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自主工农联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义路线*

2023-02-24德翰林德全英

关键词:自由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德翰林,李 倩,德全英

(1.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英国 卡迪夫 CF103AT;2.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3.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是现代化理论的新范式,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范式阐释中国现代化道路不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充满血腥罪恶实现现代化的老路。①参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所写的“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短语中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世纪叙事。本文的目标是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贯穿着“独立自主工农联盟”的中国宪法思想立场。因此,不同于西欧殖民主义现代化旧道路,也不同于美国新自由主义推行的现代化理论新教义。本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立足中国工农关系的基本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走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化理论创立的解释范式并不具有通用性,需要放置在中国14亿多人口大国的现代史实下再审视和检验。本文提出,新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始终巩固的工农互惠关系是支撑中国奇迹的基础,新时代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可共享的开放性和启示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引全球共同发展的正义路标。

一、独立自主工农互惠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回答现代化之问。”[1]自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科学围绕现代化主题大讨论以来,始终伴随着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发展话语权的学术之争。西方现代化理论将西方社会发展视为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性,试图把历史上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特殊价值观念和制度普遍化。②参见〔英〕迪恩·C·蒂普斯《现代化理论与社会比较研究的批判》,载〔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104-107页。相反,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建设“现代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学术共识。20世纪晚期,西方现代化理论研究中“西方化”话语隐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不正义史背景而逐渐失去信誉,“现代化”术语脱离“西方化”语境呈现为多样性的全球话语。罗荣渠说:“中国现代化进程存在独特运动形式,中国走上现代社会之路的大变革是由外力推动的,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根本上打破了中国自身的王朝循环,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它不同于历史上变革的根本特征。”[2]252因此,我们以“工农联盟”这一中国本土标识性范畴来阐释不同于西方化的另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实践图景。

“工农联盟”是中国宪法中最重要的名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是认识中国现代性历程的一个最重要的国家法哲学范畴。因此,我们认为,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可以放置在“工农联盟”范畴下进一步思考。“工农联盟”概念与“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两个重大理论范式,两者之间存在紧密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内在关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贯穿着“工农联盟”这一宪法思想立场。这一思想立场的实践动力是:工农联盟的革命方针需要继续坚持贯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深刻地表达了这一思想立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在这里,“工农联盟”范畴历史地延续着“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现代大农业与小农户”“工业品与农产品”等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实际上,这也是国际发展理论研究中“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这一主题下讨论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理论的艰难复杂议题。因此,我们将“资本积累”概念作为比较现代化理论这一复杂议题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

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是农业资本主义改造问题,在西方文献中称“现代性的起源”,也称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问题。西方现代化历程通过残酷剥夺小农阶级实现资本积累,小农与土地关系经历资本化过程,土地大规模集中,农民从封建制度依附下获得人身解放,同时成为新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中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农业改造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农民是一个“前现代的”“前资本主义的”消亡范畴。农民问题被西方现代化理论抛弃。印度庶民学派古哈认为,农民意识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农民并非现代化进程中的殖民世界的不合时宜者。①参见〔英〕杰拉德·德兰迪、恩斯·伊辛《历史社会学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4页。因此,本文将“工农联盟”范畴纳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中,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阐释学。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工农联盟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不同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也不同于苏俄工人阶级革命道路。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而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统一的。”[4]637这段话清楚地讲述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在中国形成了特殊联盟。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需要走工农联盟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工农联盟”思想始终贯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的全部进程中,形成了工农互惠共同发展的中国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实现资本积累是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同样,新中国工业化建设面对一穷二白的境况。新中国建设资金从何而来?这是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式现代化起始阶段面临的重大难题,通过独立自主工农互惠方式实现资本积累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思想立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学者陈翰笙提出:“这些资金不能像资本主义初期那样,残酷地搞‘资本原始积累’,如掠夺殖民地等;也不能靠帝国主义的恩赐,如丧失国格乞求经济援助;更不能出卖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如丧权辱国的行径绝不可为。”[5]因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中国已经榨取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中国城市乡村的经济十分贫瘠。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文章中写道:“外国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发展,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中国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4]6281948 年,王亚南在《中国经济原论》著作中提道:“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事态表现出的经济恐慌。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或产业复兴,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无所益助,往往且是以牺牲中国经济来作为营养,可是,它们的经济恐慌,却又会加重中国已有的经济危机和困厄。”[6]2021 年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到:“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7]因此,我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在起始的国家建设资本积累阶段就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工农联盟的新道路。20世纪新中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以及广泛的爱国者构成中华民族统一战线,为新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作出难以估量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资本积累不同于西方农业资本主义改造方式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写道:“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实现全国工人、农民、其他社会各阶层的大团结。”[7]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持久结果是,避免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具有资本主义形式”“让资本主义制度占领农业”的西欧殖民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境况。①参见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593页。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起始阶段国家建设资本积累的社会主义方式。这里的“大团结”一词表明中国的工业资本积累过程没有引发社会阶级分化,没有使中国广大的农民阶级如西方工业史过程中扮演工业农业的“剩余者”的过剩人口而无产化。②参见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686页。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现代化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奇迹”四个字做了极精炼的概括。因此,我们需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资本积累过程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残酷剥削。

