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展望

2023-02-22彭足群任维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吉州窑博物馆青少年

彭足群 任维强

摘 要:吉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博采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人蓝浦在其编写的《景德镇陶录》中称赞:“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跨越千年,凝结在吉州窑瓷器上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借助数字技术即将焕发新的活力。作为在吉州窑原址建立的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成为培养教育广大青少年的新型课堂和新型学校,这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使命。博物馆如何成为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新型课堂和新型学校?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儿童服务?传统技艺与现代数字技术如何发挥“1+1>2”的效果?吉州窑博物馆通过“吉州窑奇遇记”课程的开发进行了一番新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数字技术;5G;“吉州窑奇遇记”;青少年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19

1 吉州窑博物馆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禀赋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一座极负盛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它创烧于晚唐五代,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元末明初终烧,历时500余年。吉州窑遗址规模庞大,现存24座古窑包遗址,如岗似阜。在艺术风格上,吉州窑博采当时南北名窑各家所长,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吉州窑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要;装饰风格灵活多变,寓意丰富,反映了宋代独特的审美情趣,为我们了解宋人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吉州窑根植于民间,在宋元陶瓷装饰工艺中独树一帜,是极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瓷窑。吉州窑瓷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还有木叶贴花、剔花、玳瑁釉、鹧鸪斑釉等装饰手法,皆惟妙惟肖。

因为博物馆的存在,文物才“活”起来,历史才“活”起来。近年来,吉州窑博物馆的年轻观众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参观吉州窑博物馆的“主力”,“00后”也紧跟其后。如何让沉睡在吉州窑博物馆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青少年发自内心的喜爱与接纳,如何让吉州窑文物真正“活”起来,是吉州窑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以求的问题。通过组织各类主题研学活动,吉州窑博物馆对青少年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博物馆之所以会吸引青少年群体关注,根本上在于博物馆自身的“年轻化”,以及博物馆教育思路的“年轻化”。博物馆开展青少年教育是要让自身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把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博物馆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教育。博物馆开展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基础和发展背景一直处于广泛、持久的变化当中,并且在近些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首先,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5000多年文明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博物馆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在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以《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充分利用博物馆优质的文物、文化资源开展自主式、探索式学习,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校内综合实践有机结合。

其次,数字技术方兴未艾,为博物馆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教育中,在逐步加强对各类现代科技利用的基础上,为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路径。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75%以上①。智能手机、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矩阵,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字技术的强大能力和无限空间。数字技术使生活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也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②。

最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深刻变化,网络学习、新媒体学习成为全新的学习方式,青少年认知、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数字技术使青少年的学习与娱乐能够自如穿梭于现实和虚拟之间,而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网络学习带来了广泛而自由的可能性,海量的线上信息供他们检索、查询、分享。青少年从“你讲我听”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了自由吸取、主动探索的学习,从师生面对面的、有限的同步交流转向五彩斑斓、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更多地参与到交互协作式学习中,从统一内容、进度的集体教学转向更具个性化特征的发展路径。

在上述背景之下,当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应当把握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牢牢把握并发挥博物馆主体地位,突出“物”的基础性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图书馆教育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实物性。要坚持以“物”为基础,如以吉州窑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展多元化、自主性教育。以丰富的文物资源、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强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讲好“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的能力,结合新时代博物馆教育发展要求,连接古人和今人,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促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属于吉州窑博物馆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和价值传播体系,使博物馆教育真正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二,受众针对性日益强化,加强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分析,特别是行为习惯和心理方面的分析。根据当前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审美习惯量身定制教育内容资源,探索如何通过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兴趣,将以往晦涩生硬的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加以展示,激发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呈现多维度、体系化发展。当前,国内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形式在传统的文博课堂、讲座等形式基础上,又衍生出青少年趣味导览、青少年互动探索空間、社教体验型展览、社教IP角色、线上互动课等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补充,形成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矩阵,能够覆盖线上、线下多元场景,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量身定制,以满足青少年更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树立教育目标,评估学习效果。博物馆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收集和分析受众数据和反馈,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3 “吉州窑奇遇记”数字化研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3.1 旧词新曲,数字媒体技术让传统文化焕然一新

2020年,经过缜密的策划和精细的设计制作,吉州窑博物馆全新推出了“5G互联网+”青少年科普互动挑战类课程—“吉州窑奇遇记”。这套数字化课程由吉州窑博物馆专门面向青少年进行策划、设计、制作,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的社教模式,以“闯关”“挑战”等形式设置课程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挑战,让青少年与鲜活的历史人物、场景“奇遇”。课程通过对吉州窑典型器物与宋代社会生活进行拆解重构,并以青少年的视角进行创意加工,让青少年在高度还原的场景里,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体验、紧张刺激的闯关挑战迅速了解吉州窑陶瓷知识,感受中华陶瓷文明的博大精深。

