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孤独症者情绪能力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3-02-21郭强杨光张婷曹漱芹胡碧升王庭照
郭强 杨光 张婷 曹漱芹 胡碧升 王庭照
[摘 要] 情绪对孤独症者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孤独症者情绪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情绪理解、面孔加工、情绪能力干预和影响情绪能力的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情绪理解包括心理理论、共情能力和情绪解读能力;面孔加工包括面孔觉察、面孔識别;情绪能力干预主要包括运用绘本、教育戏剧、虚拟现实技术、镜像视觉反馈和绘画进行干预;影响情绪能力的因素包括述情障碍、面孔抽象度。该研究结果对孤独症儿童情绪教育、干预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孤独症;情绪能力;情绪理解;面孔加工
[中图分类号] G760
一、引言
情绪在孤独症者的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孤独症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如在社交过程中难以辨识自身或他人的情绪,无法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较难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等等。这些情绪问题对其社会交往以及生活产生了持续性的不良影响,是造成其社交沟通困难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孤独症群体的情绪问题,有关情绪主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孤独症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情绪理解、情绪识别、情绪调节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例如,孤独症者难以感受及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推断他人的意图和信念[2];对他人面孔信息变化觉察较慢,难以长久地保持对面孔的注视[3];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容易反应过激或反应迟钝[4],等等。尽管国内研究者围绕孤独症者情绪相关主题开展了大量探讨,但缺少系统、宏观的梳理和分析。为厘清国内孤独症群体情绪主题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对2000—202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孤独症主题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展示该领域国内研究状况,为我国孤独症者情绪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为孤独症者情绪能力的教学、干预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由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包含的文献覆盖面相对较全,数量较多[5],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内孤独症者情绪相关主题的研究状况,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全面检索,文献来源主要包含各种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博学位论文。在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设置高级检索,检索主题词为“孤独症 And 情绪”或“自闭症 And 情绪”,检索时间范围设置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共检索出4116篇文献。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人工筛选,去除会议纪要、会议或期刊征稿启事、讲稿、书评、卷首语、研究机构介绍,合并重复文献,最终得到225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由美国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能够通过绘制网络图谱、构建节点联系对相关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6]。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2023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阈值为TOP25(挑选出每个时间切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25个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处理)。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共现图谱能够反映各个关键词所属领域以及不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但初始共现图谱提供的信息内容较为基础,无法保证图谱上的每个关键词都能准确对应到所属的主题范围,因此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研究者仍需立足于文献,对图谱上的关键词做进一步的梳理完善[7]。本研究的数据处理过程如下:首先,根据聚类得到的高频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初步分析;其次,结合已有的共现结构对关键词做初步聚类;再次,对每个聚类相关的文献进行精读,进而形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最后,选择各个热点中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文献,结合起来对热点进行剖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基于CiteSpace分析和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得到孤独症者情绪研究的热点,包括情绪理解、面孔加工、情绪智力干预、影响情绪能力的因素。其中情绪理解包括“心理理论”“共情能力”“情绪解读”等关键词,主要探究孤独症儿童信念、愿望、共情特质、情境情绪等能力。面孔加工包括“面孔觉察”“面孔识别”等关键词,主要探究孤独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感知、身份识别及表情识别的能力。情绪能力干预包括“绘本”“教育戏剧治疗”“虚拟现实技术”“镜像视觉反馈”“绘画干预”等关键词,目的是提升孤独症儿童情绪解读与面孔加工能力。影响情绪能力的因素包括“述情障碍”“面孔抽象度”等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孤独症者情绪能力影响因素探索的关注点,具体见图1。
