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2022年金坛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2023-03-01陈乐郑飞季忠刘辉张炜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扬麦金坛抗逆性

陈乐 郑飞 季忠 刘辉 张炜

(1常州市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州 213200;2常州市金坛区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常州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太湖流域丘陵地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10 000 hm2左右,小麦每667 m2产量稳定在320 kg左右。为优化当地小麦品种结构,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以近几年通过审定的‘扬麦28’‘扬麦33’‘金单麦1号’‘盐麦1号’等8个小麦新品种作为试验品种,以金坛区当家小麦品种‘扬麦25’作为对照品种,于2021年—2022年在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1-3],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在金坛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展示试验地点位于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的新品种展示功能区,大田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为乌栅土,质地为中壤,耕作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6.81 g/kg、全氮含量为1.713 g/kg、速效磷含量为12.4 mg/kg、有效钾含量为93 mg/kg、pH 为 7.1[4]。

1.2 试验设计

参加展示试验的小麦品种共有9个,品种相关信息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来源

试验设1个小麦品种为1个处理,共9个处理,其中以‘扬麦25’为对照品种(CK)。展示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为2 000 m2,顺序排列。

9个参试小麦品种均于2021年11月2日采用机械条播方式进行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12.5 kg。基肥每667 m2施小麦专用复合肥(N-P-K=16-18-8)25 kg;苗肥于2022年1月4日每667 m2施尿素10 kg;拔节孕穗肥于3月11日每667 m2施专用复合肥(N-P-K=18-7-10)25 kg、尿素5 kg。9个参试小麦品种均分别于3月10日、4月6日、4月15日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及白粉病1次。

1.3 气候情况

根据气象资料,金坛区在整个小麦生长期间的有效积温较上一年度略减,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均增加。整个小麦生长期间的主要气候状况:在小麦适播期(2021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金坛区晴多雨少,但10月中旬阴雨天气较多,降水量达100.6 mm,导致小麦普遍出现烂耕烂种现象,在播种后出苗较慢,且出苗情况不匀、苗情基础较差;在小麦越冬前(2021年11月25日至12月20日),金坛区以晴好天气为主,雨水少,温光充足,有利于小麦分蘖,麦苗恢复生长快,分蘖快,个体素质较为强壮,这为后期有效穗数形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小麦越冬期(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2月20日),金坛区虽然总体温光条件不如上一年度,但是小麦无渍害、冻害发生,越冬期的在田苗数充足;在小麦返青至成熟期(2022年2月21日至5月25日),金坛区虽然降水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是降水基本集中在3月—4月,未对小麦后期的籽粒灌浆结实造成影响,再加上此期间金坛区光照充足、积温高,促进了小麦籽粒灌浆,这为小麦高产、高品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1.4 调查项目

试验期间,调查测定9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抗逆性表现、株高、穗粒结构、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等[5]。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生育期

由表2可知,9个参试小麦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98~206 d之间,平均为202.8 d。其中,‘国红9号’的全生育期最长,为206 d,较‘扬麦25’(CK)多3 d;‘金单麦1号’的全生育期最短,为198 d,较‘扬麦25’(CK)少5 d。

表2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

2.2 茎蘖动态

由表3可知,9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基本苗数在11.6万~18.1万苗之间,其中,‘扬麦25’(CK)的每667 m2基本苗数最多,为18.1万苗;‘盐麦1号’的每667 m2基本苗数最少,为11.6万苗。9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每667 m2高峰苗数在50.6万~66.4万苗之间,其中,‘扬麦25’(CK)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最多,为66.4万苗;‘宁麦资166’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最少,为50.6万苗。9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成穗率在50.0%~58.5%之间,其中,‘扬麦33’的成穗率最高,为58.5%;‘国红9号’的成穗率最低,为50.0%。

表3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蘖动态

2.3 产量及产量结构

由表4可知,9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实际产量在436.3~540.7 kg之间。其中,‘扬麦25’(CK)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高,为540.7 kg;其次是‘扬麦33’,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40.6 kg;‘宁麦资166’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低,为436.3 kg。从产量结构来看,‘扬麦25’(CK)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为36.2万穗,其次是“扬麦33”,每667 m2有效穗数为31.8万穗,‘宁麦资166’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少,为27.6万穗,其他小麦品种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在28.2万~30.1万穗之间;“国红9号”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为39.4粒,其次是“扬麦33”,每穗实粒数为37.1粒,“镇麦15”的每穗实粒数最少,为32.8粒,其他小麦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在33.1~37.0粒之间;‘镇麦15’的千粒质量最重,为52.7 g,其次是‘盐麦1号’,千粒质量为52.5 g,‘国红9号’的千粒质量最轻,为42.9 g,其他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在44.2~51.5 g之间。

表4 不同小麦品种的穗长、产量及产量结构

2.4 抗逆性

根据金坛区气象数据显示,本试验小麦越冬期的总体温光条件不如上一年度(降雨量为124.6 mm、有效积温为42.9 ℃、日照时间为194.4 h,分别较上一年度增加71.1 mm、减少100.1 ℃、减少130.7 h),但最低气温只有-1.8 ℃(出现在12月26日),9个参试小麦品种均无冻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方面,由于9个参试小麦品种均开展了3次病害防治,故各病害的发生均不明显。其中,赤霉病均表现为零星发生,发生程度均为“轻”;白粉病仅个别品种零星发生,发生程度为“轻”;纹枯病、锈病9个参试小麦品种均未发生。在抗倒性方面,9个参试小麦品种均未发生倒伏。其中,‘扬麦33’的植株最高,株高为86.4 cm,‘宁麦资166’的植株最矮,株高为83.1 cm。见表5。

表5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逆性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5’作为目前在金坛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主推品种,产量位居9个参试小麦品种中第一,全生育期及抗逆性表现也较稳定,故该品种仍可作为主推品种在金坛区进行推广种植;‘国红9号’的每穗实粒数为9个参试小麦品种中最多,但千粒质量为9个参试小麦品种中最轻,再加上其全生育期为9个参试小麦品种中最长,不利于稻麦茬口调节,故该品种不适宜在金坛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盐麦1号’在金坛区种植的各方面表现均较为均衡,虽然全生育期偏长,但是产量表现尚可,建议在金坛区继续进行试种;‘扬麦33’‘金单麦1号’‘镇麦15’这3个小麦品种虽然产量不如对照‘扬麦25’,但是总体产量表现较好,且全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表现也较好,故这3个小麦品种可在金坛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扬麦金坛抗逆性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