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君主名看英法人名的习惯译法

2023-02-24徐春伟谢蓉蓉

世界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拉丁语路易译作

徐春伟 谢蓉蓉

英国国王查理三世的孙子、威廉王子的次子路易王子(中)出生后,BBC新闻证实,其名字中的“Louis”读作“Louee”,而不是 “Louiss”,即词尾的“s”是不发音的,因此要译为“路易”,这不是英语的规则,是典型的法式读音规则。

2022年9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查尔斯王子(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 Mountbatten-Windsor)登基成为英国新君主后,选择将全名之中的“Charles”作为封号,称为查理三世(Charles III)。那么,为何至今为止,大部分媒体选择译为“查理三世”,而不是“查尔斯三世”呢?

查理:源自昵称的译法

一般来说,语言学上有名从主人的原则,要根据一个人的母语来读当事人的姓名,译名也如此。但如果历史上有个同名君主有了固定的译法,后世的同名者一般不作它译。以查理三世的封号“查理”为例,它其实是“Charles”的昵称形式“Charlie”的音译。目前已经无法考证哪个学者将“Charles”译作“查理”,由于欧洲历史上有个叫Charles的国王被译作“查理”。为了与之前的译名不造成冲突,后来的译者把名为Charles的欧洲国王都译作了“查理”。中文译名之所以如此处理,是因为欧洲王室成员的重名率实在太高了。

欧洲王室成员重名率高,与他们的基督教传统文化有关。中世纪以来,欧洲人取名只从教名和圣人名里面取,造成重复率极高。查尔斯王子以查理三世为封号,是因为之前有两个英国国王也叫查理。即使他们之间血缘相差很远,甚至毫无血缘关系,也要按秩序称呼。历史上有个英国国王叫查理(在位时间为1625年3月27日—1649年1月30日),被称为查理一世,因为他是英国第一个叫查理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也叫查理,于是被称作查理二世(第一次在位1649年1月30日—1651年9月3日;第二次在位166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

英国国王查理至今只排序到了三世。法国叫查理的国王则要多得多,从查理一世一直到查理十二世。欧洲为何有这么多国王叫做查理?因为他们致敬的是同一个大人物,即法兰克帝国的第一任君主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这个查理大帝就是扑克牌“红桃K”上的人物。

历史上的欧洲君主身兼多国身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以查理大帝为例,欧洲后来的诸多国家中有很多是查理大帝留下来的遗产。查理大帝同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诸多国家历史上的君主。“Charles”一词源于原始日耳曼语“*karilaz”,意为“自由人”。由于现在各国语言不同,他的姓名在各国写法也不同。查理大帝除了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是法兰克王国的查尔斯一世(Charles I),也是德意志的卡尔一世(Karl I),也是意大利半岛上伦巴第王国的卡洛一世(Carlo I)。如果一会儿译成“查尔斯”,一会儿“卡尔”,一会儿 “卡洛”,会造成不小的混乱,所以就统一译成“查理”。

中国人最熟悉的“Charles”是法语形式,英语写法与法语完全相同,这一切要从1066年的诺曼征服说起,它是英国历史上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除了在政治上影响巨大外,诺曼征服还在语言上极大地改变了英国。大量法语词汇进入英语,法语甚至还影响了英语的拼写。

有意思的是,这个原本是法语的词汇“Charles”进入中文世界后,反而是通过英语传播的。受英语读法先入为主的影响,法国众多的Charles国王被误译为“查理”已成惯例。不过,在其他领域,“Charles”还是根据法语的读音“[?a?l]”,译作“夏尔”。法国前总统Charles de Gaulle就被译为夏尔·戴高乐。

亨利:源自英语的译法

查理三世的次子是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哈里王子(Harry)。他的全名是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 Mountbatten-Windsor。这个“Harry”其实是“Henry”的昵称形式。

“Henry”也是从古法语传入英语的。古法语中“Henry”(另一变体Henri)又来源于古法兰克语“Heimeric”。如果溯源的话,这一名字又源于原始日耳曼语“Hainariks”,其本意是封建领主。除了中国人所熟悉的“Henry”,其意大利语形式是“Enrico”,西班牙语形式是“Enrique”,德语形式是“Heinrich”。

亨利是颇受英国王室喜爱的名字,都铎王朝有著名的亨利八世,法国则排序到了亨利四世。在中文世界中,叫Charles的普通法国人基本已经名从主人,译作“夏尔”。“Henry”的使用则糟糕得多,除了国王被译作“亨利”外,叫Henry的普通法国人也被译作“亨利”。法语“Henry”读作“[ɑ??i]”,音译当译成“昂利”。但是,绝大部分国人只接触过英语一种外语,于是把所有的外国人名字都按英语发音规则甚至汉语拼音发音规则来读。知名的法国足球名宿Thierry Henry,就被错误翻译为“ 蒂埃里·亨利”。

