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设计研究

2023-02-22翟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翟芮

摘 要: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从辅助线下展览的工具,一跃成为文博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梳理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现状,结合《故宫展览》App的开发经验,提出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设计思路。策略基于整合博物馆数字化资源,搭建交互底层逻辑,构建信息“通景画”,注重博物馆线上用户的体验,使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脱离单方面的说教,以平等的视角引导观众探索文博知识,同时也为文博行业App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设计策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21

0 引言

随着近几年全球博物馆数字化相关战略的调整和数字化预算的增加,博物馆线上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现实基础。App作为博物馆数字化成果的应用端和重要展示窗口,承担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本文着重分析博物馆App中的展览展示型App设计思路,以故宫博物院《故宫展览》App为例,总结开发中的经验,以期能够归纳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开发设计的共性问题,为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1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概况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①,App作为博物馆数字资源的重要展示窗口,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App是为用户提供线上展览服务的载体之一,按服务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展览展示型、综合服务型、主题型,本文仅对展览展示型App设计思路做探讨。展览展示型App以展示展览资料或博物馆藏品为主,展示内容通常包括数字全景展厅、展览视频、音频、文本、文物图片以及文物相关的数字化成果等。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的开发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为配合“千秋帝业:兵马俑与秦文化”展览,推出了世界首个专门为博物馆设计的iphone用户综合导览程序“ACM Terracotta Warriors”。同年,日本国立文化财机构推出了官方App“e-Museum”,其中包含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和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收藏的国宝。国内的展览展示型App有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发布的《故宫展览》,2018年上海博物馆推出的《上海博物馆》,2019年首都博物馆发布App《首都博物馆》。

2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设计策略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是信息型产品,以展示藏品资源为主,高效的文化输出是其最终目的。但目前各博物馆围绕展览的数字资源种类基本雷同,通常有全景展厅和高清大图,各App在展示形式上也存在同质化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各博物馆应分析自身的资源特点和优势,整合资源,做到扬长避短,分析本馆线上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线上观展需求,制定适合本馆的长远开发规划,体现展览展示型App的价值,有效地输出优秀传统文化。

2.1 分析需求

故宫博物院《故宫展览》App于2016年12月上线,初上线1.0的版本中,整合了故宫博物院自2015年推出的众多精品展览。功能上,用户可以按展览类型、展览状态等对展览进行筛选,通过关键词对展览、展品进行筛选和定位,通过展览地图规划参观行程。上线后,不断进行产品功能升级和迭代,经过7年的运营,目前已经迭代至5.4.7版。

每年《故宫展览》App都会对用户进行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故宫展览》App的用户多为历史爱好者,其中学生占比达40.1%,女性用户多于男性用户。参与调研的用户中有76.8%的人在工作学习间隙、休闲时以及就餐时使用《故宫展览》App,使用场景是典型的碎片化时间段,以休闲、愉悦为主要目的。内容方面,调研结果显示用户除了目前展示的内容外还希望看到关于展览的布展、历史背景、三维文物等其他信息。大部分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最在意的是内容的丰富程度,对创意、交互的要求排在其次(图1)。问卷数据显示,用户对展览内容的关注点已经从“台前”延伸到“幕后”,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单一”到“多维”。截至目前,《故宫展览》App的注册用户超过20万,用户对App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随着故宫博物院数字矩阵的不断完善,围绕展览的视频、三维模型、专题链接、文献资料等资源越来越丰富②,《故宫展览》App以用户需求為导向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在内容上更是整合院内数字资源,打造信息生态圈,使App从搬运线下展览内容转型为故宫展览的综合资料库和沉浸式线上“自习室”。

2.2 搭建知识网络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是信息型产品,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延展性、逻辑性是影响用户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也是展览展示型App最有价值的地方。

线下展览因受制于物理空间,在内容的呈现上需要进行割舍,通过线上平台,用户跨越物理空间,在展览和资料之间切换学习。博物馆线上展览不应该仅照搬线下资料,而是应该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以展览内容为中心向外辐射,为用户理顺知识链接的路径。如《故宫展览》App中的“相关展览”“学术研究”,或网页中的“超链接”,都是为了加深用户对展览的理解以及对内容进行延伸学习。App是博物馆数字化的重要展示平台,独立的数据信息只是基础,由点及面的知识网络才是信息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运营者对信息系统的整合能力决定了知识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要深挖展览内容,整合多媒体数字资源,为博物馆用户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文化滋养。

2.3 灵活使用多种信息结构

展览展示型App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以树状架构呈现,树状信息结构层级概念强,以展览为资源组织原则,从上至下层层递进,缺点是横向对比弱,不利于用户对知识的自由探索③。用户在使用App时会有多重模式的交互行为,如渐进式交互、往复式交互、随机式交互④。受短视频等互联网媒介的反向塑造,人们在随机式交互中对媒体内容的心理期待值越来越高,对内容的专注度越来越低,树状结构对于随机式交互行为的吸引力较弱。自然结构则没有分类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引导路径,是适合给用户提供探索新鲜感的结构,在App的数据信息构建中,将树状结构和自然结构有机结合⑤(图2),在两种结构中寻找平衡,覆盖更多用户潜在的交互行为,满足用户的需求。

《故宫展览》App升级后的首页推荐页采用了树状结构和自然结构相结合的信息结构,用瀑布流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正在进行的主推展览设置在顶端轮播页,接着将该展览最精彩的部分内容也展示在首页,用户不用点击即可看到展览的重点展品和概况。而在“更多推荐”板块采用了自然结构,展示内容不再以展览为单元,而是根据用户喜好、最热点击率和热点等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推荐。