(一)热点一:孤独症者情绪理解
1.心理理论能力
依据个体解释情绪产生的原因,可将情绪划分为简单情绪和认知性情绪。简单情绪是由现实情境、愿望所引发的情绪,如“高兴”“痛苦”“生气”等;认知性情绪则是需要基于一定的认知评价,由信念和其他内部心理过程所引发的情绪,如“骄傲”“失望”“嫉妒”等[8]。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Baron-Cohen使用标准面部表情图研究孤独症者对不同情绪种类的识别,发现孤独症者较容易识别“高兴”“悲伤”这类简单的面部情绪,但难以识别“惊讶”“害怕”等复杂的面部表情[9]。孤独症儿童在识别自身或他人基本情绪方面没有困难,但是在识别“惊讶”“惊奇”“尴尬”等认知性情绪上存在明显障碍[10]。复杂的认知情绪难以被孤独症儿童识别可能源于它们与错误信念相关联;孤独症儿童能较好地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并根据他人的愿望来推测行为,但难以区分信念和错误信念[11]。
错误信念是反映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早期的错误信念范式对被试的言语能力要求较高,这可能低估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因此有研究者对错误信念测试范式进行了改良[12]。周楠采用非语言任务探讨孤独症儿童的错误信念,发现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差异不大[13]。由于儿童的信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除了错误信念之外,孤独症儿童其他的信念会有怎样的特点?李卓辰通过五个难度递增的信念任务考察了孤独症儿童的信念理解能力[14]。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在愿望的多样性、信念的多样性任务中得分较高,而在错误信念理解和隐含信念理解任务中得分较低。同时,三个不同实验情景下的错误信念得分并未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孤独症儿童对他人较为简单的心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较难理解他人复杂的心理过程。然而,当为被试呈现图片、给予伙伴辅助时,孤独症儿童的得分有所提高,表明通过图片辅助和同伴支持或许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他人的情绪动机以及心理状态。
2.共情能力
孤独症儿童存在共情缺损的社会特征。共情能力包含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个部分。前者是对情绪情感的认知能力,而后者强调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进行感知和回应[15]。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在认知和情绪测验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普通儿童[16]。为进一步解释孤独症群体的共情障碍,Baron-Cohen率先提出了共情-系统化理论。该理论指出,共情不仅是情感的共鸣,还涵盖了对他人一系列认知活动的判断和预测。“原理”导向的思维方式将共情特质和系统化特质进行连接,孤独症儿童在处理信息时存在障碍,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心理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因而无法较好地推测他人的后续行为[17]。赵雅芬等人通过与普通儿童对比发现,孤独症儿童表情命名仅与共情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与系统化维度得分无显著相关性[18]。这表明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能力不足可能与共情特质有关,而与系统化特质无关。廖梦怡在情绪自动感知和自发性面部表情模仿的实验中验证了这一推论,并发现孤独症儿童共情能力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模仿能力较差[19]。
3.情绪解读
孤独症儿童情境-情绪关联能力较弱,在情绪解读方面存在障碍,尤其在复杂情绪情境理解方面存在明显障碍[20],具体表现为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观点采择和情绪原因解释任务中的表现显著落后于情绪识别、命名任务[21]。为进一步探究孤独症儿童在特定情绪理解上的特点,莫新竹通过分析四种基本情绪类型(喜、怒、哀、惧)理解任务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快乐、悲伤的情境情绪方面具有较好的解读能力,而对愤怒的情境情绪的解读较差[22]。马芮鑫在动态/静态情绪情境下情绪解读能力的研究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3]。此外,该研究还表明,正确识别情境线索显著促进了情绪-情境间的关联,提示条件可促进孤独症儿童对情境线索的识别。
(二)热点二:孤独症者面孔加工
Tanaka将面孔加工分为面孔觉察、面孔识别(身份识别、表情识别)[24]。研究者围绕这些方面探讨了孤独症儿童情绪面孔的加工特征。
1.面孔觉察