法語是古拉丁语的后代,但属于非正统的后代。“h”这个音,古拉丁语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就不发音了,甚至一度被踢出了字母表;而高卢地区恢复了这个音,是法兰克时代(481—843年)初期从日耳曼语中引进来的。16世纪开始,巴黎方言开始非日耳曼化,“h”又不发音了,逐步扩大到全国。然而,法语的正字法并未实行原来言文一致的原则。文艺复兴后,意大利的薄今厚古风气影响到了法国。随着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法语也逐渐取代了拉丁语的欧洲通用语地位,成为当时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语言。欧洲的贵族们都以会说法语为荣。就像国内很多方言喜欢争夺古汉语正统一样,发迹后的法国人虚荣心渐长,萌发了争夺拉丁语正统之心。可惜的是,受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语言影响后,法语已经大大远离了古拉丁语。法语与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虽同属罗曼语,但显然后两者与古拉丁语更接近。法国人认为,如果按照实际发音,单词被缩写后,将在法语与拉丁语之间造成巨大的鸿沟,这样会极大地影响法语形象,还会被意大利语等正统拉丁语后代鄙视为野蛮人的语言。于是,“h”这类不发音的赘字一直保留至今。同时在法语里,“Henry”中“e”读成“[ɑ]”。所以,“Henry”的拼写与今天法语的实际发音有着巨大的差异。

意大利语与西班牙语却不像法语这般刻舟求剑,就在拼写里去掉了字母“h”。1589年8月2日,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在巴黎遇刺身亡,因无后裔,由其远亲纳瓦拉国王Enrique III即位。纳瓦拉王国是古代比利牛斯山脉大西洋沿岸土地的一个国家,讲西班牙语。Enrique III在纳瓦拉被称作“恩里克三世”。他任法国国王后,因“Enrique”法语形式为“Henry”,便成为了法国的亨利四世。

除了“海因里希”(Heinrich)这个高地德语形式,“Heimeric”又有低地德语形式“Hinrich”和“Hinnerk”。这些德裔居民移民到美国后,其姓氏也进入了英语世界。NBA公牛队名宿、队史三分王Kirk Hinrich长期被误译为“科克·辛里奇”。其实,在他的母语里,该姓氏读作“[ha?nr?k]”,译作“亨里克”才是恰当的。

路易:源自法语的译法

英语、法语中的“查理”,法语中的“亨利”,都是我国译者根据英语规则造成的讹译。那么,有没有法语规则造成英语人名的固定翻译呢?也是有的,那就是“路易”(Louis)。

英法的“Louis”也是一个古老的人物用名,源于古法兰克语的“Chlodowig”,意为“获胜者”。它还有其他变体,另一个英语形式是“Lewis”,德语形式是“Ludwig”,西班牙语形式是“Luis”,葡萄牙语形式是“Luís”。受法语对英语的巨大影响,英国王室中的“Louis”往往也是根据法语规则来读的。

英国国王查理三世的孙子、威廉王子的次子路易王子全名为Louis Arthur Charles。姓名中的“Louis”与“Charles”分别是向高舅公蒙巴顿伯爵(George Louis Mountbatten)和祖父查理三世致敬。小王子出生后,BBC新闻证实,“Louis”读作“Lou-ee”,而不是“Lou-iss”,即词尾的“s”是不发音的。小王子的名字因此要译为“路易”,而非“路易斯”。词尾不发音不是英语的规则,是典型的法式读音规则。

词尾辅音停止发音是中古法语时期产生的最重要现象。14世纪末,法语单词的词末字母出现了停止发音的现象。然而,除了为与意大利语等语言争夺拉丁语正统的原因外,法国的誊写人和印刷商还为了达到复古的“文字美”,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收入,采取了字母成分最多的书写方式,保留了词尾大量不发音的字母。这样形成了一种奇葩现象:法语的正字法要远远落后于语音的变化,很多字母即使不发音了,它们还保留在法语单词里面。例如,比利时法语区知名球员Eden Hazard的姓氏“Hazard”里,开头辅音的“h”和结尾的辅音“d”就都是不发音的,该姓氏词发音的只有“azar”这部分,读作“[aza?]”,应当译作“阿扎尔”。“Louis”的词尾不发音,也是同样原因。

法文版“红桃K”扑克上的人物是法兰克帝国的第一任君主查理大帝。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画像。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画像。查尔斯王子以查理三世为封号,是因为之前有两个英国国王也叫查理。即使他们之间血缘相差很远,甚至毫无血缘关系,也要按秩序称呼。

除了英、法語之外,其他语言的“Louis”还是与“Charles”“Henry”等人名一样,根据该语种的发音来音译。比如,蒙巴顿伯爵的父亲,是英国蒙巴顿家族创始人,也是第一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路易·亚历山大·蒙巴顿(Louis Alexander Mountbatten)。路易·蒙巴顿原本出身于德意志邦联下面的黑森大公国公室,他的本名Ludwig von Battenberg,是个典型的德语名。其“Ludwig”虽然与“Louis”词义同源,但其德语读音为“[lu:dvi?]”,当译作“路德维希”。而前西班牙足球国家队主教练、巴塞罗那名宿Luis Enrique译名为“路易斯·恩里克”。

可见,对于欧洲人的人名,尤其是与贵族有关的人名翻译,要因地制宜,就事论事。不然,会非常容易造成“查理”“亨利”等积非成是的误译。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拉丁语路易译作
TSCL-SQL:Two-Stage Curriculum Learning Framework for Text-to-SQL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what用法大搜索
臭臭的路易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以意大利传教士为例浅谈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SOME汉译初探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
“本”、“体”、“本体”词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