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防治水稻恶苗病适宜种子处理剂筛选试验初报
2023-03-01何毅方顾士光朱建文邵彬姚永根
何毅方 顾士光 朱建文 邵彬 姚永根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99)
恶苗病是上海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部分发生较重的田块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种子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恶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种子处理药剂,笔者于2021年在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上海福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以期为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技术指导。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上海福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水稻成片种植,栽培条件一致。试验田土壤为青紫泥,pH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为3.5%左右,田间沟系排灌通畅,保水性能良好。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134’,于6月4日进行大田人工直播栽培,每667 m2播种量为4.5 kg,水肥管理按照水稻生育期水肥需求正常进行肥水管理,水稻大田病虫害防治方式按照绿色防控要求进行。
1.2 试验设计及实施
试验设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均为133.4 m2,小区随机排列,具体试验设计、药剂信息及种子处理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及种子处理情况
1.3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播种当天(6月4日)阴天,风力二级,平均气温20.6 ℃,降雨量11.3 mm,相对湿度98%,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因素影响本试验结果。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时间,于6月11日(播种后7 d)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烂种率、株高等;于6月24日(水稻4~5叶期),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每点取相邻的10株水稻植株,调查水稻叶龄、株高、总根数、根长、白根数、地上和地下部鲜重、茎基宽,采用对角线8点取样法,每点调查0.25 m2,调查恶苗病发病株数,计算株数发病率;于8月25日(水稻孕穗期),再次调查各处理小区恶苗病的发生情况,每小区调查60~90 m2,记录调查总株数、恶苗病发病株数,计算恶苗病株数发病率。
计算公式:恶苗病株数发病率=(水稻恶苗病发病株数÷调查水稻植株总株数)×100%;恶苗病株数防除效果=[(空白对照区恶苗病株数发病率-处理区恶苗病株数发病率)÷空白对照区恶苗病株数发病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据6月24日调查可知,6个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差异较明显,其中,处理(1)的秧苗素质最好,其次是处理(3),处理(6)的秧苗素质最差,处理(2)、处理(4)、处理(5)的秧苗素质表现相当。见表2。
表2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防 效
据6月24日调查可知,各处理水稻恶苗病株数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4)。其中,处理(1)与处理(5)之间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2)、处理(3)和处理(5)之间的防效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2)、处理(3)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处理(1),处理(4)的防效显著低于其他4个药剂处理。以上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2%乙蒜·戊唑醇微乳剂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株数防效最好,株数防效为99.23%。见表3。
表3 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据8月25日调查可知,各处理水稻恶苗病株数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4)。其中,处理(1)与处理(5)之间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2)与处理(3)、处理(5)之间防效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2)与处理(4)之间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2)、处理(3)、处理(4)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处理(1),处理(4)的防效显著低于处理(1)、处理(3)、处理(5)。以上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2%乙蒜·戊唑醇微乳剂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株数防效最好,株数防效为99.69%。见表3。
2.3 安全性
施药后结合防效调查进行目测,各处理药剂对水稻生长均无药害症状出现,各处理区其他病虫害也未出现明显差异,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3 结论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2%乙蒜·戊唑醇微乳剂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株数防效最好,且秧苗素质表现最好,使用方法为药∶种∶水=1.5 mL∶1 kg∶1.2 kg浸种,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本试验使用的水稻种子的恶苗病带菌率较高,故试验结果较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