面孔觉察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孤独症儿童的面孔加工。孤独症儿童在面孔觉察方面存在异常[25],这可能与其视觉感受异常有关[26-27],具体表现为儿童对物的注意明显多于对人面孔的注意,在社交中较少与他人有目光接触[28-29]。李伟康等人从社交动机假说、眼睛威胁假说和嘴部信息补偿假说三个方面揭示了孤独症儿童存在以社交兴趣缺失、面孔识别嘴部注意偏向等特殊认知风格为表现的面孔觉察异常现象[30],这可能导致其不能有效接收面孔传递的信息,进而表现出面孔加工障碍。郗春艳等人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显著视觉反应异常的孤独症儿童在社交、语言方面存在较為严重的障碍,而有一定目光对视的儿童在社交方面的障碍程度较轻[31],并由此推测,面孔觉察异常可能是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障碍的重要影响机制之一。因此,针对孤独症儿童面孔觉察偏向异常行为进行针对性干预,或许有助于改善其社交及交流障碍。
2.面孔识别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将面孔识别分为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32]。身份识别涉及自我和他人、熟悉和陌生两组关系[33]。孤独症儿童不能与他人很好交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无法区分自我与非自我[34]。陈顺森在研究中发现,孤独症幼儿虽然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情绪面孔时,孤独症幼儿无法区分自我与他人[35]。然而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者虽在他人面孔识别上存在障碍,但在自我面孔识别上却无明显困难[36]。周念丽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孤独症幼儿具备自我与他人的分化认识[37]。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分歧,可能与实验材料、被试等因素有关,后续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除了自我和他人区分之外,对熟悉/陌生面孔的识别也是身份识别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者认为,孤独症儿童不能区分熟悉面孔和陌生面孔[38]。张狗饶开展的面孔熟悉度情绪启动实验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其研究表明,孤独症者对熟悉面孔的识别优于对陌生面孔的识别[39]。陈顺森和白学军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肯定了孤独症儿童在熟悉面部表情识别中的优势效应[40]。
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上存在障碍,一方面可能与表情强度有关。虽然孤独症儿童无法有效识别低强度的表情,但随着表情强度的提高,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准确率逐步提升[41]。王磊等人发现,在100%表情强度的任务条件下,孤独症儿童没有表现出面部识别缺陷[42]。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高强度表情识别优势,但由于表情强度划分及分析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因而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偏倚风险。另一方面,表情性质也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表情识别效果,但具体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Begeer、Ashleigh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在负面情绪识别上存在困难[43-44],霍文瑶等人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45]。但也有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对负面表情(如生气)更加敏感[46-48]。林云强等人发现,以愤怒为代表的表情威胁知觉在孤独症者面孔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这能够预示孤独症儿童厌恶结果(如攻击等行为)的发生[49]。电生理研究结果进一步肯定了负面情绪预期效应[50],这对孤独症儿童负向情绪行为预防、社交情绪干预以及社会关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热点三:孤独症者情绪能力干预
1.情绪理解干预
(1)绘本干预。相较于文字内容,孤独症儿童更易理解绘本中的图片和图像。他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能够感知绘本中的角色,感受角色在故事推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思考角色在社交沟通中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提高自身的情绪理解能力[51]。基于此,研究者借助绘本来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李盼盼根据“快乐”“悲伤”“生气”“害怕”四种情绪,制作相应的绘本主题单元,通过绘本动机激发、夸张情感体验、情绪泛化、情绪日记四个阶段进行干预[52]。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情境解读和愿望解读得分均有显著提高,绘本干预不仅产生了即时效应,还有一定的延时效应。除了情绪本身之外,情绪发生的情景可能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也有影响。调查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对生气情境的感知能力较弱,而这可能会影响到其后续复杂情绪的发展[53]。为此,有研究者采用对话式阅读加绘画的情绪绘本干预方式来提升孤独症儿童对“生气”情境的理解能力。研究表明,经干预之后,两名儿童的“生气”情境情绪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且有较好的维持效果;尤其是儿童能够逐渐表述出某个情境下人物产生相应情绪的原因[54]。以上研究表明,绘本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2)教育戏剧治疗。