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2023-02-23竹宇波
竹宇波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1231)
0 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正式启动了意义深远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助于创新我国高职教育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2021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以“岗课赛证”引领“三教”改革,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实现产业、专业、就业一体[2]。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结合“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将装配式建筑行业日益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工艺等纳入校内课程体系,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度融合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装配式建筑行业人才。
1 1+X证书制度试点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
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是基于装配式建筑行业能力标准调整学校装配式建筑专业能力结构,从而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紧扣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实际。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教学标准、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高职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装配式建筑“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是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标之一。当前,为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试点的落地,高职院校正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其中,“岗”是指职业或者市场岗位的能力需求,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行业内的用人数量以及岗位需求也在不断调整,以真实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校企共同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课”即高职院校装配式教学和课程体系,在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突破单纯的理论知识建构模式,形成基于职业教育过程化、模块化以及项目化的课程体系[3];“赛”即为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在全国各地选手们互相切磋的竞技平台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进行测评,让高水平技能引领课堂的教学改革;“证”是指1+X装配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真实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素养,完成岗位工作典型任务,体现学习者获取装配式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证明[4]。
“岗课融通”是指立足行业岗位的培训要求,将装配式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课赛融通”是指将装配式技能竞赛中的项目、规则、评价融入课程体系中,促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课证融通”是指梳理装配式建筑“X”证书所匹配的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形成装配式建筑“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匹配装配式建筑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构建高职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模块化课程体系[5]。
2 1+X证书制度试点下“岗课赛证”融通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装配式建筑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它对人才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不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生产、安装等各环节都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而部分高职院校当前的课程体系、师资条件、实训体系等无法满足施工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国内装配式建筑行业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造价成本持续偏高,综合效率和效益优势发挥不明显;而面对全国近千所土木建筑类职业院校,无论从数量、安全还是成本角度来讲,大部分装配式建筑企业目前无法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认识、实训和实习需求,这也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共同推进。因此,高职院校要立足于1+X装配式建筑教学及实训的主线,购置相关先进软、硬件设备,建设集科研、教学、生产为一体的实训基地,为企业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够明晰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类型的多样性,必须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并不清晰,未能较好突显职业教育分类培养的特色,也不能满足大多数装配式建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岗位需求。而随着建筑装配式技术的更新发展,部分高职院校装配式课程体系滞后于行业的技术要求,导致课程标准脱离岗位要求,课程内容与1+X装配式建筑证书的考核内容未能有效对接,课程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具备何种知识、素质和能力,必须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对接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职业教育标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以及1+X证书标准,深入推进“岗课赛证”融通。
2.3 “岗课赛证”融通程度有所偏离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的融合关乎产业、教育、竞赛、证书四个方面,但是各要素融通过程中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未能形成良好的融通效果。当前,受疫情影响,有些高职院校与建筑企业间的联系较少,并不能充分了解现代建筑行业、企业的新业态、新发展,而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的时间不足,也导致教师未能掌握装配式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这部分高职院校正逐渐脱离“岗”的需求来制定课程体系;有些高职院校侧重于“赛”,尤其是与教师职称评聘和学生评奖评优有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关注的学生群体也只是参加技能竞赛的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对于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把控,忽略了对于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管理;有些高职院校则偏向于“证”,这两年,1+X装配式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热潮持续升温,盲目追求考证的学生人数以及通过率,使得课程体系的建设仅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忽略了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真实要求。因此,当前“岗课赛证”的相互融合在部分高职院校变成了片面整合的现状,与融通融合有所偏离[6]。
3 1+X证书制度试点下“岗课赛证”融通的构建路径
近两年,作为浙江省首批1+X装配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院校,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分析当前1+X装配式证书制度试点下“岗课赛证”融通的现有基础,探索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实施过程,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结构化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打造“岗课赛证”融通教材,为其他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3.1 1+X证书制度试点下“岗课赛证”融通的现有基础
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包含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工业,落实落地1+X证书制度,有助于为企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浙江省的大环境来看,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作为教育部1+X第三批试点工作,已正式发文并开展相应工作。由于浙江省的建筑业较为发达,近几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速度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加之浙江建筑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使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联系紧密。从高职院校的小环境来看,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开展工作较早,2020年4月申报并批准为1+X装配式证书的试点院校,2020年10月正式成为1+X装配式证书的考点院校,并在2020年12月份成为浙江省第一批顺利举办1+X装配式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院校。截至2022年6月,共完成150余人次学生的考证工作,其中通过初级证书考核的学生有100人,通过中级证书考核的学生有50人。
针对高职院校装配式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现状,评价组织通过采取个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省内高职院校开展广泛调查,收集各院校相关资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选用,以及考证情况,并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各院校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近年来,浙江省省工办办公室每年都举行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工作座谈会,会上邀请了教育学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省内各职业院校共同就如何开展装配式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重构,如何深入“岗课赛证”融通进行探讨,各自分享了推行“岗课赛证”融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座谈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2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实施过程
