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优化措施

2023-02-24陈丽侠张骥肖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2期
关键词:双创毕业生机制

陈丽侠,张骥,肖俊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苏州 215163)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1 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分析

1.1 市场经济环境分析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1-2],步入新常态,社会发展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性减缓,企业岗位需求数量大幅度减少,使得社会层面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降低;其次,等待就业的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每一年毕业季都会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就业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逐渐积累形成了数量较为庞大的群体基数。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创业风险,需要对影响创业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考量,才能够有效增强创业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创业情况,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扶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活动,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地方政府部门和高校的积极响应使得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高校积极开展了创业技能大赛、创业导师讲座、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商等方面的活动,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政策法规的扶持以及高校的创业助力,但高校学生创业率仍然较低,创业活动的发展前景不乐观,部分创业者对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经济环境的了解较少。

1.3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增长,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4-5]。

2 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

2.1 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不强

就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活动而言,多数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就业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相对不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就业理念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毕业生以谋求稳定的工作为主要就业目标,不了解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价值,创业意愿不强。甚至存在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创业活动是少数优秀人才的事情,对于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参与热情,创业积极性不高[6]。

2.2 学历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不足

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学历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不高,学历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存在脱节。虽然高校学生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一些专业知识和企业需求不匹配,而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7]。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就业创业实践的能力,导致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后续就业创业活动的开展。

2.3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不完善

虽然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积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内部的就业创业机制仍然不够完善,未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创业支撑[8]。部分高校将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服务内容,虽然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成立了相关部门,配备了相关就业创业扶持人员,但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就业创业机制并未充分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创业就业辅导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给学生提供的帮助偏重于理论层面,当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难以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4 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协同不足

创新创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除了需要创业者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形成高效协调合作机制,三者应联合起来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9]。然而,当前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部分高校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意愿,但高校缺乏相应的创业平台,也缺乏相应的就业创业扶持激励政策,使得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氛围。

3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优化措施

3.1 提高就业创业意识

首先,高校需要对学生加强“双创”理念的宣传引导,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理念。对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机制进行优化完善的重要前提是增强其意识,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10]。高校可以通过就业创业题材宣传广播、印发校园刊物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最新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讲座,就校园内成功与失败的就业创业项目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校园内营造就业创业氛围,并拓展到社会层面,尤其应当转变学生家长的就业创业观念,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3.2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要对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业任务的基础上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是有效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知识、技能的重要基础[11]。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的学科教师主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借助实际案例来开展实践探索的次数相对较少。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仅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故此,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12]。教学活动要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适当进行教学场景的转换,使得学生能够开展更具专业性的实操训练。例如,环境设计专业以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借助工作室的形式来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完成企业的订单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专业技能创新比赛、设计创业项目相关内容的竞赛,同时设置就业创业指导处,作为就业创业活动的引导主体,并开设创业技能训练、创业指导、创意实践类的就业创业类课程,真正将就业创业指导纳入教育教学活动。高校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聘请企业相关方面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授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科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评价,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纳入考评指标[13]。

3.3 营造就业创业空间

在“双创”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空间,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现代企业对于具备专业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较大,学生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3.4 合理利用多方资源

大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除了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以及高校提供教育引导外,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供覆盖全程的服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转化周期较长,需要资金支撑,应积极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对于创业资金的管理,要由高校和第三方机构共同负责,建立资金追踪监督管理机制,并设置资金投入效果评测方案,以信用档案以及创业项目实际运营情况作为后续融资依据[14]。对于在校学生,高校可以建立优秀创业活动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开展群体性创业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创”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机制进行创新优化是保障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必由之路。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之外,还需要高校优化创业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具备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就业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猜你喜欢

双创毕业生机制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