戏剧作为自我治疗的一种方式,通过再现生活事件,帮助参与者实现身份认同[55]。戏剧治疗能够帮助参与者在与他人互动中提升想象力、表达内心情感[56]。有研究者指出,戏剧治疗能够提升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动作模仿等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度[57]。金京等人将教育戏剧设置成热身、引入、主要活动、疏松、总结五个环节,通过干预前后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变化来探讨戏剧干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虽然实验组儿童在干预后只在情绪线索维度产生显著提升,但其情绪理解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孤独症儿童信念理解能力和愿望理解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58],这表明教育戏剧治疗在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与临床干预价值。由于戏剧治疗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多为理论性探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59],未来研究可以围绕该干预方法做进一步探讨。
(3)虚拟现实技术干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互动载体的创新,相较于传统的干预方法,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了因孤独症引起的互动障碍“瓶颈”,创造了更加能激发儿童兴趣、多个儿童合作游戏的互动环境。因此,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干预。孙瑜以“喜”“怒”“哀”“惧”四种情绪为主题,将日常学习或生活中的情绪照片融入虚拟场景中来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和他人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认知评测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在自我和他人情绪认知方面的得分有显著提升。进一步的家长访谈显示,被试在干预期间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尤其体现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意愿以及理解他人意图方面[60]。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是在传统干预方法上的创新,整个干预过程被场景化、虚拟化,能更好地让孤独症儿童与环境进行自然交互,从而促进其情绪理解能力、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61]。
2.情绪面孔加工干预
(1)镜像视觉反馈法。镜像神经系统的研究表明,孤独症者镜像神经系统功能异常[62-63]。镜像反馈理论支持者认为,通过镜像作用在孤独症者视觉中构建一个完全自我的假象,能够促进其将镜中的成像想象为“真正”的自我,从而促进其自我意识与表情识别能力的提升[64]。费维维采用镜像视觉反馈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镜像视觉反馈干预组的孤独症儿童在自闭程度、行为状态上有明显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65]。刘思佳的研究不仅进一步证实了镜像反馈干预的有效性,也验证了该方法的社会效度[66]。她通过基于镜像反馈的表情模仿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观察其表情模仿能力变化,发现干预后参与者的表情模仿能力得到积极发展,并且表现出了稳定的维持成效。家长和教师均反馈,干预后儿童能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模仿他人表情或动作。
(2)绘画干预。绘画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方法在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面孔加工干预等方面受到研究者關注。绘画干预注重通过绘画了解来访者的情感、心理状态,从而给予针对性干预[67]。绘画与面孔识别均涉及视觉加工,并与空间关系加工能力紧密相关。从神经科学角度来说,面孔加工的脑区主要位于大脑颞叶梭状回,而专家化的视觉绘画经验能够引起梭状回面孔加工脑区功能性变化,从而对孤独症儿童面孔加工能力产生影响[68]。韦春丽认为,绘画训练能够改善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引起面孔识别相关脑区的结构或功能性改变。为验证此假设,她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了绘画经验与面孔识别的关系,证实了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能力的促进作用[69],为孤独症儿童的面孔识别干预提供了方向。卜凡帅通过眼动实验表明,涂色作业干预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视觉注意偏误以及异常眼动注视轨迹[70]。那么,绘画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能否对孤独症情绪理解、面孔加工能力提升起促进作用呢?刘然旗采用对话式阅读加绘画活动方式对轻度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不仅在生气情境理解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其情绪归因与调控、面孔情绪识别能力也有所改善[71]。由于绘画干预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研讨还不充分,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干预在孤独症群体情绪改善方面的应用成果。
(四)热点四:影响孤独症者情绪能力的因素
