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研究》2023年总目录

2023-02-19

民俗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礼俗文化公园民俗学

2023年第1期(总第167期)

非遗论坛

新世纪以来中国非遗保护政策发展逻辑及

未来取向

黄永林 李媛媛(5)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

潘鲁生 王 佳(18)

文化转场、个人的非遗与民族共同体

岳永逸(26)

当代中国非遗研究热的冷思考

魏甜甜(39)

国家文化公园研究

文化景观史视角下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构建初探

吴必虎 纪凤仪 金彩玉(50)

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性保护思想诠释与路径探索

邹统钎 仇 瑞(59)

以人为本遗产理念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公园实践

王方晗 王璐璐(69)

礼俗社会研究

礼俗互动:作为一种中国社会研究范式的

可能性分析

李向振(79)

礼与俗的社会伦理基础:以传统祭礼为中心的

讨论

秦鹏飞 宣朝庆(92)

张廷芳家族的礼仪实践:明初泉州儒学的

社会史考察

杨园章(100)

礼俗同构与礼俗互动传统的当代价值

韩若冰(111)

民俗史

儒学在江南的建置化与民间化

——基于嘉兴儒学物质载体的数字人文分析

车 群(117)

夙兴夜处:一个丧葬礼俗的独特用语

——以《文心雕龙·祝盟》为中心的分析

戚 悦(130)

黑神何在:唐将南霁云信仰的流传与变迁

杨鸿光(137)

康熙《御制耕织图》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陈满琪(146)

2023年第2期(总第168期)

国家文化公园研究

自然景观激发文化认同的多元理论研究范式

——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自然景观为例

戴靖怡 黄潇婷 孙晋坤(5)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大运河山东段为例

禚柏红 方 辉(11)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利用研究

——以桑植红色民歌为例

王兆峰 陈勤昌(21)

国家与民俗

出山:华北民间年画中的英雄史开端

赵丙祥(29)

“英雄气短”:论京剧《辕门斩子》中的

“情理”秩序

凌 鹏(51)

放火的皇帝与革命的会党:清末民初“火烧少林寺”

神话的再解析

许卢峰(68)

国王的生命史与民间的修行

——从年龄组看云南大理社会的整体演进机制

舒 瑜(81)

仪式文艺研究

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陈泳超(99)

中国常熟现代“讲经”表演传统中的《西瓜宝卷》

[俄]白若思 著 李雁林 译(114)

太湖流域五圣传说的水上传统

裘兆远(124)

宝卷与泰山后石坞:仪式文艺与信仰生活的

互塑

李 梦(133)

仪式文艺的文类转换:以南通童子书为例

关是宇(144)

2023年第3期(总第169期)

学术前沿

学术研究的课题边界:以故事史研究为例

施爱东(5)

本土化与泛化:图腾学说引进中国的知识

考古

张 多(18)

手工艺的思想资源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孟凡行(27)

反哺,还是互哺?

——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刘爱华(47)

民俗史

房、派、家:宗族单位与国家系谱

——宋代谱牒与华南谱牒个案

张小军(56)

被售卖的美丽

——“苏州瘦马”考

王 宁 张静怡(67)

明清弓鞋服饰民俗与女性身份建构

——以明清俗曲民歌为中心

沈媛媛(79)

《离骚》服佩香草书写的观念来源

于沁可(87)

民间文学

从“地方”镜像到“故事里的中国”:本土故事的

现代张力与意义

江 帆(97)

民间故事的诗学实践研究

——基于刘德方故事讲述的分析

王 丹(104)

幻想故事中负向势能提供者的类型及功能

朱家钰(114)

田野报告

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林旻雯(123)

被遗弃的神明:家庭信仰空间中的人神关系

——基于广东东莞厦岗村的田野调查

麦蕴妍 吴重庆(135)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

道德重塑

王 琴(145)

2023年第4期(总第170期)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

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刘铁梁(5)

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

“朝向当下”的转向

杨利慧(11)

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祝鹏程(23)

钟敬文的口头文学观及其现实意义

刘先福(34)

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

学术交流为核心

彭 牧 沈 燕(44)

民俗史

秦及西汉前期私人畜养未成年奴婢之风探析

——以简牍材料为中心

张梦晗(52)

端午竞渡献祭本意新考

连 雯(61)

鱼腥草的图文书写与本草知识建构

林海聪(69)

祖籍符号的建构:从个体的家族记忆到集体的

历史记忆

——以“直隶枣强”移民为中心的考察

刘德增 徐晓青(80)

民间文学

神话原型结构的实践民俗学阐释

户晓辉(90)

复杂类型及其表演

——以打哑谜的故事(AT924)为例

王杰文(96)

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传说的转换

——以AT1577B盲人挨打型为例

吴新锋 林恺雯(104)

民俗观察

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与旅游的文化遗产化

孙九霞(117)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下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构转型

——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例

张继焦 张 爽(124)

燃灯意象:仪式化民俗与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

邓启耀(135)

分合之间:日式酒吧跨文化交换中的商品与礼物

张一璇(145)

2023年第5期(总第171期)

礼俗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

“传统礼俗与中国式现代化”笔谈

冯兵 潘斌 邓声国等(5)

孔府的新年食俗:一个多元建构的“礼仪标签”

杨素花 吴佩林(21)

礼俗互动中的多元一体秩序构建

——以丧葬礼俗为例

龙晓添(35)

华夷之间:明清时期云南学宫的设置、传承机制

及其象征意蕴

覃延佳 王越平(49)

学术前沿

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

朝戈金(64)

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施爱东(70)

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

——中国民俗学的自我认知与发展策略

叶 涛(83)

民俗史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献所见“女子布”入药现象研究

赵诗琪 陈 芳(93)

清代台湾分类械斗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探析

张梦雨(101)

近代江南庙会演剧俗例探析

汪湛穹 小 田(111)

非遗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流转与嬗变研究

鲁春晓(120)

非遗工坊的生成逻辑、基本意涵与实践分析

刘智英 马知遥 刘垚瑶(131)

传播断裂与互动共融:艺术乡建主客体关系

及其对话机制

张 剑 刘亚秋(146)

2023年第6期(总第172期)

纪念《公约》通过20周年专题

“非遗保护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笔谈

王晨阳 刘魁立 朝戈金 黄永林 张 玲(5)

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

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巴莫曲布嫫(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新的文明交流框架

安德明(42)

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 刚(55)

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

——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周福岩(69)

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

确认与界定

陆慧玲(82)

民俗观察

随手行动与生生世界:福建霍童的山民和青草

鞠 熙 高 洁(89)

农业集体化时期乡村社会中的政治、情感与习俗

——以豫东尹店公社泥水匠土地情结为中心的考察

李 达(102)

招财猫的形成、演变及在中国的传播

黄景春 李 琦 毕雪飞 陈冠豪(113)

民俗学史

论葛兰西的民俗观

色 音 李正宇(121)

齐普斯童话改写理论的逻辑、路径与意义

——以《梦想的斗篷——中国童话》为中心

雷 娜(130)

从平面社会到垂直整体

——费孝通与马林诺夫斯基思想的中国转化

王燕彬(140)

猜你喜欢

礼俗文化公园民俗学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CLOSE TOHEAVEN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总括*
《六十种曲》中元宵习俗的民俗学、戏曲学意义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民俗学研究的多元维度——“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