二、西方殖民现代化通过掠夺被殖民地原材料实现不正义积累

殖民主义活动的一个显著目标是开采殖民地资源,通过掠夺被殖民地原材料实现不正义积累。“采掘业”“种植园”“奴隶贸易”“不平等条约”等是研究文献中揭示殖民现代化历史的关键术语。欧洲学者创设“殖民者的世界模式”研究范式考察西方殖民主义活动与西欧资本主义资本积累之间的历史关系。研究指出:“历史学家已经证明,西欧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这些资源和劳动力是在殖民时期从全球南部强行征用的,而且规模很大。西班牙从安第斯山脉开采金银,葡萄牙从巴西开采蔗糖,法国从西非开采矿物燃料、矿产和农产品,比利时从刚果开采橡胶,英国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开采棉花、鸦片、谷物、木材、茶叶和无数其他商品——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强制条件下剥削南方劳动力,包括通过大规模奴役和契约。这种占有模式是欧洲工业增长的核心,也是欧洲定居者扩张和工业化的资金来源。”[8]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现代化老路”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通过不平等贸易掠夺被殖民地国家的原材料,实现了西欧中心地带的资本积累。③参见〔埃及〕萨米尔·阿明《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杨明柱、杨光、李宝源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0-22页。布劳特提出:“欧洲殖民主义资本积累方式的第一个条件便是,从美洲的矿业和种植园获得巨大的财富积累和从亚洲和非洲的贸易中获得巨大的财富和积累。”[9]刘易斯·芒福德考察,釆矿业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联系,认为釆矿业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本模式。④参见〔美〕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李伟格、石光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75页。美国学者邦克以“采掘业”为视角犀利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工业资本积累与殖民地原材料供给的贸易关系并予以尖锐批判。他写道:“资本对劳动力及原材料的全球性搜寻,导致投资在空间上的分散。然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同的位置逻辑(logics of location),造成这两种投资引申出不同的社会效应和发展潜质。资本在物质上对原材料的完全依赖,以及资源稀少或供应中断对工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冲击,驱使核心国家的政权和企业,采取严厉的政治及经济手段,以确保固定的资源供应。这些措施包括了直接的帝国殖民,以及霸权统识型(hegemonic)的自由贸易体系,后者由国际金融机构所支持,用以稳定货币及规管贸易。这些手段要求对控制着重要天然资源的边陲国的支配,亦要求边陲国能有效地控制进行资源开采的空间。”[10]1945 年,国际发展理论著名学者张培刚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时特别指出殖民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他写道:“中国最初对于西方列强,稍后对于日本,都不过是作为工业产品的一个销售市场和原料的一个供给来源而已。这些乃是殖民地经济的基本特征。”[11]这是殖民主义原材料掠夺式发展积累的方式。显然,殖民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原材料贸易体系,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贸易,导致被殖民地国家与殖民国家之间形成复杂的经济资本利益关系。Brian athow 和Robert通过分析1938年至1985年英国和法国非洲殖民地的贸易模式提出:“在国内,殖民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结构被调整为满足各自核心国家的需要,使前者在殖民帝国灭亡后无法发展。在外部,殖民主义帮助创造了周边国家在正式殖民关系崩溃后面临的结构性依赖。”[12]上述研究文献是深入批判殖民现代化的一个不同视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西方现代化老路没有能够为全球现代化提供示范和榜样。