1.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难言症”,属于情感认知障碍,临床特征表现为难以区分自身躯体感觉与情绪、难以描述自身和他人情绪等症状[72]。虽然述情障碍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相互独立,但两者具有高共病率特点,并且在情绪识别方面存在相似性[73-74]。有研究者认为,述情障碍对孤独症者的情绪加工有影响,具体表现在情绪识别、共情能力等方面[75]。魏寿洪等人通过对已有研究分析发现,伴有述情障碍的孤独症者在面部情绪识别上存在困难,并且他们的移情能力也存在明显的障碍[76]。由此可以推测,述情障碍可能是导致孤独症者情绪识别障碍的重要因素。
2.面孔抽象度
情绪面孔加工材料抽象性可能会影响孤独症者的情绪能力。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仅在卡通面孔加工时存在面孔倒置效应,在对真人面孔加工时没有此效应[77]。卡通情绪面孔具有一定的夸张性、抽象性,而这可能是导致孤独症者在真人与卡通情绪面孔加工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孤独症儿童抽象情绪面孔加工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猜想。颜秀琳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加工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更容易加工抽象度高的面孔或更接近其表情表征的情绪面孔[78]。这对孤独症儿童情绪面孔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干预时可优先选择抽象性或概括性高的卡通面孔。
四、研究思考与启示
(一)研究思考
国内有关孤独症者情绪领域的研究多采用个案或者群体对比实验的方式,探讨孤独症者情绪能力的特征,揭示干预效果。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孤独症者情绪领域仍有继续探索的空间。例如关于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内容大多以信念、愿望为主[79];在情境情绪方面,国内研究者大多针对“开心”“生气”等几种基本情绪进行研究,而对“骄傲”“困惑”等复杂情绪的研究较少,并且国内的情绪评估材料较少,形式单一,多以图片为主[80]。情绪面孔加工是情绪理解的重要方面[81],研究者从面孔觉察和面孔识别两个方面对情绪面孔加工进行了系统探讨,然而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面孔加工异常的原因尚不清楚。由前述分析可知,情绪面孔加工异常可能与低水平的面孔觉察和情绪面孔理解能力有关,然而儿童所欠缺的社会经验可能也会导致情绪面孔加工困难。关于影响情绪加工的因素,研究者多从面孔、表情着手,探讨表情强度、正负性以及面孔熟悉度等对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在这些探讨中,许多结果尚未成为定论,而所得结论的矛盾性也表明孤独症儿童情绪能力的研究需进一步推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在这些方面进行更加多样、深入的探讨,挖掘孤独症儿童情绪特征、机制以及有效的干预方法或范式。
(二)教育启示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愈发注重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强调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及干预工作[82-83],如何提高孤独症儿童情绪能力成为教学、干预过程中的重中之重[84]。本研究基于孤独症患者情绪相关研究的梳理,得到以下教育及干预启示。
首先,根据孤独症儿童视觉、听觉较为敏感的特性,基于3D动画、机器人等技术设计情绪情境理解的早期干预课程,通过视觉动画和声音刺激提升其情绪理解能力,并融合绘本、绘画等手段,开展复杂情绪理解能力教学干预[85]。
其次,儿童早期对他人情绪表情的模仿是表情习得的重要途径[86]。基于“镜像反馈”理论并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虚拟场景中的面部表情、情绪面孔识别等干预,并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音乐治疗、绘画干预等手段,帮助孤独症儿童从虚拟仿真场景逐步过渡到真实课堂情景。
[参考文献]
[1]
宿淑华,胡慧贤,赵富才.基于ICT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9(4):47-53.
[2]张晓霞,王叶,刘欣,等.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共情能力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9(8):48-55+62.
[3]王磊,张珍珍,刘春玲.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幼儿面孔加工的研究進展[J].中国特殊教育,2021(6):59-67.
[4]Sivaratnam C S,Newman L K,Tonge B J,et al. Attachment and Emotion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Neurobiological, Neuroendocrine, and Neurocognitive Considerations[J]. Review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5(2): 222-242.
[5]王娟,陈世超,王林丽,等.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 5-13.
[6]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 2015 (2): 242-253.
[7]辛伟豪,刘春玲,董鸣利.国外特殊教育领域教师信念研究热点[J].中国特殊教育, 2018 (4): 10-18.
[8]Gopnik A,Wellman H M.Why the Childs Theory of Mind Really is a Theory[J]. Mind & Language,1992(7):145-171.
[9]Baron-Cohen S,Spitz A,Cross P.Do Children With Autism Recognise Surprise? A Research Note [J]. Cognition & Emotion, 1993(6): 507-516.
