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究述评

2023-02-24程瑶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队伍思政政治

王 新,程瑶瑶

习近平总书记的《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1]可见,管好用好互联网的意义非同寻常.大学生是网络主要使用者,网络思想动态直接关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败.坚守高校网络思想阵地关键在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早在20 世纪90 年代末,就制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包括《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进入21 世纪,涉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愈发涌流,《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2022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2023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 年工作要点》等都提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17 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更是强调辅导员队伍要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工作职责之一,指明辅导员队伍应成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主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文献中,他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1],要努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2].

我国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正在日益加深,关注点由载体转至主体,强调要通过提高队伍的战斗力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1 国内研究综述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关乎意识形态问题,极为重要.一批理论工作者在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表了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论著,如寇玉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陈巍《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研究》、钟家全《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除了论著,截至2023 年5 月1 日,在中国知网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为关键词检索文章2 018 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243 篇;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关键词检索文章89 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15 篇.这些成果的观点集中在队伍的基本结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队伍建设的标准、队伍存在的问题和队伍建设的措施五大方面.

1.1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基本结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划分标准:

一是按照身份划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构成.李杨等[3]认为,高校网络思政需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和学生骨干组成的宣传队伍.白云利等[4]学者进一步将教师群体划分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胡树祥等[5]认为队伍应以学生专职干部、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骨干和网络技术人员为主体,还应将“网络意见领袖”吸纳其中.以上学者主要从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出发,粗而泛地概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部分,未指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特殊性.

二是按照职责划分,即以主体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负责的任务进行划分,指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由理论工作者、技术工作者和监督工作者构成.罗丙军[6]认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建立一支包括理论研究者、教育创作者、编辑人员和维护人员在内的结构相对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马志强等[7]提出队伍应由网络管理员队伍、网络辅导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组成,以兼职工作队伍作为补充.吴毅安[8]从多角度分析,认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主要是指在网络管理领导小组统领下的网络教育引导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和网上巡查监督队伍.王艳[9]认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应建立一支由网络工程师和思政教师构成的双师型队伍.铁铮等[10]学者提出要构建以网络内容人才队伍、网络安全和技术开发人才队伍、网络发展研究的专家队伍、网络思政管理人才队伍为主体的具有专业、专门和专家“三专”特色的网络思政队伍.透过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学者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未形成一致观点,但总体上已存在将理论工作者、技术工作者和监督工作者纳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构想,不过对具体构成的群体还需进一步研究.

1.2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基本要求

学者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本要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

一是对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素质进行研究.王有安[11]指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较好的政治理论水平、沟通说服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赵毅博等[12]提出要在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基础上突出工作者全面性的综合素质.许珍芳[13]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提出高校网络思政成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知识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网络信息素质.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高校网络思政队伍除了具备高校思政队伍的必要素质外,还应根据网络思政的特性确定其应有的素质.

二是对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能力进行研究.符红川[14]指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既要懂业务、掌技术,又要析信息、明心理、引知行.张世洲[15]认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信息素质、高超的网络技术,以及深邃的网络洞察判断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王洛忠等[16]指出辅导员作为网络思政的主导力量,在网络中要有传播发布信息的能力、采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和防范危机的能力.王海稳等[17]认为大数据时代更多地需要具有专业理论功底和数据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指明高校网络思政成员应具备的能力,为高校网络思政成员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3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标准

归纳总结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标准是把握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王飞[18]强调为适应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应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忠诚担当的网络思政工作者队伍.崔钊等[19]认为高校网络思政需建构一支思想品德、业务素质兼优的人才队伍.郭鹏等[20]强调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要实现从“能够”工作的队伍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队伍的飞跃.熊钰等[21]认为面对网络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需构建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技术优秀的工作队伍.邢瑞娟[22]认为网络思政关键在队伍,提出要建立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应变力和沟通力强的队伍.马志强等[7]在研究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强调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田川等[23]认为高校网络思政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有影响力的网军队伍.教育部要求高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24].赵毅博等[12]提出为增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应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网络思政队伍.上述学者均指明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标准,但大多只将标准提出而未进行具体阐释,粗而泛,未体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特性.

1.4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通过梳理,将其总结为专职队伍问题、满足工作需求的问题、队伍结构问题和管理机制问题.

一是从高校网络思政相关部门及专职队伍来看,还未形成专门部门及队伍.王飞等[18]认为没有高校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部门,队伍成员只是从各学院各部门抽调而成,这给网络思政工作专业化、具体化提出了挑战.张世洲[15]认为当前未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思政队伍,成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罗丙军[6]认为网络思政缺少掌握多学科知识的专业队伍,甚至多所学校未建立网络思政专职队伍.上述学者指明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明确了当前要构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组建高校网络思政部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是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需求来看,队伍现状与工作要求存在偏差.吴媛媛[25]从网络思政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指出目前高校网络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不足.邢瑞娟[22]从思政工作者缺乏网络技术和网络思政专职教师少两方面指明网络思政队伍存在的问题.胡树祥等[5]认为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中存在思政工作者欠缺网络技术、思政课教师参与度弱、网络技术人员轻政治、学生骨干政治意识和网络意识不足的问题.李志雄[26]认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受传统思政工作思维的影响,对新媒体话语的使用不够精准,影响网络思政工作的效果;新媒体运营者在缺乏思政知识的情况下,又易陷入娱乐化陷阱.上述学者指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之间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受条件限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未能充分解决现实工作,成员存在诸多不足.