3.2.1 “岗课”融通,促进产学共同发展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7],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根据装配式建筑岗位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立装配式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实施“岗课”融合的前提是与企业长期保持合作交流。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随着近两年建筑现代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更加需要围绕产业和市场进行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是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员、构件生产管理员、装配式结构安装与施工管理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并同时配套细化工作岗位内容的实训课程。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随着大龄农民工清退令的逐步实施,急需年轻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筑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专业技能岗位的需求反馈给院校,可以引领人才培养,服务行业发展,培养热爱祖国、吃苦肯干,具备团队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2 “课赛”融通,强化知识技能内容
高职院校应以参加高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持续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院校举办的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学生技能的比拼,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8]。
高职院校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装配式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内容设置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均配有任务单,学生首先学习技能竞赛考评模拟平台题库中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测试;然后,在竞赛仿真平台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技能模拟;最后,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的实操训练,从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操作流程到主动以小组协作模式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践、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可以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的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更准确掌握装配式建筑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感受到装配式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能够将平时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强化个人的优势特点;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持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推行教学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真正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8]。
3.2.3 “课证”融通,体现学习成果转化
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育部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高职院校学生对应考取中级证书,中级证书的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岗位模拟+实操考核。高职院校应逐步落实1+X证书标准与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工作,落实1+X证书培训内容与高职装配式建筑专业校内课程内容的融通工作。针对装配式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证书考核内容,设计构件运输与码放、构件吊装与安装、构件灌浆,以及构件现浇等一系列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分理论、虚拟仿真和实操三个任务来进行教学,通过所有模块学习考核的学生可以参加1+X装配式证书考试。
目前,浙江省已有10余所高职院校成为1+X装配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通过采用实证研究法,获取浙江省高职院校1+X装配式考证学生人数、通过率等数据,结合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获奖等情况,来探究“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培育效果,从分析反馈到方法提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促进,不断对装配式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3.3 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结构化教学团队
在高职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实施过程中,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装配式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重组过程需要有详细的分工,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并依托于结构化的教学团队。
结构化教师团队,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服务学生,以模块化的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高职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结构化教学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校内专任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校外企业导师都是行业专家。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安排合理,都具有中高级职称,结构专业性强,可以按照任务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模块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校内和校外团队成员皆具有相关课题方面的研究基础,彼此之间沟通流畅,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形成较和谐的研究氛围,更好地相互配合,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校外企业导师,可以提供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岗位,学生在企业中轮岗实训,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知名的校企合作导师更是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证书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可以真正做到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实现“岗课”融通。
3.4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深化教学改革评价内涵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培养方式,要将行业要素、课程要素、竞赛要素,以及证书要素等融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装配式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可以参考岗位职业资格考核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的考评要求,通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形成性考核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考核方式:课前,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完成线上测试;课中,通过1+X虚拟仿真考试模拟平台、实操训练,以及小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任务考核;课后,利用Xmind等软件绘制完成施工工艺的思维导图,提交成果;而终结性的评价主要包括考试、报告,以及小论文的方式。
通过“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导师评价、证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从“知识、能力、素质”多维度对学生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点评打分。通过多维度考核、多元化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5 支持开发1+X证书试点,打造“岗课赛证”融通教材
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9],对接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适应模块化学习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1+X装配式等级证书制度,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有关内容有机融合到教材中。
以高职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PC装配式建筑施工及管理”课程为例,目前选用的教材为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按照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全工艺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真实生产、施工项目,将整本教材划分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皆为1+X装配式等级证书考核的知识内容,且每个任务均配有项目任务单,以任务为驱动,完成教与学的全过程。学生也可将完成的作业、笔记等内容放入活页教材之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通过选用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需要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创新的、立体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深度的学习管理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结语
高职院校装配式“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是高职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和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的重要路径,也是一线教学工作者在实施教学过程和总结教学经验时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高职院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营造全社会推广1+X证书制度的氛围,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将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与装配式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与装配式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标准相匹配,与装配式建筑“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匹配,使得装配式“岗课赛证”真正落实落地。但是,当前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作为装配式建筑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有益补充,以验证“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实践性和推广性,最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