[10]焦青,曾筝.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3): 58-62.
[11]Baron-Cohen S, Leslie A M, Frith U.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Theory of Mind”? [J]. Cognition,1985 (1): 37-46.
[12]Kerr S,Durkin K.Understanding of Thought Bubbles as Mental Representation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of Mind [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4 (6): 637-648.
[13]周楠,方晓义.自闭症儿童非言语错误信念任务的实验研究 [J]. 心理科学, 2011(03): 714-722.
[14]李卓辰.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15]徐洁.自闭症儿童共情能力的干预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 2021.
[16]Lawson J, Baron-Cohen S, Wheelwright S. Empathising and Systemising in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Asperger Syndrome[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4 (3): 301-310.
[17]陈巍,齐星亮,袁逖飞,等.从共情缺损到过度系统化:自闭症的成因释疑及其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 2012(7): 61-66.
[18]赵雅芬,张玲,潘宁,等.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与共情和系统化特质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9): 701-704.
[19]廖梦怡.共情视角下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识别[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20.
[20][23]马芮鑫.自闭症儿童情绪情境理解的实验及干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1][22] 莫新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之情绪理解能力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4.
[24]Tanaka J W, Lincoln S, Hegg L.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of Face Processing Deficits in Autism [J]. Development of Face Processing, 2003: 101-119.
[25][33][35][46]陈顺森.自闭症幼儿面孔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社会认知缺陷指标的探索[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6]ONeill M,Jones R S. Sensory-Perceptual Abnormalities in Autism: A Case for More Research? [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7 (3): 283-293.
[27]Wainwright-Sharp J A,Bryson S E. Visual Orienting Deficits in High-Functioning People With Autism [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3 (1): 1-13.
[28][70]卜凡帅.自闭症幼儿图画书社会信息注意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9][31]郗春艳,麻宏伟,赵亚茹,等.孤独症患儿感觉异常行为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3): 266-267.
[30][32]李伟康,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加工障碍的成因——来自不同理论的解释[J]. 现代特殊教育, 2021 (4): 60-67.
[34]Ornitz E M,Ritvo E R.Perceptual Inconstancy in Early Infantile Autism: The Syndrome of Early Infant Autism and Its Variants Including Certain Cases of Childhood Schizophrenia [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8(1): 76-98.
[36]Schultz R T,Gauthier I,Klin A,et al.Abnormal Ventral Temporal Cortical Activity During Face Discrimination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0(4): 331-340.
[37]周念丽. 自闭症幼儿社会认知实验及干预绩效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3.
[38]王丽娟,罗红格,姚雪.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09(6): 1177-1184.
[39]张狗饶.面孔熟悉度对自闭症者单通道和跨通道的面部表情识别影响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21.
[40]陈顺森,白学军.自闭症幼儿对多重竞争条件下熟悉面孔的注意偏向[J].心理與行为研究, 2013 (5): 640-647.
[41]郭文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2]王磊,冯建新.面孔呈现特征对自闭谱系障碍面孔识别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 2017 (3): 32-37.
[43]Begeer S,Rieffe C,Terwogt M M,et al. Theory of Mind——Based Action in Children From the Autism Spectru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3(5): 479-487.
[44]Hillier A,Allinson L.Understanding Embarrassment Among Those With Autism:Breaking Down the Complex Emotion of Embarrassment Among Those With Autism [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2 (6): 583-592.
[45]霍文瑶,刘艳虹,胡晓毅.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6(7): 52-58.
[47]May T,Cornish K,Rinehart N J. Exploring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nger Superiority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Brain and Cognition, 2016(106): 65-71.
[48]顾莉萍,静进,金宇,等.学龄前孤独症谱系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 656-658.
[49]林云强,曹贤佳,朱慧敏,等.面孔群持续时间对自闭症儿童表情威胁知觉影响的眼动研究 [J].中国特殊教育, 2019(3): 61-68.
