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五学”课堂 构建教学新样态

2023-02-19雷秋带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五学学生主体阅读教学

雷秋带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按照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预学、共学、展学、评学、延学的“五学”课堂,构建阅读教学新样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五学”课堂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探究,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五学”课堂;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21-03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其基本的思想和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一些教师仍是 “穿新鞋、走老路”,摆脱不了接受式学习的束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为此,我们以打造“五学”课堂为突破口,构建阅读教学新样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五学”即预学、共学、展学、评学、延学。 “五学”环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在学生经历个人学、合作学、展示学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反思、调控和修正,经历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过程,唤醒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一、预学

如何让学生有效预学呢?我们课题组经过研究,概括了读、写、问“三字”预习法,让预学简便易行。

读:迅速浏览一遍即将要学习的课文,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写:学习课后的生字、新词,在书本上写出生字的拼音和部首,给生字组词。

问:第二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停下来,反复琢磨,并在书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出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预学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这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以下预学要求:

(1) 阅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遇到生字或长句多读几遍。

(2)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并组词。

(3)再读课文,想想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是什么,慢性子裁缝有什么反应,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这样的预学,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上课时他们会兴致盎然地进行交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当然,不同年段的预学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把生字和课文读熟,中高年段可以适当进行质疑和批注。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二、共学

共学,即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解决预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预学的体会、感悟,并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一)设计核心任务

设计大任务是学生共学的前提。语文新课标提出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此, 在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实践。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们设计了“博物馆正在开展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邀请同学们一起来介绍李大钊事迹”的核心任务。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更深入地品读课文,透过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理解李大钊的英雄事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核心任务,使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内化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到李大钊的伟大精神。

(二)搭建学习支架

“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借助流程图、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图式工具将思维可视化。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读不完的大书》一课,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阅读第2~5自然段,照样子填写下图(见图1)。”

在完成图1后,教师再让学生借助这个导图,用一句话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这样教学,给学生搭建一個思维的脚手架,让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使思维训练扎实有效。搭建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后面的展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展学

(一)小组展示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内交流,可以是一个人分享、讲解,其他组员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进行适时的补充;也可以先轮流分享,再共同讨论。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怎样的情景呢?自由阅读课文第7、第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词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这样的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显得弥足珍贵;这样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全班展示

全班展示就是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的一种展学形式。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讲解、追问、点拨、小结,以保证展示的有效性。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风娃娃》一课时,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支架讲故事:“下面我们来开一个小小故事会。先看着下表(见表1),说说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再把风娃娃吹风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以吗?”

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但教学的难点在于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表格为学生搭建复述的平台,为学生复述提供条件。这样操作,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评学

评学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反馈和及时矫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好、更有意义。

(一)嵌入式评学

随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要将评价嵌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嵌入评价,能有效监控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成效,具有针对性。如何评价?设计具有素养导向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祖先的摇篮》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见表2)。

如此设计,意在将评价嵌入教学,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可检测的学习任务,评估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成目标。这样,彰显出核心素养立意导向的作业评价,让学习结果看得见,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提升。

(二)阶段性评学

“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这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为此,教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后,教师要设计阶段性的评价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诵读、演讲、书写展示、读书交流、戏剧表演、调查访谈等,也可以是纸笔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反馈。例如,教学完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后,教师设计这样的练习(见表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写一写,你眼中的动物朋友

这样的训练较好地把握了单元重点,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聚焦语文要素,聚焦核心内容,确保其在课堂落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五、延学

(一)延展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中处处渗透“1+X”的大阅读理念,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编者设计的练习,不仅有低层次的识记背诵,还有复述、思辨等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女娲补天》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哪吒闹海》等,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神话故事的题目都是用“人物+事情”的方式呈现,故事都是按“为什么做+怎样做+结果如何”这样的顺序展开叙述的,人物都有神奇的本领等。

拓展阅读就是多篇文本围绕相关的议题进行多层次的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比较异同点,比较内容与表达形式……比较中,学生就会有自己的发现。

这样教学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增长学生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延展表达

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自能读写。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火烧云》一课后,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向大家介绍绚丽多彩的烟花。在描写时,要先写烟花的出现,再写烟花的样子,然后写烟花的变化,最后写烟花的消失。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如何写出变化的支架,让学生写出烟花颜色、变化的过程。这样,将阅读和表达有效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把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景观清楚、具体地写出来,从而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预学、共学、展学、评学、延学”的课堂,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精神,是课堂教学的新样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徐宏燕. 从“学习单”到“学评单”,让“学教评一致性”真正实现[J].小学语文教与学,2022(8):39-41.

[3] 查晓红.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2(12):6-7.

(责编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中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监控的实践研究——以南宁市江南区为例”(课题批准号:2020ZJY15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五学学生主体阅读教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