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八大山人绘画

2023-02-22龚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极简写意象征性

龚煜

摘 要: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是中国传统写意画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研究国画山水、花鸟。他独创了极简又具有象征性的写意风,惜墨如金却能把物象神韵画得栩栩如生,大开合式的构图、遒劲的笔墨与个性意味极强的“白眼向上”是其独特的画风。

关键词:八大山人;写意;极简;象征性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37

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是画家情感在画布上的展现。与声音传递信息方式不同,画家通过颜色、线条、形状等传递自我情感,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绘画是在画布上的语言符号,就像跳动的音符一般。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山水、花鸟、人物画为代表,区别于西方传统油画,中国水墨画不局限于构图、透视及造型,其重视形神交融、天我合一,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散点透视与留白处理方法,由笔墨、线条营造出画面意境,表达画家寄情于景的情愫。

在中国历史画卷中有一位亦僧亦道的国画大师—八大山人,其是明皇室后裔,一生坎坷的经历对其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八大山人名朱耷,擅长写意绘画,他画的水墨花鸟个性鲜明,用笔苍劲有力,画卷上以简驭繁、意境高雅,大面积留白令作品充满灵气,将写意水墨花鸟推向了一个高峰。

1 八大山人绘画

八大山人水墨作品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萌生学习期、转形变化期以及发展成熟期。这三个阶段的绘画审美特性都与他自身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萌生学习期,其处在明朝末年,依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作品以写实题材为主,几片树叶、几只小虫儿画得栩栩如生,但他对此并不满意,认为画中缺少情感。转形变化期是他开始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的阶段,这个阶段正处于清朝建立初年,曾经的明朝后裔贵族们被打压,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日子。发展成熟期是八大山人晚年时期,其绘画创作以水墨花鸟为代表,画风古朴空灵,不施粉黛的表现手法令作品清新脱俗意趣高雅。八大山人经历了朝代的更替,看尽了人间冷暖,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傲”,作品中不屈孤傲的眼神传递的是他内心的情愫,也是自我生活方式的表达。

晚年成熟的八大山人作品呈现给世人一个“简”字,化繁为简的绘画风格将表现对象简化,这种简化并不是减少,而是把更多专注力投注于物象神态与象征性,寥寥数笔勾勒彰显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张力,同时也是他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后个人情感的抒发。德国美学家阿恩海姆曾说:“在艺术创作中,以少蕴多这种形式,作为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再现,其创作灵感的释放,主体则需对感性的对象世界反复进行自我观照和多次的情绪酝酿,艺术主体才能进入创作的激愤状态。”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八大山人一生坎坷,面对国破家亡无能为力,心中满是悲愤,孤独一生的遭遇造就了他特有的情感积淀,为其创作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其作品多以借物抒情的方式画山水与花鸟,象征性意味浓厚。这些特性虽是八大山人刻意为之,但无形之中开创了中国山水花鸟画象征性符号的新篇章。

晚年成熟老练的八大山人绘画上除了以简驭繁的风格外,还追求“减”与“少”。如《孤禽图》,画面大面积留白,数笔勾勒出一只白眼向天单脚站立的禽鸟。笔者认为,这只鸟象征的是八大山人心中那份山河破碎后的悲愤与孤寂,正是因为这份无依无靠的情愫才有了大写意式的作品,虽然作品中留白多、笔数少,但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突破了画卷的限制,开合式的构图方式也让作品逸趣横生。

