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路径

2023-02-24王贝李纪岩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红色

王贝,李纪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具有宝贵价值的特有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同根同源、同向同行,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发展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政课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重要教学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定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2]红色文化产生、发展的脉络与中国近现代史浑然一体,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一方面能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有针对性地传承红色文化;另一方面也会让“纲要”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实现教学目标。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要聚焦融入什么、融入哪里、如何融入等关键问题,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多维立体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纲要”课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托,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首先要融入教材。全国高校2023年春季学期启用的“纲要”课教材同样是2023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该教材共有十章,第一章到第三章阐述了鸦片战争到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第四章到第八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第九章、第十章分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时代的历史。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看,与“纲要”课最契合的环节,在教材的第四章到第八章,这五章也是红色文化融入的重点。要以这五章为核心,分别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物质形态、文艺形态融入其中,增强“纲要”课教材体系的理论深度、文化厚度、精神高度,让教材内容看得见、摸得着,活起来、亲起来。

(一)要把红色精神融入“纲要”课教材体系,凸显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中的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红色年代”呈现为红色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激励与引领下,中华民族才逐步走出清末以来的衰败,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2023版“纲要”课教材第四章到第八章,对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这也正是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精神不断生成并产生重大价值的历史。要梳理这些红色精神的生成过程,凝练基本内涵,阐发历史和时代价值,挖掘文化形态,将其融入教材相关章节,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增强“纲要”课教材体系的理论深度、文化厚度、精神高度。

(二)要把红色物质文化融入“纲要”课教材体系,让教材内容看得见、摸得着

“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以理论和史实为主,偏重学理性;主要表现方式为文字阐述、史论结合,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相对缺乏吸引力。解决这一问题,要善于发挥红色物质文化的作用。红色物质文化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遗址、遗迹、遗物,包括领袖故居、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红色博物馆等。红色物质文化分布广泛,如中共一大会址、长征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北大荒博物馆、红旗渠纪念馆等,都铭刻着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轨迹,呈现着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诠释着红色精神、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在“纲要”课教材体系中增加红色遗址、红色遗迹、红色遗物以及其他红色纪念性空间的配图,或把这些配图融入单独编撰的“纲要”课电子版辅助教材,会弥补教材的不足,使红色物质文化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材内容的理论性、抽象性形成协同效应,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要把红色文艺融入“纲要”课教材体系,让教材内容活起来、亲起来

红色文艺包括红色歌曲、红色影视剧、红色文学作品等,是红色文化中最活泼、最生动的部分,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首首红色歌曲,一部部红色电影,一篇篇红色作品,能够触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唤起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纲要”课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红色文艺片段,以二维码的方式融入教案、课件,让教材内容活起来、亲起来。学生上课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一首红歌,看到一部红色电影,阅读一篇红色作品。在欣赏这些红色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如电影《长津湖》中有一个情景令人动容,指导员梅生轻抚着女儿照片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这朴素的话语深情表达了当年志愿军赴朝作战“为了谁”,凸显他们“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以及渴望和平、为和平而战的坚定信念。正是因为有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流血牺牲、无私付出,才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历史已经远去,但历史不应忘记,英雄永远值得铭记。

总的来说,红色文化和“纲要”课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适配性,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材体系,能够提升课程的文化含量,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既可以引导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案、课件,也可以组织编写配套辅助教材,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讲深、讲透、讲活红色历史,使“纲要”课内容深入浅出、育人事半功倍。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纲要”课课堂教学

课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渠道。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在把红色精神、红色物质文化、红色文艺分别融入“纲要”课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把这些红色元素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把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载体。

(一)做好教学设计,规划好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是贯彻红色育人理念、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必要环节,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把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在搜集资料、准备教案、制作课件时,充分融入红色元素。比如,教材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关于红军长征的内容,可做如下设计: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导入课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播放电影《长征》片段,重现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千难万险;通过讲述长征故事,让学生了解党和红军战士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问题,引出中国共产党历艰克难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这样,教学设计中就融入了红色诗词、红色电影、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红色元素,达到了“纲要”课教学内容和红色文化的课堂融合。

(二)选好教学方法,运用好教学载体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其中,讲授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专题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是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所谓讲授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教学模式。在红色文化中,红色精神、红色文艺理论等属于非物质形态,理论程度较高,适合通过讲授教学法进行全面、深入讲解。所谓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深入、周密、仔细研究代表性事物的典型特征获得总体认识的方法。在红色文化中,红色人物、红色故事非常适合作为案例分析,前者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李大钊、方志敏、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后者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沂蒙母亲乳汁救伤员的故事等。此外,通过综合运用专题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可以重现五四运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红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走进历史、体验红色文化。

