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关键技术

2023-02-24张力凡郭琼瑶苗婷婷王如鹏赵玉敏朱俊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林蛙越冬关键技术

张力凡,郭琼瑶,王 泽,苗婷婷,王如鹏,赵玉敏,朱俊义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为蛙科、蛙亚科、林蛙属,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林蛙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从雌性体内提取的林蛙油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美容养颜、抗衰老等独特功效[1].东北林蛙繁殖率高,但自然生存回收率极低,在开展全人工养殖过程中,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养殖的关键技术,将会导致养殖失败[2-4].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是指在全人工设计和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实现东北林蛙蛙卵孵化、幼蛙生长、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和成蛙生长都在同一个设施内完成的一种养殖方式,养殖周期为18 个月.基于长期的试验和生产实践[5],本文就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1 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的构想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半人工养殖过程中林蛙的生长过程无法控制,回收率也无法控制,并且生长周期在4 年以上,所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的构想,该养殖模式不仅能对林蛙的生长进行全程控制,也能保证很高的回收率,且生长周期为2 年,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该养殖模式的关键就是要保证养殖设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为林蛙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减少投入,提高效益.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蛙棚的设计、蛙卵孵化、幼蛙雌雄分化、幼蛙上岸、幼蛙生长、幼蛙越冬和幼蛙出蛰管理等关键技术.

2 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关键技术

2.1 蛙棚的设计

蛙棚的建造是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的关键.其要保证为林蛙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防鸟、防鼠、防蛇、防逃逸,同时,要实现蛙卵孵化、幼蛙饲养、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及成蛙生长一体化的管理条件.

蛙棚的建设执行“GB/T 19165-200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标准,每个标准蛙棚长83 m,宽8 m,内建两个蛙圈,每个蛙圈宽6 m,长35 m.每个蛙圈包括孵化补水越冬一体化池、林蛙取食活动区、幼蛙取食区、幼蛙登陆区、防逃逸围栏和防鼠防蛇围板,每个蛙圈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在蛙圈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变态的幼蛙能非常容易地登陆上岸,这也是整个养殖过程中减少幼蛙死亡的重要环节.

2.2 蛙卵孵化管理关键技术

蛙卵孵化时期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直至蝌蚪出现四肢开始变态,约40 天,这个时期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光照度50%左右,光照度过大,可提前变态,影响幼蛙质量[6];控制水温18~25 ℃,水温过低,蝌蚪发育分化慢,也影响幼蛙质量;另外还应保证蝌蚪饲料的营养均衡搭配,合理控制维生素种类和含量.

2.3 幼蛙雌雄分化管理关键技术

幼蛙的雌雄分化发生在变态期,变态期开始的标志就是蝌蚪口部露出水面呼吸,蝌蚪逐渐出现四肢的同时,雌雄性器官也开始分化,高比例的雌性分化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时期低温有助于雌蛙的分化,因此,关键技术就是控制水温在10 ℃以下.

2.4 幼蛙上岸管理关键技术

幼蛙上岸期是指幼蛙变态刚刚结束,还有部分尾部,已经离开水面上岸,这个时期大约是7 天,不需要喂食,应在幼蛙活动区内铺设带有新鲜叶片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树枝,为幼蛙提供阴凉湿润的环境.在幼蛙上岸的后期,幼蛙要去水中补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幼蛙能顺利地从水面登陆,否则将有大量的死亡.这个时期是幼蛙用鳃呼吸到肺呼吸的一个转变时期,如果幼蛙在水中长时间不能登陆,很容易呛水致死.

2.5 幼蛙生长期管理关键技术

幼蛙上岸后,经过休整,尾部去掉,开始进入生长期.幼蛙生长期管理的关键,一是要保证充足的食物;二是要为幼蛙的生长提供一个阴凉干燥的环境;三是要保证幼蛙有足够的运动量.幼蛙的食物以投喂黄粉虫为主,在幼蛙生长的不同时期,黄粉虫的大小要适度,一般包括开口虫为0.5 cm 以内,再逐渐投喂1 cm、1.5 cm 的黄粉虫. 幼蛙有群聚的习性,形成大量的粪尿,在高温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幼蛙发生疾病,幼蛙的疾病很难治疗,所以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幼蛙疾病的发生,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为幼蛙提供一个阴凉干燥的环境,避免高温湿润环境.此外,全人工养殖林蛙还要保证林蛙有足够的运动量.课题组开发的定时自动林蛙驱赶器(定时自动林蛙驱赶器的设计制作在其他文章已专门报道),既能为幼蛙提供一个阴凉干燥的环境,又能驱赶林蛙运动.

2.6 幼蛙越冬管理关键技术

当空气最低温度在10 ℃以下时,幼蛙不再进食,不断进出水面,进行入水越冬的适应性训练.当空气最低温度在2 ℃以下时,幼蛙不再进出水面,在池底进入休眠状态.幼蛙入水前在越冬池底部放置有层间空隙的叠摞的瓦片,为幼蛙越冬提供遮蔽物体.池面结冰封闭1 个月后,开始凿冰眼,动力增氧.幼蛙越冬期间必须保证水下有足够的氧气,否则将由于缺氧而造成全部死亡.

2.7 幼蛙出蛰管理关键技术

幼蛙出蛰指在春季冰面融化后,幼蛙陆续离开水面上岸,是管理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该阶段的管理中,一是要控制冰面融化的时间,一般应在4 月底让冰面融化,如果冰面融化太早,气温比较低,幼蛙上岸不能进食,容易导致幼蛙死亡.二是要为幼蛙上岸提供一个阴凉湿润的环境,让幼蛙上岸后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整[7].

3 讨论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是利用森林及河流资源,人工饲养蝌蚪,在森林中自然放养幼蛙、成蛙、人工辅助越冬的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要设置蛙卵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越冬池[8-9].全人工养殖的设施包括大棚圈舍和围栏圈舍.大棚圈舍一般用钢筋骨架和聚氯乙烯无滴膜构建,大棚跨度8 m 左右,屋脊高2.5 m 以上,大棚地面种植稀疏的植被,大棚里面安置喷水设备和遮阴网.围栏圈舍,用围栏围1 块土地,上面架设遮阴网,安置喷水设备,种植低矮植被[10-11].以上两种养殖模式均不能实现东北林蛙蛙卵孵化、幼蛙生长、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和成蛙生长都在同一个设施内一体化完成.

本研究提出的东北林蛙一体化设施养殖在全人工设计和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实现了东北林蛙蛙卵孵化、幼蛙生长、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和成蛙生长都在同一个设施内完成.其关键技术为:蛙棚的设计要保证为林蛙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防鸟、防鼠、防蛇、防逃逸,同时,要实现蛙卵孵化、幼蛙饲养、幼蛙越冬、幼蛙出蛰及成蛙生长一体化的管理条件;蛙卵孵化关键技术包括控温、控光照、控饲料,保证蝌蚪在生长期内快速生长,形成一定重量的健康幼蛙;幼蛙雌雄分化关键技术主要是控制变态期水温在10 ℃,保证雌蛙高比例分化;幼蛙上岸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控湿、控光照;幼蛙生长期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提供阴凉干燥的环境、充足的食物,保证幼蛙一定的运动状态;幼蛙越冬管理关键技术主要是保证水体内有充足的氧气;幼蛙出蛰管理的关键技术是提供适宜的阴凉干燥的休息环境.只有掌握了该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才能保证养殖成功.

猜你喜欢

林蛙越冬关键技术
“八珍”哈士蟆传记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冻不死的林蛙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