度,增强政府部门契约精神,减少公共品负担强度。在缺乏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公共品定价,以及地方政府追求业绩和公共福利最大化的背景下,公共品负担问题难以避免。政府在履行PPP项目的不完全契约过程中,应维护私人部门利益,降低引资成本,其二防止从私人部门处施加公共品负担增加的公共福利,流失于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

第二,减少私人部门的利益分配比例,研究发现,私人部门的利益分配系数大于某一水平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会增加,并随着分配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此分配系数与公共负担品强度,政府补贴系数,贴现因子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并且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周期会随着分配系数增加而明显缩短。

第三,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制度。政府部门在PPP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更多扮演监督者的角色,根据研究发现,随着政府补贴系数的增加,私人部门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有所减少,但博弈双方的动态演化路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表明在实施一定强度的负担品政策下,政府补贴对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对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实施监管体系,一方面增加被监测概率;另一方面提高惩罚力度,但是本文并没有考虑监管成本对该系统模型的影响。

第四,提高私人部门对未来的耐心和期望。PPP项目建设运营周期较长,在此过程中,政企都面临和承担较大的风险,私人部门的目标就是在这样长的周期中确保盈利。根据研究发现,贴现因子越大,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依据Samuelson P.的理论,将贴现因子看作私人部门对未来项目盈利的信心和期望,因此,政府部门应提升私人部门对项目的期望。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公共品政府部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专利默示许可研究——以机会主义行为规制为视角
陈浩:“机会主义”创业者
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的关系探讨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农业税取消背景下乡镇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