在现代化理论的争议中,西方文献中还有为殖民主义不正义道路辩解的话语,如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将殖民主义资本积累过程合法化,为殖民主义全球自由贸易扩张提供理论支持,其中“霸权稳定论”是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最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观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克里斯多弗·蔡斯邓恩等西方学者阐述“国际霸权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合理关系,以支持殖民主义国家的支配世界市场的合理性。“一个稳定的霸权国家具备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压倒性力量,能够为世界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所谓贸易安全)保障。霸权国鼓励其他国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降低自由竞争的壁垒。霸权国承担、制定并推广自由贸易理念使各国实现遵循一致的价值规范和政策目标。”[13]“自由贸易”术语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货物和服务不受限制地流动”的内涵之外,可以指称19世纪以来西欧殖民主义全球殖民掠夺活动合法化的代名词。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范畴作为有力工具审视殖民主义掠夺式发展,批判西方殖民现代化以原材料的不平等贸易下实现资本积累。

发展话语知识斗争的焦点之一是改变发展中国家依赖原材料出口的贸易格局。因此,“公道的发展”“残酷的发展”等术语在国际发展话语中被交替使用,用以描述殖民主义给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①参见〔美〕德尼·古莱《残酷的选择:发展理念与伦理价值》,高铦、高戈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1页。殖民主义旧霸权体系在1945 年终结了,获得独立解放的亚非拉国家渴望开始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但是,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一种新的霸权出现了。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说:“冷战最重要的一个效果是在帝国主义世界中重新整理出霸权路线,加速了旧力量的衰落,提高了美国所倡导的构筑新帝国秩序的地位。”[14]

三、新自由主义理论推行现代化理论教条有利于资本跨国积累

美国新自由主义理论以资本自由为核心向发展中国家推行现代化的知识模式,是无视发展中国家本土知识的霸权教条,有利于资本跨国积累。新自由主义政策被视为是美国贸易外交政策,又称“华盛顿共识”。美国政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推广新自由主义政策,中心思想是要求发展中国家完全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金融全球化、资本不受限制自由流动、取消政府管制、降低赋税。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政策宣言”。在新自由主义视野里,国家在促进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有限,国家管理经济的努力要么注定失败。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普遍遵守新自由主义规则手册,以便为跨国资本创造最有利的环境。②See Linda,W.The State in the Economy:Neoliberal or Neoactivist?In:G.Morgan,J.Campbell,C.Crouch,O.K.Pedersen,and R.Whitley eds.Oxford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p.9.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政策是美国推行的一种全球现代化方案,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发展能力,实质是推行全球美国化的霸权知识。

新自由主义政策是美国推动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化经济的一种书本教条,被称为“帝国经济学”。有文献指出:“华盛顿共识”其全部的内涵是一个世界应当在美国监督下得到经管的理论。它被当作经济治理准则特别大力地展示给发展中国家。因此,攻击美国就是攻击这个理论,而攻击这个理论就是攻击美国。①参见〔美〕威廉·芬尼根《帝国经济学:关于华盛顿共识的若干断想》,载〔美〕罗伯特·阿特、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一个常在概念和当代问题》(第七版),时耿弘、吴征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7页。新自由主义学者将20 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复兴现象归功于新自由主义政策。研究文献这样描述,“25 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8%或以上的平均增长率。印度的经济增长从1991 年开始显著加速。巴西正在恢复增长势头。在东亚,韩国实现了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地位的过渡,越南经历了加速增长和融入全球经济。《华盛顿共识》将被视为漫长而且有时坎坷的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期间,发展中世界数亿人民的福利和机会得到了改善”[15]。在新自由主义看来,第三世界发展不足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国家平衡宏观经济的能力不足,“宏观经济不稳定”是新自由主义最熟练地批判发展中国家能力的一个标准用词。发展中国家是有问题的国家。②See Linda,W.The State in the Economy:Neoliberal or Neoactivist?In:G.Morgan,J.Campbell,C.Crouch,O.K.Pedersen,and R.Whitley eds.Oxford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p.9.新自由主义将发展中国家的不发展因素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内部国家体制存在问题。弗朗西斯·福山写道:“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在关于发展政策的思考中出现另一个变化,这一次强调体制的重要性。我们早就应当把注意力的焦点转到体制上,转到发展的政治方面。我曾经在其他地方提出,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东亚和拉丁美洲之间的发展后果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一个地区的国家体制有更大的能力和力量,而不是鼓励市场发展的政策。”[16]显然,这种结局将使新自由主义政策受到质疑和批评,依附理论和庶民学派是最具非西方的本土知识代表性的批判话语。

