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学中的游戏治疗
2017-06-26傅淑飞
311203 杭州市萧山区特殊康复中心 浙江杭州
【摘 要】孤独症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可以通过游戏为载体开展个别游戏治疗,并且通过不断记录和改进,帮助他们学习模仿,发展互动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慢慢独立的开展游戏治疗,使患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孤独症;游戏治疗;模仿;个别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孤独症对儿童成长有着严重的影响,它影响着儿童与世界联系的每一个方面。我们将它称作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往往伴随着患者成长的整个过程,阻碍患儿正常的心理发展。
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非凡的教学过程。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惬意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活动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以外,游戏也普遍被认为是儿童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它能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与内心想法。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在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患儿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喜欢单独游戏,而且游戏行为局限于简单的操作;同时也有部分患儿想要与他人游戏,但却难于表达自己的愿望。那么如何以游戏为载体寻求孤独症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呢?
二、问题解决:开展游戏治疗
(一)个别游戏治疗法
个别游戏治疗法,是以单个患儿为对象的治疗法。每个患儿的发展能力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个别游戏治疗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儿童的具体问题,使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方法。
1.观察患儿的兴趣,为游戏治疗打基础
首先,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可以通过询问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兴趣点。然后在个别化教学室中放置不同种类的玩具,观察幼儿最喜欢哪个玩具。再与幼儿玩互动游戏,观察儿童感兴趣反应,最后制定出幼儿感兴趣的个别游戏治疗法,为接下来的游戏治疗做好准备。
2.利用游戏情境触发孤独症儿童的自发模仿行为
模仿是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对成长很重要。模仿能力是孤独症儿童进行游戏的重要基础,在游戏中引导孤独症儿童自发的模仿,不仅提高了游戏行为的主动性,还能习得一些简单的技能。比如在模仿之初,幼儿对音乐游戏非常感兴趣,我就加入了大量的音乐游戏,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然后跟着教师做部分动作,自发的进行模仿。所以,这是非常有效的干预治疗方法。
3.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在孤独症康复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建立在游戏法和模仿法之上的。我们在训练中把玩具当做道具来呈现某个词语或句子让孤独症儿童模仿,游戏则作为奖励出现。通过创设适当的游戏情境活动,来增加儿童模仿的次数,部分孤独症儿童为了能够再次得到玩游戏的机会,会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相应内容的模仿。如:某孤独症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有缺陷,只会发个别单音和字音,但非常喜欢玩“击掌”的游戏,而教师要求其在说出出示的卡片的名称后再玩这个游戏,当儿童的动机非常强烈时,就会努力尝试说出卡片名称,从而增加模仿语言的行为,因此从最初只能说一二个卡片名称到后来可以说出五十几个名称,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一看到认识的物品,能主动说出名称。这对今后在认知、语言和社交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二)小组游戏治疗法
小组游戏治疗法是相对个别游戏治疗法的,它指治疗师为儿童提供精心选择的游戏素材,并营造安全的气氛,通过儿童自然的沟通媒介,帮助儿童实现其自身的完全表达和揭露自我。它有利于发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与沟通能力。
在小组游戏治疗中,一般以二对二或二对四的形式开展,二对二指二个特教老师和二个孤独症儿童,即一个是主教老师,一个是辅助老师,二个孤独症儿童中一个能力较好,一个能力較弱。二对四指二个特教老师和四个孤独症儿童,即一个是主教老师,一个是辅助老师,四个孤独症儿童中一个的能力较好,二个能力适中,一个能力较弱。通过这种形式的搭配,一方面使教师间分工有序,另一方面让能力好的孩子可以带能力弱的孩子,并且能力好的孩子可能发展的更好。
观察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孤独症儿童会更加关注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同时参与游戏活动的时间会延长,同时儿童与儿童之间会增加互动交流,从而使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如:在游戏《吹泡泡》,首先我会和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参与其中,同时我会让能力相对好的小朋友主动去拉能力弱的小朋友的手。接着在我的带领下进行游戏活动,以夸张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气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后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让能力强的儿童来接下面的话,让儿童能够区分大泡泡和小泡泡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在进行下一次的游戏中,让能力弱的儿童做出大泡泡或小泡泡的动作,这不仅提高了儿童们的积极性,在并且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加强社交能力和语言与沟通能力。
(三)家庭游戏治疗法
著名的孤独症治疗专家LeBlanc对家庭游戏治疗法研究表明:无论儿童的问题是什么,游戏治疗都是有效的,影响游戏治疗效果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游戏治疗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度,父母的积极参与,治疗效果越大。
家庭游戏治疗中父母是游戏的执行者,我们会经常开设一些家长学教课,要父母掌握一些游戏的技巧,最终在家里实施这种特殊的游戏治疗。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安排家长在个训课中对儿童进行游戏,由教师点评,改进游戏中的不足。而且会请心理咨询师定期给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心里辅导。孤独症儿童家长在进行家庭游戏治疗的过程中,与家长产生情感共鸣,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并改进
观察记录可用于行为表现方面的,通过对幼儿康复成果的测评,可以进行科学的控制。因此,观察记录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家庭成员一起做好观察记录,并且及时在家园联系本上给老师反馈。在实践中我制作了《家庭游戏治疗情况记录表》、《小组游戏治疗情况记录表》、《个别游戏治疗情况记录表》等记录患儿行为的表格,通过这些表格我会发现这些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足,及时改变方法,在这种方法循序渐进的治疗下,一些程度较好的患儿已经回到了正常学校,并且大部分患儿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康复。
四、结语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是游戏治疗的最终目的,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只有通过我们每个特殊康复老师的耐心教导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这些患儿逐渐得到康复。同时,期待以游戏为载体的个别化教学课能让孤独症儿童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多方面的潜能,在认知、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景俊:《特殊儿童康复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1,P110-111
[2]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P196-203
[3]毛颖梅:《特殊儿童游戏治疗》.学苑出版社,2010.6,P13-14,P47-48
[4]毛颖梅:《国外自闭症儿童游戏及游戏干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8期,P66-70
[5]郭家俊:《自闭症儿童装扮游戏能力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6期,P54
[6]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2007.10,P154-157
作者简介:
傅淑飞(1987~)女,浙江杭州人,幼教二级,研究方向:自闭症儿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