有人说八大山人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促成了他的绘画风格。其作品成熟阶段是在晚年,然而此时他的生活环境与社会政治环境相较于前期安定宽松了许多,并且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使其与清代仕宦也有往来,对于阅历丰富的八大山人来说本应是洗净铅华的年龄,但他晚年作品显得更加孤傲、不合情理,筆者认为这恰恰是他通过绘画找到了精神与情感寄托的一种宣泄方式,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受到书画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八大山人年少时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唐寅、张中的画风痕迹。晚年成熟期的八大山人将林良豪迈、放恣的风格发展创新,用墨豪放不拘束,改变传统刻板的构图风格。例如,八大山人作品中的老鹰常用概括性的块面墨色皴染,以浓墨点缀成形,却不拘束外形,老鹰的腹部羽毛与山石融为一体,虚实结合的手法恰到好处,右边远景的树干对于整幅作品起到“结”的作用,两只老鹰向上圆睁的白眼是八大山人花鸟画中常见的标识元素。又如,《芭蕉竹石图》中芭蕉树后的石头采用以线造形的方法,石头下方地面用几块浓墨点缀形成了面,点、线、面的结合,完整融入画面中。芭蕉树用墨有浓淡,且有枯笔痕迹,大面积泼墨皴染,让观众感受到了作者的肆意豪放、笔情悠纵感。

2 八大山人绘画中构图特性分析

八大山人从小临摹董其昌的画册,对其艺术造诣甚是推崇,但其一生遭遇与董其昌殊途,使他并没有形成娴静的风格。作为前朝遗民,亡国之痛与坎坷身世只能寄予画中,他利用点、线、面组合的开合式构图,将画面中近景、远景通过起、转、承、结技巧连为整体,笔墨粗狂、笔触有力,重视形神合一,物象造型夸张往往以几何形体出现。

八大山人重视画面构图,作品所表现对象笔道精炼,画卷中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留白。对物象形的处理放弃某些琐碎环节,以线面结合的方式勾勒出外形,突出物象神韵。画面讲究布局,通过对比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如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大面积留白,与画面视觉中心孤单的禽鸟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更加突出了孤单寂寞的情景。此外,八大山人总是数笔勾勒物象外形,委婉含蓄、惜墨如金,以神塑形,标志性的“白眼向天”造型夸张诡异,仿佛无声地诉说着自己孤独落寞的情愫。如《八哥》,构图形式极简,造型憨态可掬,眼神犀利的八哥布局于画卷中心偏左方,周边又是留白处理。笔者认为虽然八大山人惜墨如金,但把物象憨态的神情表现得活灵活现,留白的对比处理方式增强了画面空灵感,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与画趣。

八大山人绘画构图还讲究虚实结合,在他晚年的水墨花鸟绘画中很少有构图饱满作品,画卷中的留白为“虚”,画卷中物象的表现为“实”,以虚衬实,以实应虚,虚实结合的处理方式突出了作品深邃的情境,画面中的虚与实既统一又对比,且象征意味浓厚,让观众浮想联翩。如《瓜月图》,这是一张耐人寻味的虚实空间感极强的作品,这张作品是八大山人64岁时完成的,有着超前的表现技法—计白当黑,一黑一白、一虚一实两个圆简洁明了。我们先从作品来看,前景的瓜细节刻画缜密,用墨有浓淡区别、有厚薄之分,瓜的大部分有墨色,但右下角留白,且有点与线、面的区别。后景则用线条勾勒出圆月,与前景瓜用墨形成虚实对比。月亮用墨线勾勒,中间为白色,象征白中生黑、黑中生白的辩证原理。前景的瓜以浓墨处理,为实,后景的月亮以线条勾勒,为虚,这种大胆的构图方式突出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结合关系,使画卷中的主体突出,视觉对比感强烈。

3 八大山人绘画语言形成原因分析

绘画是画家个人艺术思想在画布上的体现,包括前期创作和行为过程。绘画以画家思想为基础核心,绘画基础核心受到艺术家的素养与天赋制约,同时也与画家所生活的时代、所经历的人生有很大关系。我们研究八大山人绘画语言的多重性,要考虑他前朝皇室的身份与坎坷的人生经历。年少时的八大山人过着富足生活,受着传统儒家思想教育,随着清兵入关,其作为前朝遗民被迫削发为僧,令他能接触到禅宗思想,这也成就了其绘画多样性特点,向前人学习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出生书香门第,从小接受正统思想教育,但所处时代已是风雨飘摇的明后期。清军攻入北京后实行了一系列尖锐的政治措施,激起了强烈的民族矛盾。顺治二年,清兵攻进八大山人生活的洪都府,眼见亲人接二连三遇害,其身心备受煎熬只能避祸山中。满腹经纶的他面对山河破碎与骨肉分离无能为力,彷徨无助感令他内心愈加悲愤,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八大山人迥异的人格,为后期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说人生坎坷的经历影响了八大山人的绘画创作风格,那么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在其内心的融合又开创了中国花鸟画的创新篇章。年少时的八大山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传统艺术审美价值观、人生观,后因明朝覆灭皈依佛门,后又入道教。其在正统的儒家思想中融入了佛家的“空灵”、道家的“自律”,把三家思想综合在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有的绘画语言。