拉丁美洲是新自由主义政策试验场。但是,经历20 世纪60—70 年代的短期繁荣,自20 世纪80年代后拉美国家分别进入经济发展不景气甚至停滞状况。20 世纪90 年代始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智利、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导致了广泛的社会运动抗议,民众表达对华盛顿共识时代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的不满,拉美左翼政治力量执政,部分国家开始修订新自由主义市场政策,承认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重新恢复国有化,建立新的再分配制度。被称为“拉丁美洲后新自由主义”。③See Ruckert, A., Macdonald, L.and Proulx, K.R.Post-neoliberalism in Latin America: a conceptual review.Third World Quarterly,2017,Vol.38,Iss.7,pp.1583-1602.新自由主义试验场的拉美深陷当下的发展困境,被描述为“发展风光不再,发展销声匿迹”④参见〔瑞士〕吉贝尔·李斯特《发展史:从西方的起源到全球的信仰》(第四版),陆象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56页。。研究拉美的学者袁东振介绍,“在拉美国家实行了近20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并未给该区域带来积极影响,当地民众仍然期待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变革,有效缓解长期的贫困和不公平带来的问题,进而推动本国本地区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道路”[17]。依附理论学者弗兰克深刻指出:“纵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参与这种世界范围历史进程的情况。我们强调,这些地区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从属性依附地位就是它们不发达的发展的原因所在。”[18]拉美国家的发展实践再次启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

拉美依附理论中“依附”术语鲜明地解释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实际上削弱了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有文献说依附理论已经过时,这是捍卫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西方学者的观点。实际上,凯·格利敏锐地指出:如何应对支配与依附的问题依然是全球南方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⑤参见〔美〕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插图第11 版),夏维勇、阮淑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9页。印度庶民学派学者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写道:“当代国际劳动分工是对19世纪领土帝国主义划分领域的置换。用抽象的资本主义逻辑来看,在工业资本主义和商业觉醒之时,一些国家(第一世界)处于投资的立场;而另一些国家(第三世界)则通过属下的本土资本家和他们毫不受保护的流动劳动力,为投资提供了领域。土地被重新分配、原材料被转移到母国。”[19]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以“帝国主义与依附”为主题描述了拉美国家发展与发达资本之间依附的历史形式。①参见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杨衍永、齐海燕、毛金里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第286页。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的自由贸易对富国和穷国都有利的假设得到深刻的质疑,在拉美研究文献里,新自由主义理论被称为“富国陷阱”理论。②参见〔英〕张夏准《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肖炼、倪延硕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5页。拉娜·福鲁哈尔指出,新自由主义贸易政策中排除了地理因素。她在《谁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接班人”》这篇文章中说:“新自由主义不考虑地理因素,因为,(市场)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地点’并不重要。到2000年,新自由主义引发的地区不平等已经变得不容忽视。”[20]我们认为,一个批判的共识是:在新自由主义那里,贸易平等的核心是贸易竞争。沃勒斯坦提出,不平等贸易是由于西方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有“强市场”“强政府”“强国家间体制”的三大支柱支撑。“强政府”能够帮助形成“强市场”并为资本积累提供保障。③参见〔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吴英译,庞卓恒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21页。阿里基提出,针对横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空间的持续并日益加深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工业化的扩散并没有带来财富。工业化往往使大多数人付出了无法估算的人文和生态代价。工业化、现代化——并没有带来它所承诺的东西。这方面的失败,正是东方和南半球许多国家当前所面临的诸多严重困境的根源。④参见〔印度〕Giovanni Arrighi《全球收入不平等与社会主义的未来》,载许宝强、汪晖《发展的幻象》,陈俊杰译,潘永忠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第24页。但是,西方研究者却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贸易平等”问题视为是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美国学者克莱斯勒写道:“第三世界国家关注着自身的脆弱性和对其安全的威胁;第三世界国家把对权力的追求与对财富的追求一样看重。达到此目的的途径之一就是改变各个国际问题领域的游戏规则。总体上说,这种努力与北方国家的长远利益是不相容的。”[21]我们简要回顾20 世纪反殖民主义斗争的解放历史,广大南方国家(77 国集团)与北方国家(7 国集团)之间始终围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保持经济自由秩序”的发展话语权进行着复杂的斗争。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主义依附性发展支配,走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仍然是漫长的国际斗争事业。