2.4 营造在线临场感

线上用户脱离了社交场景和物理空间,认知深度完全依赖于展览资料的丰富性和呈现方式的合理性,但设计者可以在App中增加有人类特性的线索,如使用有会话语言的视频、音频时,使用人声而不是机器声⑥更能唤起用户的社交联系,帮助用户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线上用户的记忆核心源于自然流畅的操作体验、“步入式”的思维情境和通过多媒体素材唤起的社交属性,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需要使用不同于线下展览的叙事形式进行表达。

2.6 界面设计

展览展示型App其本质可以理解为通过多媒体材料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随着对多媒体教学领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两个重要原理—双重通道原理⑦、容量有限原理⑧。双重通道原理认为在数字化教学中,人的视觉通道和词语通道是两条独立的认知通道,内容通过两条通道分别进入学习者的信息加工系统,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最终形成长期记忆。而容量有限原理认为人们在每次认知活动中只能处理每个通道内的少量信息,过量的认知负荷会影响认知活动的进行,因此在信息呈现时,需要进行取舍,减少无关认知负荷,提高认知效率⑨。

2.6.1 资源布局

根据多媒体教学原则,用户同时从图像和词语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词语学习⑩,因此展览展示型App中图、文、音频三者之间的呈现状态决定了用户的认知程度。

在展览展示型App中,文物资料通常由图片、文本内容和语音讲解构成,在界面设计中需要根据容量有限原理,呈现信息时要保证双通道的信息量不会过载,比如在呈现高清文物图片时,书面文字和语音应尽量避免同时出现,因为学习者可能会试图调和口头言语和书面语词之间的矛盾,造成词语通道信息过载,挤占认知容量,影响认知和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教学中,只呈现图像和语音讲解是最有效的,因为图像可以在视觉通道中加工,而语词可以在语言通道中加工,参考《国家博物馆》App的文物详情页,App中将文物的文本描述舍弃,保留了语音讲解,使认知效果达到最优(图3)。

2.6.2 资源的空间排布

虽然图片和语音是最优组合,但不是所有博物馆都有语音资源,当只有图片和文本资料时,位置关系尤为重要。展览的文本资料中既有文物背景知识介绍,也有对文物的形态描述或细节讲解,其中不乏专业术语,文物说明通常都是措辞严谨的印刷文本,用户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阅读文物说明时会反复对照查看文本和图片细节,特别是当文物图片和文物说明分别单独呈现时,学习者不能在阅读说明的同时对图像进行加工,还会因反复对照图文产生大量的无关信息加工,挤占认知容量。所以当展览只有图片和印刷文本时,根据数字化教学中减少无关认知加工的实证教学原则之一—空间相邻原则k,文本内容应该与所对应的图片位置临近。《观妙中国》App中,in painting tour以动态长图的展示形式呈现App中文物说明和图片细节对应关系,用户只需上滑界面,画面便会自动定位到文本文字描述的相应位置,用户体验非常好。

2.6.3 合适的视觉语言

博物馆千馆千面,在视觉呈现上App应基于馆藏文物和博物馆风格进行设计,色彩方案、版面设计、字体选择等,每一个设计元素的选择都应该凸显博物馆的气质,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点。展览展示型App应最能体现本馆的气质风貌,在界面设计上不应落入模式化、同质化的窠臼中。界面设计是个整体,每个设计元素都应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

3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设计思路

App是博物馆数字化资源的重要展示窗口,体现了云展览、博物馆数字化的价值和意义。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的长期发展与运营,不仅需要依托博物馆本身高质量展览、博物馆数字化水平等“硬实力”,还需从长远的角度规划和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博物馆数字资源的转换率,更好地服务广大用户。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作为承载文化价值输出的传播媒介,只做内容的“搬运工”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价值输出是展览展示型App的核心竞争力。

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使用者大多是文博爱好者,独立的数据在用户眼中就像分散的拼图,如尺寸、颜色、材质、纹饰等,他们期望看到专业人员将拼图拼凑完整的过程,即文物背后的人文历史和学术研究成果。App作为博物馆数字化的重要展示平台,除了应用各种最新技术展示文物原貌外,更应该整合资源,对数字化资源和学术成果进行有机整合,以独立数据的“点”及人文知识的“面”拓宽展示维度,由单向、单一展示向综合资料库转型,挖掘展览背后的信息,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独有的知识输出。

各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各不相同,App的开发不应挤在同一条赛道,数字化水平高、预算充足的博物馆可以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创新,预算有限的博物馆完全可以在内容上下功夫,避免同质化问题。

4 结论

目前,国内博物馆由于非营利的公益属性,在内容运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宣传推广等方面与商业App存在实质性的差距。本文从内容层面进行梳理,通过分享《故宫展览》App用户的调研数据和开发经验,从内容整合、框架搭建、界面设计几个方面分析提出了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的开发策略。期望未来博物馆展览展示型App的开发设计能够避免脱离社会群众,摆脱单方面的说教形式,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注释

①涂雯倩.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及思路[J].设计,2019(5):90-91.

②⑤王旭东.数字故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6):524-531.

③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④辛向阳.混沌中浮现的交互设计[J].设计,2011(12):46.

⑥⑨理查德·E.梅耶,張恩铭,盛群力.数字化学习中运用多媒体(上)[J].数字教育,2019(1):1-9.

⑦PAIVIO A.Mental Representations:A Dual Coding Approac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1986.

⑧SWELLER J,AYRES P,KALYUGA S.Cognitive Load Theory[M].New York:Springer,2011.

⑩k理查德·E.梅耶,张恩铭,盛群力.数字化学习中运用多媒体(下)[J].数字教育,2019(2):1-11.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