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背景探索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创新路径
——评《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2023-02-22林红
书名:《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作者:周星,张燕,罗幸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942-1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定价:128元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聚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对于提升中国学科建设水平,培养人才的人文素养、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就戏剧影视学科而言,要在全球化浪潮下更有力地发挥文化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及时响应新文科建设理念,深入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审美教育、人文教育,以切实推动艺术人文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由周星,张燕,罗幸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一书,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在回顾中国戏剧影视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该学科教学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探索出更为科学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机制,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该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过程,并立足当下时代背景,结合相关学者的思考和研究,阐述了该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时代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基于新文科建设,详细分析了当前戏剧影视学科存在的美育问题及其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结合“双一流”建设、新冠疫情、中国电影转型等现实情况,深入论述了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落脚于实践层面,针对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创新探索,构建起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播音素养提供了有效参考。
从该书来看,新文科相比于传统文科更加强调文化创意与创新意识,旨在借助教育与学科手段,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与先进性。笔者结合202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三教改革’幼师学校创意戏剧课程实践探究”(559)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戏剧影视学科作为艺术类分支学科,不仅强调学科内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而且肩负着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使命和责任,对于新时期中华文化对外输出具有重要价值。为此,需立足全球化视野,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深入分析戏剧影视学科发展的新要求、新环境,促进其创新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结合新文科发展,重构学科课程体系。新文科的“新”体现为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发展上。当前,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戏剧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逐步从单一的专业技能人才转变为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对此,学科建设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提高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设立影视节目制作、戏剧编排等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第二,融入新文科理念,优化学科课程内容。新文科建设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强调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多重视角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戏剧影视学科需在原有专业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课程内容,融入美术、哲学、历史、舞蹈等人文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结合,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学科课程体系。需要明确的是,人文价值仍然是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核心,不能混淆学科界限,要做到重点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融入富含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思想文化、话语模式,强化学科建设的中国元素。尤其在影视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回顾梳理中国影视戏剧发展历程,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并通过对其的系统整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学科体系。
第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新文科建设要求各学科树立创新变革意识,主动拥抱信息技术浪潮,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以新技术促进学科专业的创造性发展。基于此,戏剧影视学科建设应当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抓住技术变革契机,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来变革现有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现代化学科体系。首先,需构建网络教学体系,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推动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学科教材、管理机制、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以创设出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其次,搭建系统化网络教育平台。戏剧影视学科应突出强调自身的艺术属性,借助网络渠道搜集整合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素材、课程资源等,探索多元复合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既紧密贴近时代发展、生活实际,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