新自由主义政策得到美国现代化理论的滋养。西方现代化理论建立一套“东方/西方”“传统/现代”“原始/文明”“前资本主义/现代意识”等一组分析范式,作为描述殖民地社会(现在是发展中国家),这些认识范式一直被视为带有“种族中心主义”(欧洲中心论)的认识论视野。因为,这些分析工具同样可以为欧洲殖民主义带有促进现代性的活动辩护。不同于这些潜藏着后殖民意图的欧洲社会理论范式,新自由主义构造的现代化图示另有美国背景。蒂普斯认为,美国社会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 世纪60 年代的鼎盛时期提出现代化理论,是由于他们对美国社会抱着自满的态度,同时,美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势力在全世界的扩张。社会科学家想当然地认为“现代性”纯粹是好事。他们认为,美国社会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应当成为另外一些比较不幸的社会模仿的榜样。事实也证明,现代化理论正中美国决策者的下怀。他们实际上把“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看作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不稳定和防止第三世界共产主义威胁的办法。有关现代化理论的各种文献中,没有任何内容会让白宫、五角大楼和国务院的决策者深感不安。⑤参见〔美〕迪恩·C·蒂普斯《现代化理论与社会背景研究的批判》,载〔美〕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杨豫、陈祖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第106-107页。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支持者依据美国社会科学家的现代化理论为“华盛顿共识”的推行提供学术辩解。印度庶民学派学者格安·帕拉卡殊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授权支配的现代性后殖民叙述。他提出,需要彻底再思考和再阐述在殖民主义和西方统治所形成的种种知识形式。⑥参见〔印度〕格安·帕拉卡殊《后殖民评论与印度史学》,载刘健芝、许兆麟《庶民研究》,林德山、张晓梅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第302页。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有一句深刻的评论:“可以说,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当前出现的深刻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即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危害性的佐证。”[22]这是中东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给予的最尖锐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文献中常见的“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二元范式解释所谓现代化的发生过程,使新自由主义获得代表“现代性”的普世知识资格,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本土知识归为“非理性”式的现代世界传统残余,需要清除掉的知识。①参见〔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吴英译,庞卓恒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6页。在全球化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现代社会”术语暗示着新自由主义政策推行的新社会结构,“传统社会”术语特指发展中国家保持的旧社会结构。这是新自由主义现代化理论构造的一组对抗范式,现代社会范式要取代传统社会范式。这是新自由主义期待的“社会进步”。实际上,新自由主义政策30 年的实践并没有带来富国与穷国的共同发展,反倒是新自由主义政策造就了一个新的世界经济的分裂格局——“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自20 世纪晚期全球经济地理呈现为“北方发达经济区”和“南方不发达经济区”。这个经济地理分界线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结果。

新自由主义知识教义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本土知识的参与。任何外部知识必须经历与本土知识相互检视过程才能扎根于一个社会并成为主体性实践。本文讲的“本土知识”术语不是指存在一种固定标准内涵的地方知识类型,而是指发展中国家人民大众有权利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改变他们自己生活的信念和愿望。德尼·古莱认为:“不发达人们并非没有‘发展’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想与他们的愿望不符,而他们一旦自我意识觉醒,就开始认识到要掌握自己的命运。”[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八个字表达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的历史情怀。②参见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网址:https://www.gov.cn/xinwen/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访问日期2023年4月10日。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指引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指路明灯,有力回应了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现代化的知识教条。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正义路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24]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自信。一个国家追求现代化道路需要一个适合本国的现代化理论指导。由此,“现代化”范式被称为“不死的理论,永不终结的故事”③参见〔英〕杰拉德·德兰迪、恩靳·伊辛《历史社会学手册》,李霞、李恭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69-175页。。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土性和可学习性的普遍价值,需要中国学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历程的中国当代思想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1]这是现代化的发展权视野。但是,意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标准示范的新自由主义的民主市场理论的神话破灭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从1960—1980 年干预主义时期的3%下降到1980—2000 年的1.5%。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中值为零。最令人不安的是,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定义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75 美元到1 121美元的国家)从1960—1980 年干预主义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的温和增长率,到新自由主义时期每年下降0.5%。总的来说,在新自由主义时代,每个人均GDP 水平的国家的平均表现都比前二十年差。即使是这些令人沮丧的统计数据也低估了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过去20 年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得到了两个最大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加速的支持,这两个国家在任何意义上都不遵循新自由主义模式。④See CHANG,H.J.and GRABEL,I.Reclaiming development from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2004,Vol.27,Iss.2,pp.273-29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四亿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超过“七国集团”人口的总和。中国的现代化理论面对的复杂性问题是全球前所未有的,特别是面对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经典问题更是西欧小国现代化经历无法回应的复杂中国议题。因此,20 世纪以来西方自由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任何范式都需要在中国场域下再审视才可能获得通用性。美国哈佛大学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通过对中国文明史的深刻研究提出:“从西方文明史的发展规律里面归纳出来的社会科学一般原理,要在广大的非西方世界的历史中检验,一定要通过中国史实的考验,才能说它可能有世界的通用性。”[25]同样,立足中国本土的中国式现代化范式为当代全球现代化理论贡献了中国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6]