[50]杨洁敏,袁加锦,李红.情绪预期影响人类对恐惧面孔的敏感性——来自电生理的证据[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10): 995-1004.
[51][52]李盼盼.绘本治疗提高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干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 2021.
[53][54][71]刘然旗.轻度孤独症儿童基本情绪情境理解能力的调查及个案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5]王娟,陈世超,王林丽,等.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 5-13.
[56]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2-134.
[57]Chasen L R. Engaging Mirror Neurons to Inspire Connection and Social Emo[M].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14: 224-228.
[58]金京,李闻戈,黎辛舒,等. 教育戏剧对自闭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教学成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 2020(10): 51-57.
[59]王立皓.戏剧治疗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提升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B), 2016 (3): 64-67.
[60]孙瑜.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干预中的应用[D].南京:东南大学, 2019.
[61]郭琳琳.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情绪认知及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9 (9): 44-50.
[62]Dapretto M, Davies M S, Pfeifer J H, et al.Understanding Emotions in Others: Mirror Neuron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Nature Neuroscience, 2006(1):28-30.
[63]Avikainen S, Wohlschlger A, Liuhanen S, et al. Impaired Mirror-Image Imitation in Asperger and High-Functioning Autistic Subjects [J]. Current Biology, 2003 (4): 339-341.
[64]李忠励,叶浩生.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 2014 (8): 60-66.
[65]费维维.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9(4): 117-118+87.
[66]刘思佳.基于镜像反馈的自闭症儿童表情模仿训练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22.
[67]王楠.基于绘画治疗的自闭症儿童情绪表达辅导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9.
[68][69]韦春丽.绘画经验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 2016.
[72]Poquérusse J, Pastore L, Dellantonio S, et al. Alexithymia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Complex Relationship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8( 9): 1196.
[73]Ryan C,Cogan S, Phillips A, et al.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ment of Alexithymia in Adults with Autism [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21(51): 2019-2028.
[74]Santiesteban I, Gibbard C, Drucks H, et al.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Share Others Emotions: Evidence From the Continuous Affective Rating and Empathic Responses (CARER)Task [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21(51): 391-404.
[75]王磊,張珍珍,刘春玲.述情障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情绪加工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 2022 (3): 80-87.
[76]魏寿洪,刘婉.伴有述情障碍的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情绪问题及其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 2022 (6): 60-67+77.
[77]Rosset D B,Rondan C, Da F D, et al.Typical Emotion Processing for Cartoon but not for Real Fac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8 (5): 919-925.
[78]颜秀琳.面孔抽象度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20.
[79][85]馬永强,胡晓毅.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0 (9): 47-53.
[80]李慧,邵伟婷,徐胜.自闭症儿童情境情绪理解的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0 (2): 68-74.
[81]张倩倩.面孔情绪训练对自闭症患者和不同自闭特质个体情绪加工的影响[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21.
[8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EB/OL]. (2015-02-05) [2023-07-0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2/05/content_9461.htm.
[8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22-01-25) [2023-07-10].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5/content_5670341.htm.
[84]秦宗南.延迟满足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干预成效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3.
[86]王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表情的无意模仿和有意模仿[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9.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on the Emotional Ability of Autistic Persons in China
GUO Qiang1 YANG Guang1 ZHANG Ting1 CAO Shuqin1 HU Bisheng2 WANG Tingzhao3
( 1.College of Children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231;
2. Zhejiang Bema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Hangzhou 311200;
3.Faculty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Abstract:Emo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utism. This article makes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 on the topic of autism emotional competency through CiteSpace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omestic researches focus on four aspects of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face processing, intervention of emotional competency and factors affecting emotional competency. Among which,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ncludes theory of mind, empathy competency and emotional interpretation; face processing includes face perception and face recognition; intervention of emotional competency mainly includes interventions by picture books, educational drama,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mirror visual feedback and drawing; factors affecting emotional competency include alexithymia and face abstraction. Some insights in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could be attained from this article.
Key words:autism; emotional competency;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face proc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