(三)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理论融入,善用红色文艺

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问题,精准施策,以史为鉴,打造有针对性的“纲要”课红色课堂。针对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学习无用论等,要结合“纲要”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理想信念高于天、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思政元素,做到以史化风、激浊扬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二是要注重理论融入。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始于以情感人,经由以理服人,终于以行动塑造人。这就要求在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红色文化蕴含的真理与“纲要”课所要阐述的历史规律的融合,形成理论彻底、说服人、掌握群众的合力。三是要善用红色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4]红色文艺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形式表现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感染人、打动人的功效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在“纲要”课课堂教学中,对于红色文艺作品的运用要画龙点睛、恰如其分,过多使用会削弱课堂理论深度,置之不用则会让课堂教学寡淡无味。

总体说来,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环节。教师既要结合“纲要”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各种红色文化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又要注意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过程最科学、效果最明显、价值最大化。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纲要”课实践教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对应的教学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体现。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完成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转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也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同,要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和网络实践等途径,引领大学生参与、体验各种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红色文化场景,深化对“纲要”课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认同,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一)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实践教学

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拓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纲要”课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红军长征”这部分为例,可通过以下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的结合。一是组织学生集体朗诵毛泽东创作的诗歌《七律·长征》,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合唱长征歌曲《十送红军》,感受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三是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片段,或者电影《飞夺泸定桥》中的片段,让学生看完这些红色影片后分享心得体会。四是让学生讲述“半截皮带”等长征故事,感受红军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五是组织学生演出《彝海结盟》长征主题的课堂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认知党的民族政策,体验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感情,体验少数民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在红军战士的感动下支持中国共产党、支持红军、支持中国革命的崇高境界。总之,以诵红色诗词、观红色电影、讲长征故事、唱红色歌曲等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课堂实践,打造出有声有色、有感有想的长征文化专题实践。

(二)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校内实践教学

要依托学校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一是要打造校园红色物质文化体系,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红色元素融入其中。在校园宏观规划中,可以设计红色长廊、红色雕塑、红色广场、红色建筑等;在校园微观设计中,可以悬挂红色条幅,张贴红色标语,设计、派发红色传单等,让红色校园看得见、摸得着。二是结合“纲要”课教学内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类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可以借助演讲比赛、歌唱比赛、手抄报比赛、微视频比赛、红色运动会、红色文创开发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完成“纲要”课校内实践教学。三是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一些节假日,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本身就是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设立的。这些节假日是开展“纲要”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时间节点,可以利用这些节假日,结合“纲要”课教学内容,开展五四专题、建党专题、建军专题、建国专题等校内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四是加强对外联络,让红色文化“走进来”。要积极邀请经历过、见证过重大历史事件的老一辈革命家,或者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和红色文化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讲述红色历史、红色故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红色文化。

(三)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

要积极与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构建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机制。中国近现代史是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红色资源遍布中华大地,具有区域性特征。社会实践是学习红色文化的大课堂,也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课堂。“纲要”课教师应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社会大课堂开展实践教学。如海南省的高校,可依托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开展“纲要”课现场教学,让学生现场感受琼崖革命的光辉历史,深刻体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思考琼崖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自我追问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传承、弘扬琼崖革命精神。其他地区的高校也可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如云贵川地区的高校,可以开展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学;东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开展以“重走抗联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学。通过亲临现场的社会实践教学,让青年学生瞻仰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访谈老一辈革命家,感受真实的历史、触摸历史的温度,深入了解红色历史、红色人物,深刻感悟红色精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四)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网络实践教学

要善用各种网络平台,打造“红色文化+互联网+‘纲要’课”的新模式,以科技助力“纲要”课实践教学。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教学平台,成为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助推器。“纲要”课教师要勇立时代潮头,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不断熟悉各种互联网载体,充分运用智慧树、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专业在线教学平台,腾讯会议、钉钉等通用在线视频会议(课堂)平台,学习强国、抖音(头条)、美篇、哔哩哔哩、易班等综合性在线信息传播平台,让互联网成为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一是打造与“纲要”课教学内容匹配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可以依托智慧树、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专业在线教学平台,把红色精神、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电影等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其中。二是依托专业在线教学平台,紧扣“纲要”课教学内容,在线实施“五个一”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所谓五个一,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线学唱一首红歌、背诵一首红色诗词、阅读一本红色书籍、观看一部红色电影、撰写一篇红色文化心得体会,并将学习成果上传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在线分享、互鉴、互评。三是利用抖音(头条)、美篇、哔哩哔哩、易班等综合性在线信息传播平台打造红色文化交流圈。鼓励同学们将学唱红歌、背诵红色诗词的红色文化活动视频上传这些平台,使其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

总之,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提升“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利于深度传承红色文化。要注重把握层次性,打造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四位一体”的“纲要”课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多维立体的红色文化育人合力。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明确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的目标与要求、学时与学分,让“纲要”课实践教学从课堂走向校园、从校园走进社会,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红色文化的学习者转变为传承者、弘扬者,实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红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追忆红色浪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