西方新自由主义现代化学者阐述国际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论点是:自由市场是解决经济问题、促进成长的最佳机制,依据比较利益理论,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中找到适合其条件的分工位置,而分工必能提高效率,因此自由贸易能使所有参与者都获利,是最佳体制。①参见瞿宛文《全球化与后进国之经济发展》,载贺照田《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问题》,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6页。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于,面对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本流动,面对资本主义国际利润分配体系,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找到作为小国的比较经济优势分工而分享跨国资本?在全球跨国资本的国际关系中这是如何可能的?可预见的不言自明的后果是:拉丁美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将重新回归到“采掘业出口”的殖民主义时代发展老路上去。因此,有文献将新自由主义称为“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今天,殖民地几乎没有了。然而,殖民地的影响还存在着。然而,欧洲列强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它们对以前殖民地的政治要求,但是,全球北方在全球南方的许多国家保持了积极的经济存在。富裕的北方与贫穷的南方之间的不对等产生于新殖民主义或者新帝国主义,即不平等的贸易交换。在其中占优势的国家剥削处于劣势的国家,通过制度化的经济过程占领他们的市场。”[27]这段描述是真切的。“华盛顿共识”主张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网络无国界”三大方面构成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外交的全球规划。但是新自由主义在拉美试验场分裂为多种多样的拉美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带给拉丁美洲是孤独而不是繁荣。事实上,“华盛顿共识”已经不再是共识了,自2016 年始,美国推行“美国优先”经济外交方针,极大损害了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华盛顿共识”仅有的一点遗产也被丢弃。我们需要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终结。

“一带一路”倡议是蕴含多边主义理念的新世界经济理论。“一带一路”建设旨在通过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平衡,让世界更多国家分享全球化的红利。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中国为更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便利,有利于促进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发展。本文认为,全球正在形成着一个“丝绸之路共识”,这是替代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新的发展共识,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我们决心让所有的人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技术进步”[28]的全球目标。2021 年9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提出:“持普惠包容,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尤其支持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宣布未来3 年内再提供30 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9]本文认为,“丝绸之路共识”鼓励并承认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本土知识并展开文明互鉴的对话,使现代化理论扎根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大众生活中,共同服务南方世界底层工农大众的愿望而获得内在的本土品质,共同推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丝绸之路。布里格斯写道:“20 世纪80 年代对本土知识系统的兴趣尤盛,这是对现代化被当作改善南方国家大部分人生活水平的手段感到失望的反应。在世界银行的概念中,不允许本土知识对发展构成根本性挑战。质疑本土知识的地方性经验不能形成地区传播。”[30]因此,我们树立理论自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义路标的中国方法。

五、结语:中国奇迹是可分享的国际主义事业

现代化理论始终充斥着西方与非西方发展话语的国际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24]西方现代化理论文献中出现“欧洲奇迹”的话语,认为,存在一个“西方的兴起”历史命题并阐明是欧洲内部的历史动力,而不是欧洲以外的地区流入的财富,将欧洲描述为现代化文明传播的示范。①参见J·M·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谭荣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19-123页。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提出者沃勒斯坦批判说:“这个对此奇迹的露骨叙述,恰好反映出19世纪以来知识问题的主导性基调,这自然是带有些许自我论的色彩。”[31]我们认为,这是无视西方殖民主义掠夺以及奴隶贸易史的欧洲历史虚无主义幽灵话语。2021 年11 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写道:“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32]历史地看,支撑“中国奇迹”的根本基础是(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立场。“中国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始终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最重大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33]这一国家思想立场的叙事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这一国家思想立场摒弃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资本话语立场,在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的中国近代史中搜寻中国美好的现代光芒。我们认为,从现代革命史看,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的问题;而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的问题取决于领导革命的力量和革命的理论。②参见德全英、德翰林《公权力配置与监督的中国制度特性与优势》,《新疆社科论坛》,2020年第1期,第5-14+71页。“中国奇迹”的历程预示罗荣渠提出的“现代化理论中国学派”[2]119的诞生。现代化理论中国学派的思想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走独立自主工农互惠共同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中国正义之路,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可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