3.1.1 亮点1:全方位展示宋代吉州窑瓷业成就

对于青少年而言,每件密封在展柜玻璃中的文物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博物馆是一个神奇瑰丽的历史文化宝藏,等待着他们去探索。课程以讲述宋代吉州窑瓷业成就为核心,以凝结在吉州窑制瓷工艺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为展示核心,全方位展示吉州窑独树一帜的黑釉木叶纹、剪纸贴花和釉下彩绘装饰技艺,每个知识点既成体系又各自独立。互动环节的设置,既增强了青少年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又兼顾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平铺直叙式的呈现方式,而是将有关吉州窑的知识细节隐藏于青少年的探险历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整套课程设计成5个环环相扣的互动关卡,引导青少年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索,在解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吉州窑瓷器相关知识。例如,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中使用的是哪种树叶,设计“神奇的树叶”闯关游戏(图1),在互动界面,会有很多植物从天而降,学生需判断哪些是古代制作木叶纹盏的材料,并通过鼠标或者键盘的方向键左右移动界面下方的黑釉盏承接落下来的树叶,通过分值计算游戏成功与失败,若失败则根据提示再次尝试游戏。游戏成功后,会弹出知识介绍,最终破解“木叶”之谜。

3.1.2 亮点2:精美的手绘漫画风格课程页面,让传统技艺更具时代感

博物馆人只有不断吸纳新鲜的创意与思想,不断探索创新的内容与方式,以活跃的思想、大开的“脑洞”充分参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内容的创意,才能创作出更加多元化、新鲜有活力的教育内容产品,进一步拉近吉州窑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论在博物馆内,还是在博物馆外,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元与深邃,也感受到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气息。“吉州窑奇遇记”在美术设计上采用手绘漫画设计风格,选用饱和度高、丰富艳丽的色彩体系,强化课程对青少年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色彩的搭配增强青少年主动探索的欲望。

3.1.3 亮点3:独特的“互联网+社教”模式,助推博物馆教育走上“云端”

“吉州窑奇遇记”是吉州窑博物馆在数字化时代创新博物馆社教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借助“互联网+”手段和5G技术,让吉州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在更多受众面前。青少年只需打开链接,随时随地即可进行体验,真正做到了“随走随学,随玩随学”。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传播效应,博物馆文化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普惠更多的青少年。

“吉州窑奇遇记”上线之后,广大青少年可以随时通过吉州窑博物馆官网或吉州窑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体验,足不出户就可以经历一场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冒险之旅。5G互联网技术为吉州窑博物馆丰富的陶瓷文化积淀插上了翅膀。

3.1.4 亮点4:基于儿童视角设置互动体验,激发孩子想象力

“吉州窑奇遇记”在课程内容深度、互动环节设置、场景及人物形象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兴趣偏好,以更加幽默有趣的视角和轻松风趣的问答,引导青少年开启一场关于吉州窑陶瓷的探秘之旅。

在剧情设置上,将重点聚焦于宋代发达的茶文化。从一场“斗茶大会”(图2)引出线索,通过NPC人物形象“舒翁”的引导,揭开吉州窑的神秘面纱。通过情景导入法增强内容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便于青少年代入自己的角色身份,以寻找“斗茶利器”的线索,在永和镇吉州窑展开一场奇遇之旅,增强对吉州窑及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学习与感悟。与此同时,树立课程学习的使命感,以路人对话的方式增加吉州窑的神秘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课程的挑战性,增强青少年完成课程学习后的成就感。

3.1.5 亮点5:业内专家把关,保证内容权威性

作为吉州窑博物馆推出的首套“5G互联网+”社教课程,课程中的所有内容均由吉州窑博物馆组织专家和陶瓷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把关,确保知识的准确性。让青少年在丰富的体验之余正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吉州窑陶瓷的文化魅力,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提升文化艺术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科技赋能,数字传播技术让传统课程更加智能

在“吉州窑奇遇记”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上,我们结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博物馆数据资源,物以载道,古物今谈;用数字技术将文物故事解构、重构,用现代生活语言娓娓道来,拉近青少年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遵循创设情境、文物互动、故事演绎、动手实践、评价反馈、数据分析的主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实施流程。

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利用多重先进技术手段及丰富的博物馆文物课程内容,吸引青少年参与课程体验;通过课程体系中设计的实时反馈机制,利用AI大数据分析手段,做出智能化反馈分析供老师、校方及教育管理者参考,进而促进课程的良性发展。运用5G互联网等关键技术,构建以博物馆为核心,辐射周边中小学校和家庭的无边界教育基础环境,重点面向乡镇地区中小学,将博物馆优质的文化资源以最快捷的速度和最低廉的成本带给千家万户,助力乡村振兴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

博物馆对青少年的精神文明教育可以加深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归属感。在课程中我们还初步探索了“AI+知识图谱”技术在青少年教育课程中的运用,通过聚合内容供给,将深层次内容以图谱化形式进行关联展示。

4 数字媒体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

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促使學生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多形式探究。数字多媒体技术联动展示各学科知识,以文物为线索,形成贯穿古今的思维方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随着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兴起,未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要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在跨越时空的多感官全方位体验中激发青少年无穷的想象力。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3-02.

②樊文杰,任维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江西省博物馆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3(3):115-117.

参考文献

[1]谭沅军,李晓钦,熊德山.浅析我国“数字化+博物馆”融合发展与应用[J].长江文明,2023(1):113-119.

[2]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R].2022.

[3]孟浣女.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和发展趋势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

[4]杨丹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J].东南文化,2017(5):118-122.

[5]马晓羚.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探索研究:以“数字故宫”为例[J].今传媒,2022(2):20-23.

猜你喜欢

吉州窑博物馆青少年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