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2017-02-15付超姚敬宇
付超++姚敬宇
[摘要]心理资本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够导致个体特定的、变化的积极心理状态。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有着自卑心理和矛盾心理,学习惰性严重、自主性和沟通能力不足。通过大力开展体育教育,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使高职院校学生充满希望感并促进学生抗逆性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体育教育 心理资本 抗逆性 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45-02
一、关于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一词最早出现于1997年,在经济学家Goldsmith等人研究资料中,心理资本最初包括了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自我身心的感知、对生活的观点、对伦理的定位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随着包括Dalla Raehman、Moore、Selig-man在内的大批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定义逐步完善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够导致个体特定的、变化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抗逆性。它有助于预测高绩效工作和快乐指数,并且能产生积极的行为,获得高绩效和满意度。其中,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挑战或者挫折时所具有的必胜的信念和足够的信心;乐观(optimism)指的是个体对现在、未来的成功充满无限的积极的期待与希望,并对目标充满期待、积极奋发,为达到预期目的而不断想办法,创造条件,进而实现目标的途径;逆抗力(Inverse resistance)指的是当个体身处不利位置或者被问题困扰时候能迅速摆脱被动局面,以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心理资本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个体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早期的生活经历,是影响心理资本积累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教育(幼儿園教育、小学教育、初高中教育、大学教学)就成为心理资本研究者的重要关注点。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自然纳入了心理资本研究者的视线范围。基于笔者多年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经验,得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上大致呈现出的以下四种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和矛盾心理突出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和矛盾心理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敢面对现实,不甘心接受失败,容易以抱怨挑剔的态度学习,自卑心理严重,虽然在高职院校就读,但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他们有些人可能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因高考考了低分,因而情绪低落。他们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残酷,这让他们很苦恼。因此,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表现为班级活动的不主动,同学相处的障碍、大学学习的无作为,心理的消极面多于积极面。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惰性同时并存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惰性兼具一身主要表现为:这类学生虽然在新生入学时有过积极努力的学习目标,并付诸一定的行动,但往往三分钟的热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一种足够强大的毅力,且很容易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思路。一旦学习过程中碰到各种困难,就会因为意志力不强而容易放弃。
(三)高职院校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的潜力,但对理论知识学习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入学成绩较差,但相对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参加社会实践、体育活动、社团等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往往乐于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参加志愿者活动、组织篮球赛、足球赛、组织登山活动等,但同时他们却不喜欢学习,特别是一些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看不到学习的价值。虽然国家对高职院校在对理论和实践的权重上要求比本科院校要低,支持高职院校更多发展实践课程,但现代社会对知识人才的要求往往是理论和实践兼备。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定位放在未来就业时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上,而由于学校职教性质、专业前途、竞争激烈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等都影响了将来的就业,从而间接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和沟通能力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和沟通能力不足,主要由于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就没有独立生活的习惯,依赖家长,习惯于由家长为其操持各项事务。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使其在孩童时期有留守经历,因而在生活上依赖性强,进入大学后往往注重个人主义,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进入大学,第一次面对集体生活,第一次脱离家人独立生活,在一开始时的新鲜感之后,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便会接踵而至。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作用
体育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育将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集于一体,对学生的体魄锻炼、身心健康的促进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替代的。综合来看,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如下促进作用:
(一)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体育锻炼所需的基本身体条件(这往往通过较高强度的大学生军训来初步检验),因为体育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激烈性,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使运动量充足,这就必须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心。而由于体育比赛的结果是直接呈现的,因而学生的潜意识,即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比赛是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就会有强有弱、有输有赢,学生非常自然地会明白这个道理,因而在潜意识里知道遭遇挫折、经历失败都是正常的,而想获得成功的途径也是非常明显的,即需要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刻苦训练。通过在高职院校长期开展体育活动,学生以一种游戏的心态,不断经历小小的失败,同时在努力后获得成功,通过坚强的意志和自我效能实现了良好的循环互动,才能更大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我运动,我开心,我快乐!”运动会在人们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宣泄负情绪,释放负能量,调节自我情绪。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会给学生带来运动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一种“快乐激素”,它能使人身心愉悦,进而调节情绪,因而被称为“快乐激素”,学名为内啡肽(endorphin)。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增加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之间轻松愉悦地自由交流,可以释放压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使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接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fair play”“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等体育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深度了解竞争,认识失败,并对超越自我有直观体验,进而激发其积极投身社会的动力。
(三)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身心充满希望感
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是学生自我风采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展现出各种真实的自我体态。尤其在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的时候,这种真实的自我展示是自己实力的展示,它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克服羞怯情绪。学生在取得成绩之后,自信心由于得到了实际的验证,成就感也随之增强,循序渐进地不断审视自己、完善自己,很自然地会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起挑战,以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体育竞赛总是憧憬着未来,这能够使学生充满希望。
(四)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抗逆性的形成
“不甘失败,永不认输、力争上游”的品格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今社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砝码。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中,由于体育教育具有身体活动的实践性及组织操作的复杂性这两大特点,可以通过枯燥复杂的训练动作,巨大的体力消耗,使得学生经历身体上和精神上得到双重考验。这在无形之中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使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不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更能吃苦,也更顽强。体育比赛胜败输赢很正常,而其中的挫折也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成长。学生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时不断自我调节,促进了抗逆性的形成,也使得学生有强大的心理准备,敢于直面下一次的挑战与困难。
四、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效果
(一)心理资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人格发展起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对人格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人格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生的心理资本越高,学生的人格健康水平发展就越好。体育活动行为及态度对人格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锻炼行为和人格之间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拟介度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心理资本是通过体育锻炼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格,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和人格发展起中介作用。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体育活动态度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人格健康发展,心理资本和体育锻炼行为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均不容忽视,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及态度是其人格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
(三)参加体育活动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效果明显
参加体育活动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效果明显。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登山比赛、马拉松比赛等,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增强体育运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影响力。并在一系列体育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特点,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就是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逐步认识到树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开始树立奋斗目标,积极地面对人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五、结语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改善个人身心健康是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开展体育教育,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使高职院校学生充满希望感并促进学生抗逆性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养成及维护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周文静.基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03).
[2]李永瑞等.论体育与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4).
[3]李志超.论体育教育对心理资本的积极作用[J].知识经济,2014(12).
[4]杨钊.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0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