三是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结构来看,结构有待优化.王海稳等[17]认为依据时代发展要求,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结构有待完善,缺乏“又红又专”的大数据技术人才.李晓艳[27]从经费、高校重视度、网络思政工作者自身三方面指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复合型人才不足.王艳[9]从资金和编制两方面指出部分高校还未建立双师型队伍.王洛忠等[16]认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稳定性不足,部分高校存在“空壳化”现象.上述学者指明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包括队伍结构与队伍的稳定性,队伍结构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但关于队伍稳定性不足问题,学者未提出应对措施.

四是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管理机制来看,机制有待健全.李杨等[3]从网络思政现实尤其是河北高校思政工作实际出发,指出队伍培训、评价等管理机制有待健全.何为等[28]从组织制度和人才引进方面指明队伍管理中制度有待完善.通过上述学者的观点不难看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当前既要借鉴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又要依据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特性进行完善,努力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提供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

1.5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措施

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需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力求提高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战斗力.

一是从队伍规划来看,王飞等[18]认为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部门,以便实现职能的专业化与具体化,推动网络思政渗透、扎根.李杨等[3]提出要坚持教育部门和高校的统筹,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提供稳定的人才后备军.李晓艳[27]认为相关部门要以经费支持使队伍的重视程度得到加强.吴媛媛[25]从队伍的实际要求出发提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要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胡树祥等[5]提议将一些网络名人、网络大V 吸入队伍,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玄铮[29]提出要将学生骨干纳入高校网络思政队伍以实现对舆论动态的实时把握.古丽杰克热·阿布力孜[30]提议培养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生代表来引导其他同学对网络话题的理性讨论.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队伍进行规划,扩大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规模,推动队伍发展壮大,采取的措施充分体现了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特性.

二是从人才培训入手,司忠华[31]认为在培养网络思政“微人才”过程中要从促进现有思政人才对网络思政的研究、促进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化、推动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三方面入手.玄铮[29]从因材施教原则出发,提出要针对高校网络思政队伍成员的年龄特征与实际状况,进行精准化的网络思政培训.李杨等[3]提出成立思政网络素养与培训中心,使队伍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得到加强.王艳[9]提出分层举办培训班以实现队伍的全员培训,实行严格的上岗制和淘汰制.张策等[32]从培训具体路径出发,提出要通过专题讲座、实操培训、案例分析、业务演示、模拟竞赛,以及师生互动、问策于生等方式提高成员各方面能力.以上学者从不同层面指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培训方式与培训目标,使培训的精准化、队伍的战斗力得到增强.

三是从队伍要求来看,张翔等[33]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政队伍要坚守“意见领袖”的传播主场、坚持“教书育人”的首要职责,既要精准“共境”又要精准“共情”.邬海峰等[34]提出成员要转变观念,在新环境下对思政规律进行探索,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敏感度.王莉娟[35]从网络思政话语权出发,强调队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话语体系,思政工作者要提升话语传播能力.李厚锐等[36]提出要通过培养成员跨媒体新闻素养、提升成员整合策划能力、加强成员综合编辑能力,实现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从而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周勇成等[37]提出要通过加强思政人员数据收集分析的学习与培训,使人员大数据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王海稳等[17]认为高校可以与知名的大数据巨头公司开展合作,学习其先进的数据整合处理能力,进而增强成员能力.上述学者明确了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内外因作用,在成员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与其他巨头公司合作,使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工作能力得到增强.

四就制度机制而言,李厚锐等[36]提出中央应重视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对成员进行选拔、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使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徐正飞[38]认为应从准入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三方面入手提升队伍建设质量.崔钊等[19]提出以同行盲审、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不断完善队伍的评价机制.陆挺等[39]提出引入“三位一体”的学生参与机制,选拔培训一批学生组成网络议题设计队伍、主导信息宣传队伍和负面信息监督队伍.上述内容既有借鉴其他队伍的建设经验,也有创新性机制的提出,二者有机融合对推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有重大作用.

2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体而言,研究尚存在不足.

第一,研究体系尚未形成.关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成果散布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著中,专门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较少,“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队伍建设体系的形成还需进一步研究.

第二,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理论观点比较粗泛.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结构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而结构问题属于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得不到解答会影响队伍的后续发展.二是相关内容的阐述不够清晰准确,学者们仅提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建设标准,未指明标准的内在意蕴,同时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与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相比的特质,论述得不够清楚.三是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路径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建设方式的时代性特征未充分体现.

第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从现有成果来看,关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大多采用定性研究,较少采用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缺乏实际调研数据作为支撑,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尤其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撑,信服力相对有限.

3 未来展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做好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关键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未来关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研究还需在厘清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基础性问题、打破研究僵化局面、拓宽研究视域和加强实证研究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厘清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基础性问题.高校网络思政队伍是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队伍建设的基础性问题,例如,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概念厘定、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建设标准、高校网络思政队伍与高校思政队伍相比的特质,等等,还需学界深入释疑.

二是打破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研究的僵化局面.关于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论述多以“碎片化”形式存在,对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结构简单按身份分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按职责分为理论工作者、技术工作者和监督工作者三类,而对其他人员关注明显不足.应从整体性观念出发研究队伍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有的素质能力,从工作需要出发明确队伍结构,打破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在内容研究上的固化局面,推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创建[40-41].

三是拓宽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研究视域.未来学界应将研究视角从社会、教师向学生扩展,从接受者角度感受工作存在的问题、队伍存在的问题.建构并完善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研究体系,提高队伍战斗力建设,不断增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实效.

四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实证研究.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只是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机械的重复研究,创新性略显不足.未来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上要进行实际调查,从调查中找寻问题,针对问题寻措施,以此不断提高建设途径的精确性,使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相关研究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队伍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