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笃行不怠征程路 踔厉奋发话腾飞
——学习二十大助力构建川东地区数字文化高地

2023-02-24胡锦标韦思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川东地区巴蜀文化

白 海,胡锦标,韦思宇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2022 年10 月16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的二十大上,习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振奋人心,发人深省。我们党在过去众多极为严峻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挑战面前掌握主动,决策精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的成就,彰显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报告单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令人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我们倾力推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根本的助推力就是文化,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其精髓也在于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在保持本源清正的前提下,不断革故鼎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和成就,为始终坚持和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开创了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能量。

深入钻研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二十大报告的精髓,作为播音主持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将承担起党的宣传文化事业,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畅领端正的文明风尚,站稳政治立场,传播先进文化,把中国故事讲的越来越精彩,让中国声音越来越洪亮。立足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把党和人民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深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分机构、分单位、分层面,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巴蜀地区有着富饶的文化资源,巴蜀盆地在历史上有着“四塞之国”的称号,因此李白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封闭的地理环境给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巴蜀文化带来巨大的闭塞性,但也因此反过来激励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乐观幽默”和“自信坚韧”的文化性格。我们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立足不断挖掘优秀地方文化,从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建设基础,深植深耕,不遗余力的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一、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历史重要性

人们常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延续优秀巴蜀文化基因,汲取巴蜀文化精华是发扬和壮大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巴文化和蜀文化既根脉相连,一衣带水,又各具特色,泾渭分明,巴蜀文化特别是在先秦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文化瑰宝。要深入汲取巴蜀文化的精髓,深刻阐释巴蜀文化的独有价值,深刻展现巴蜀文化的独有魅力,把优秀巴蜀文化中跨越时空、富有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发扬光大。

加强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文化之光照亮强省征程。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崇高的文化素养,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将巴蜀文化、巴蜀文明同四川文化相结合,处理好巴蜀文化的“守”与“变”,加强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个“软”不仅是文化内核,更是精神延展,这个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头脑里,更应切实的付诸实践。

作为文明大省、文化强省,四川要立足自己的实际,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的文化强省。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实践中,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新巴蜀精神、新巴蜀价值、新巴蜀力量,助推新巴蜀文化繁荣兴盛,有步骤、有韬略、有计划的展开从文化强市到文化强省建设蓝图。

二、川东地区文化在巴蜀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从水旱从人的农耕文化,神秘莫测的巴人文化到别具一格的器乐演唱,个性鲜明的传统戏剧再到历史悠久并已取得丰厚成果的文学、道教、史学、民俗等,都无一不彰显着川东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而川东地区文化作为西南山地文化圈层的主要表现形态,其蕴含的忠勇信义、开放包容和崇尚统一的核心价值,使其具备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顶流基因。川东地区文化和二十大报告中的文化发展规划相契合,存在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这就决定了以二十大报告精髓为指导,推进川东文化自信自强发展,在理论性与实践性上实现统一。鉴于此,本文拟以巴蜀文化为核心,分析川东地区文化发展的现状,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探索将四川文理学院区位优势融入川东地区优质文化资源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学校培养“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满足人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为企业带来文化赋能下的经济效益,提供思路参考。

(一)川东文化资源的基本概貌

川东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以巴蜀文化为核心,以历史文明渊源深厚、区域文化特色显著、遗产荟萃、巴蜀文化兼容多元、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等为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川东地区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它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某一发展过程,其蕴含的独特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保护和开发。而川东地区非遗文化丰富,其主要包括戏曲与曲艺系列、秦巴文化与德孝文化信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民间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故事系列、民间美术与手工艺和各民间信仰与习俗等。以达州为例,作为川东的门户,截止目前,其共有非遗项目223 个,其中国家级4 个,省级31 个,市级51 个,县级137 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名,省级41 名,市级50 名,县级114 名。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核心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承载者,而对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践能力和加强对非遗文化多样性传播方式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红色文化是川东地区文化中最鲜艳的底色,其蕴含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实践,革命先烈在川东这片红色土地留下的革命基因,是我们革命精神的精髓所在。丢失了红色文化基因,我国革命的踪迹将无处可寻。而川东地区的革命老区,包括达州、广元、南充、广安、巴中等五市。以革命遗址和教育基地为例,在达州有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场馆三百多处,其中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元留下了木门会议旧址、旺苍红军城等多处红军战役遗迹;红军渡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充则是朱德元帅、张澜副主席、罗瑞卿大将等一代共产党人的故乡,更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安更是一代伟大领袖邓小平的故里,亦保留下了多处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巴中市的革命遗址遗迹九百余处、以及多处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群)、纪念设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而言,川东地区是有名的多民族聚集地,蒿草锣鼓、石桥烧火龙、安仁板凳龙更是纳入非遗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川东地区更是巴蜀文化中最大的巴文化基地,有着富饶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賨人是古代川东地区影响深远、强悍尚武的一支少数民族,亦是渠县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创造了賨人文化,留下了賨国都城遗址、汉阙、咂酒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打造了川东特有的文化地标,更言之有物地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

(二)川东地区唯一省属本科高校四川文理学院的区位优势

对于四川文理学院而言,所处达州市这一川东文化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就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将川东地区优质文化整合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化熏陶,从而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其次科技赋能文化,随着数字技术赋能文化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被挖掘、保存和传播,文化研究的重心逐渐从静态的数字化保存,转变为动态的创意开发与传播,学校利用多学科优势,将音乐、舞蹈、播音与主持、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智能制造等专业学科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数字化、高水平、沉浸式的文化宣传平台。从而利用好学校区位优势,打造文化品牌,坚持政校企合作开发,吸引金融行业、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建立一批具有产教研一体的川东文化市场主体。

