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2023-02-24卢斐
卢斐
(山西工学院,山西朔州 036000)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明确指出:“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正是在认真分析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的前提下,由文秋芳教授团队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 理论目前已受到外语界专家和教师的广泛关注:王俊菊、周杰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系统阐述了POA 的整体促学效应和可能的调节变量[1];一些教师将POA 与课程思政结合,如王坚、陈艳在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融入了课程思政[2];有些教师将POA 与不同教学模式结合,如王亚沁在产出导向法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与实践研究[3];也有专家将POA 与其他教学法进行了比较,如文秋芳、毕争分析了POA 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4];还有学者关注POA 运用过程中对教师的影响,如邱琳分析了在产出导向法应用中的教师发展[5]。此外,王丽丽[6]、万玮敏[7]等将此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桂靖[8]、刘露蔓[9]、鲁文霞[10]等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还有一些学者用POA 理论指导小语种教学实践。
通过梳理POA 理论与大学英语的相关研究发现,将POA 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权威研究不多,多数学者更关注运用POA 理论进行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鲜有用POA 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经典案例。POA 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这一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为指导,运用POA 理论,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析。
1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是由文秋芳教授构建的外语教学理论。它的提出最初是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文秋芳教授当时提出了 “输出驱动假设”,之后又把“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学,在2014 年将这一理论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 年10 月“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被正式更名为产出导向法。
POA 理论体系包含三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有“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及“以评促学”,为教学流程提供理论支撑。POA 教学流程由若干“驱动-促成-评价”循环链组成[11]。
2 POA指导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
2.1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缩减了学时。以笔者所在的某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例,对大学英语学时进行调整后,视听说课程学时减少,由最初每学期的18 学时缩减至现在的12 学时(每两周2 学时)。而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英语教师过度依赖视听说教材,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听完回答问题,教师讲解重难点,传统教学方式重输入、轻输出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改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学生在完成有限的课堂输入活动之外,课下较少自主练习英语听力及口语。因此,学期期末听力成绩及口语测试结果往往不理想,如满分20 分的听力测试,学生的平均成绩常常处于及格线上下,口语测试平均成绩更是不尽如人意。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听”这一输入练习中,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重新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2.2 基于POA 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笔者基于POA 外语教学理论,以山西省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该课程每两周上一次课(90 min),每学期学时数为12 学时,共6 次课,分别完成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视听说教程1、2 的12 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涉及12 个不同的主题。接下来,笔者就视听说课程中某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进行说明,呈现POA 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策略。
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视听说教程1 第一单元“New friends, New faces”为例。教学流程如下:(1)向学生呈现真实交际场景。在此步骤中,交际场景需由教师提前设计,真实交际场景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描述”[12],应涵盖以下四要素:话题、目的、身份、场合。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设计如下场景: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公司工作,用英语向外国同事作自我介绍。(2)学生尝试用英文作自我介绍。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看似简单、平常的产出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易事。(3)教师说明本单元学习目标和产出任务,即能听懂他人的英文自我介绍,能用英文作适当的自我介绍。经过一番尝试后,学生发现了自己产出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增强了学习动力。(4)教师描述英文自我介绍这一产出任务,向学生清晰地说明用英语完成自我介绍需经历以下几个步骤:①内容促成:概括自身情况,如基本信息、性格、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②语言促成:从听力活动中摘录描述个人信息、性格特征、专业、兴趣等词汇、短语及句型;③话语结构促成:从听力练习中提炼自我介绍话语结构,并进行仿说练习。(5)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教材中的听力材料输入,为学生完成英语自我介绍这一产出任务提供所需的内容、语言形式及话语结构。由于“单纯的输入活动难以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语言产出能力必须依靠产出性练习获得”[13],学生在此活动中,应学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用。如在进行本单元Activity 2 “What does he look like?”听力输入活动时,学生在完成相关听力材料输入,并从听力练习中摘录表示年龄、身高、外貌等的描述性词汇之后,教师可适时增加口语练习活动,学生运用所摘录的词汇就个人信息如年龄、身高及外貌等进行描述,教师给予即时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促成环节由若干这样的练习活动及即时评价构成,是整个教学流程最关键的一环。(6)学生在完成步骤5 中若干练习活动后两两组队,就英语自我介绍进行演练,之后,教师随机检查学生的产出情况。(7)教师从产出内容、语言及话语结构等方面给出即时评价,并进行推优示范[14]。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产出任务时,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呈现紧贴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可能发生的真实交际场景,所设计的产出任务应当涵盖“话题、目的、身份、场合”四要素,而且该交际任务一定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上述前三个步骤录制为微课,安排学生课前学习,为课堂教学留出时间。在选择性地进行教材中的听力材料输入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密切围绕教学目标及产出任务,精心挑选输入内容,设计促成活动,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运用从听力材料中习得的内容、语言及结构进行口语练习,边学边用,循序渐进地促成产出任务。在评价方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给予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而且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只要有学生练习,教师均应给予针对性评价,以便学生及时纠正。
2.3 基于POA 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教学效果,笔者发现POA 教学理论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视听说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在POA 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在视听说课程中的看、听、说三项活动可以有机融为一体,有效改善了之前课堂上只重视听力练习,忽视口语练习的情况,课堂气氛活跃程度也较之前有大幅提高。通过两学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在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若干“驱动-促成-评价”教学环节后,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关输入技能(如听力技能、语言技能等),产出技能(口语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也有长足进步。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及产出任务,有了较强的学习动力后,无论是听力水平的提升还是口语技能的促进,抑或词汇、短语及句型等语言层面技能的掌握,都要比未使用POA 理论进行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平行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理想。
此外,基于POA 外语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还能兼顾学生道德等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设计适切的产出任务,围绕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行话题选择,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师在设计促成活动时,通过精选紧贴时代、体现课程思政的促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教师给予评价时,通过推优示范,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组队进行产出任务演练时,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及合作,其互助合作精神也可得到培养。
3 结语
本文在梳理POA 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运用POA教学理论,结合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详细分析了POA 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运用POA 外语教育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可以在完成对学生听力技能培养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实现对学生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并兼顾对学生道德等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