此外,八大山人的绘画还借鉴吸收了民间艺术审美要素。明代江西景德镇有举世闻名的青花瓷器,瓷器上的装饰纹饰来自民间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这些物象装饰大多继承了两宋时期简练的风格,并且到明代逐渐向写意发展。我们细细观察八大山人作品中的鱼,其以简练的笔触画出鱼身体大半部分,标志性且情绪化向上翻着的白眼,倾斜式的构图让画面更具有动感。成熟时期的八大山人在构图、造型以及画面的气势方面吸取了宋元时期瓷器纹饰的风格,他重视所画物象的势及形神统一。笔者认为,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一些拟人情绪化的气息,这可能是佛、道思想融入八大山人绘画思维方式的写照。他偏好宋元瓷器,其作品汲取民间瓷器写意花鸟的简练之风,所画物象是对前期的传承,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把物象人格化、感情化、情绪化,其实表现的是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独白。

4 八大山人绘画特征性成因分析

八大山人之所以能成为举世瞩目的书画家,与其作品鲜明的特点息息相关,即使在当今八大山人作品中冷峻清幽、空灵、象征性的绘画风格依然被世人推崇。他独有的艺术空灵感是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产物,也是当时政治环境、坎坷多舛的人生及社会人文思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1 作品中空灵美感

朝代的更替往往会引起社会剧烈变革,八大山人作为前朝皇室贵族,在清代为生存发愁,眼见国破家亡,亲朋好友被祸及,满腔的政治抱负无处施展,加上个人坎坷人生境遇,使他在作品中总会多多少少显露出对明朝的怀念之情。并且清初期的民族制度导致他心中悲愤难平抑郁不已,只能寄情于书画中,随着八大山人绘画风格越来越成熟,作品也呈现出清新脱俗特点。

少年时的八大山人就擅长绘画,15岁参加科举夺魁,可以说是年少得志风光无限,无奈还没有机会施展抱负明朝就灭亡了,面对清朝对前朝遗民的苛政,他只能用消极处世的方法避祸。天资聪慧的他落发为僧,潜心参禅悟道十年,在禅宗大师弘敏的教导下成为曹洞宗三十八代传人。由此可见,八大山人的禅宗佛学修为是精深博大的。禅宗佛学主张“静”“诚”“净”:让自己的心静,静心观世界万物;做人做事要有诚意,无愧于心,君子要慎独;让本心干净,保持赤子之心。禅宗思想不断影响着这位水墨画大师的艺术创作,在他的作品中不由自主地露出端倪,但在八大山人心中不免还有对前朝思念的情怀,这让本已内心安宁的他又生出困惑与烦恼。如八大山人作品《古梅图轴》,绘于康熙年间政治与民族制度相对缓和的时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作品中这棵梅花树树干部分好像被外力劈砍打断,但依然拔地而生主干指向空中,令人惊讶的是横斜的枝干开出了三两朵梅花。梅花本是文人墨客笔下傲雪盛开、清香久远的代表物,这幅作品似乎预示着恶劣的环境不可夺其志的坚毅品格,而梅树的根没有完全在土里,表达了对前朝故土的思念和不与清王朝为伍的悲愤之情。