三、校园文化塑造

将川东地区文化融入校园,宣传是关键。在宣传川东地区文化资源时,不能是粗鲁的生搬硬套,口号式宣讲式宣传,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守正创新,灵活运用校园活动、课程设计、校外拓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校园活动

学校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情况下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如校园主题演讲比赛、成立川东文化社团、川东文化辩论赛、川东地区特色美食周等等校园活动,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了解川东文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课程设计

将川东地区文化带入校园,学校应坚持深耕区域文化精髓为特色的理念。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展的基础上,学校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开发侧重点定位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可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必修课程的前提和基于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并且可以通过专家开设专题座谈、革命前辈线下讲解、非遗传承人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去实现特色课程设计。

(三)校外拓展

学校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不同专业不同批次的学生前往革命遗址、爱国教育基地、伟人故里、少数民族遗址、非遗地址等多地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文化的熏陶。

四、赋能川东地区文化的路径

(一)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随着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被挖掘、保存和传播,文化研究的重心逐渐从静态的数字化保存,转变为动态的创意开发与传播。在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和娱乐泛化的影响下,文化在创意传播过程中应逐渐从文化内核出发。所谓科技赋能文化,是将已有的图影视觉陈设进行艺术化的包装;通过VR+AR 制作的各种场景随心所欲自由切换,让川东的文化符号“跳舞”“说话”。科技赋能,用技术力实现内容力。用声光电和后期制作扩宽传统文化的维度。用一种创新传播途径的表达给受众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四川文理学院可利用多学科专业优势,吸引社会企业,打造包含沉浸式体验、数字古道、虚拟对话等独具创意的川东地区特色体验馆。

1.沉浸式体验

相较于传统的文化博物馆,建设“秦巴文化沉浸式体验馆”,是将地域特色文化内容当作文化输出点,利用VR(AR)技术让体验者沉浸到文化体验之旅当中,尽可能满足体验者对于文化内容“亲身体验”的需求。利用VR(AR)技术的眼镜和手柄,可以满足在传统博物馆所感受不到的内容,比如巴文化中关于白虎图腾的故事,在传统的博物馆当中大部分都是历史资料的文字讲解或者是以石刻展示,再或者是有讲解员来讲解,但是在巴文化沉浸式体验馆当中,体验者就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虚拟世界让受众身临其境的体验2000 多年前巴人的祭祀活动,从而了解白虎图腾对巴人的意义。

2.构建数字古道

古代秦巴先民克服秦岭、大巴山阻隔,开通了数条古道,贯穿川陕巴渝,史称秦巴古道。秦巴古道不仅是一条经济动脉,一条军事通衢,还是一条文化走廊。用数字媒体构建一条数字化秦巴古道,让“巴人神话”“图腾故事”走出去。例如,使用全息投影、VR+AR 技术打造一个数字化平台,让体验者分段式、沉浸式了解到白虎为什么作为巴人图腾的传说故事。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该数字古道的建成将成为串联川陕巴渝区域文化的一条数字化纽带。

3.虚拟对话

在虚拟的VR(AR)世界当中,会有特定的环节让体验者的虚拟身份和VR(AR)世界当中的虚拟人物进行对话,进而感受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增强其体验性。我们可以在体验馆当中加入演员扮演当地居民与其互动,体验者也可按照批次入馆,增加与同行者的互动,以增强其趣味性进而增强体验者的交互式体验。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实现亲历到巴人抵御秦军的战斗中,可以实现白虎图腾的复活,一跃而下,推下巨石,救活巴人等故事。

(二)政校企合作探索川东地区文化的路径

利用好学校区位优势,吸引社会企业入校合作,并与政府合作,打造川东地区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让川东地区文化ip 在实现教学意义的同时,更满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将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和校园规划,创立文创街区和社群街区是关键。

1.文化融入城市规划

打造属于川东地区特有的地标式文化公园,每一个文化广场都代表着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样不仅让当地居民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现了当地的特色文化风情,增加城市旅游形象。而校园规划,则可以在学校某处建设校园文化角来宣传和讲解川东地区文化。

2.创立文创街区和社群街区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文化地标即为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可以凝聚城市文化内核,通过该地标可以产生横向或纵向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也应追求形神兼备,不能只是凭借炫酷的外在,而丢失精神内核这一“里子”。社群街区则是一种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文化。[5]它是人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情感、观点和认识来形成的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将大众化和个人化融为一体。社群不是把人强聚拢到一起建立一个群就行了,社群的组成单位是人,意义在于把人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子,通过兴趣、爱好等方式,形成一种生态。打造川东地区非遗文化社群是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重中之重。以达州宣汉土家族薅草锣鼓为例,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古老民俗艺术形式,与其他地方的薅草锣鼓一样,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民族地域特色传播出去,构建一个以薅草锣鼓为兴趣的社群平台,将传承人、爱好者以及游客三者聚集起来,将薅草锣鼓的演唱形式、表演方式、语音语言、传承价值分享、讨论并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社群文化圈和文创空间,最终达到由传承人到“新传承人”的裂变式发展。

总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划时代问卷中,文化是重要软实力,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有理有力的中国声音。而川东地区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复杂的发展现状,四川文理学院本着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深耕巴蜀大地,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经济资源和人才培养资源,并通过校园文化打造、文化产业赋能、政校企合作等方式,从而辐射整个川东地区,并形成对川东深厚的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利用——赋能”的良性循环,这对促使构建秦巴文化数字高地、建立产教研一体的川东文化市场主体、培养学校高素质人才、涵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与“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保持高度吻合,将文化建设切实的作为核心中心重心,将文化产业做实做强做大,将文化实力提升提速提高,实现并实践文化强省战略建设,使四川迎来新的腾飞。

猜你喜欢

川东地区巴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谁远谁近?
川东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调查
有机茶园栽培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