笔者认为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空灵感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空”中隐藏着“实”,艺术上的空灵需要真实的人生体验为支撑,简而言之其淡泊宁静的内心,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始终坚持对生命、生活的眷恋情感,成就了他艺术上从“实”到“空”的画风实现。这位时运不济的艺术大师在作品中饱含着热烈的生命力,用真情实感作画,把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寄于画中。如晚年八大山人的作品《河上花图卷》,这时候的八大山人已是垂垂老者,对道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境越来越平和安稳,作品中姿态万千的荷花影影绰绰令人陶醉,生活的坎坷与不平让暮年的八大山人反而多了几分豁达,如同作品中的荷花一般“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

八大山人水墨画中的空灵感除了与以上的论述有关外,笔者认为还与他对佛、道的深入研究有密切联系。丰富的经历让他有充实的人生底蕴积淀,而佛家与道家豁达、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他艺术创作中重要的理论补给。佛教禅宗与道家都重视“无为”,无为的本质是精神境界,是“道法自然”的人生价值取向,主张顺应自然与天时变化,“无为”也用于修身养性。八大山人在江西奉新出家为僧,开始接触佛学,度过了40年的僧人生活,且有大成弟子众多,后因为清朝统治放松他又还俗入道,但禅理在他心里植入生根,晚年的八大山人洗尽铅华,在佛学与道家思想的浸润中心境平和,運笔用墨更老练,对物象的情感性、象征性表现技法更熟练,画面的空灵美感突出。

禅宗对八大山人空灵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他对所表现的物象进行大胆创新,用墨简练,重视神韵与精神表达。八大山人对水墨绘画的创新之处是突破了所表现物象的实体,做到对物象与虚无的刻画传递。道家提出的“道”有着捉摸不透、飘忽不定的特点,这与八大山人艺术作品的“虚无”画风是吻合的,其把“画法自然”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相统一,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的是物象本质,其笔下描绘的是一个无限且完整的空间,给人无限遐想。

4.2 作品中象征性分析

八大山人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作品中的象征性特点也有关,触景生情,以笔墨营造情境,寄情于水墨花鸟,以象征性的符号表现作者内心。《河上花图卷》上半部分,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影影绰绰,好一片生气勃勃的夏日荷塘美景,这些景色象征了八大山人年少时生活的美好与远大的抱负;中段画卷中陡峻的山峰、荷叶低垂,象征作者人生的挫折与窘境;到了画卷最后,耷拉的荷叶、残石、残花,一幅衰败之色,似乎暗喻作者坎坷的一生。

5 八大山人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八大山人对中国传统花鸟水墨画起到了创新发展的作用,大开合式的构图、象征性的繪画语言、对物象极简的表现以及对形神的追求,为中国画大写意的花鸟画时代开创了新局面。

当今写意花鸟画从主题立意、画面分割构成、物象形式感、趣味性等方面不断创新,众多艺术家学习模仿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开创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如齐白石就深受八大山人绘画影响,在齐白石作品《虾》中表现出来的朴实画风又不失趣味性,笔墨如八大山人遒劲有力,水墨挥洒得酣畅淋漓,对物象小鱼、小虾的表现如八大山人惜墨如金、极简主义,但形神兼备,形成了艺术上的质朴意趣。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八大山人极简式的倾斜构图的身影,如《朱荷图》具有典型的极简风格,一花一叶大面积留白,荷叶、荷花以浓墨皴染,荷花倾斜指向右上角,画面极具张力与动感。

八大山人在水墨画上的成就极高,后世艺术家或多或少都学习临摹过他的作品,但艺术风格的形式是个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吴昌硕临摹八大山人作品后曾感叹“临八大山人作品形容易,但学习得到其神难”。笔者认为,或许这和八大山人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作品给人萧瑟孤寂感。

6 结语

八大山人为中国传统写意画开创了新的格局与方向,极简主义的画风、对物象神韵的表现以及画卷中的空灵美感是值得后世学习传承的。其在绘画中对物象的表现是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也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被后世称赞。

参考文献

[1]朱良志.南画十六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朱良志.真水无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朱良志.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俞剑华.宣和画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极简写意象征性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光映经典
极简的背后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用中国画写意画法配合CG技术表现非洲自然风景的应用研究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
对极简的理解,日本美学与北欧设计风格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