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3-02-19李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项目式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

李艳

摘 要:电子商务专业改变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合作机制,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该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为主线,企业真实项目为驱动,学生为主体,双导师为辅的形式实施运行。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具体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85

0 引言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具有应用领域广泛、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既具有海量知识储备又具备创新能力,能解决真实问题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如何培养多样化跨学科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1 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方面仍存在“两张皮”问题,因此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高校的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持续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具备较强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为学生搭建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真实工作。项目式学习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具有挑战性、真实性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在项目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用多学科交叉思维方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环节完成具体项目。与此同时,工作室模式被称为基于项目学科的理想教育环境。“工作室”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德国魏玛政府建立于1919年的国立包豪斯学院,该学院提出“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方针,极力倡导学校既要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他们认为“工作室管理模式是一个平台,由出色的专业教师和某行业的技师组成,供其进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活动,在真实项目任务的基础上,以企业运作方式作为组织架构的教学模式”。2006年,Eilouti提出,工作室作为一种基于问题的、与强调团队合作的建构主义理论和课程紧密结合,并且是以过程为重点,以实践为基础,跨学科的学习方法。Smith进一步将工作室模型描述为一个“学习系统”,能够带来持续的转变。Pakman指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实践者重新构建他们的行动制定理论,并形成明确地向批评开放的行动策略。因此,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下,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创建工作室是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师资共培、教学共管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现再创造以及增强教师实践业务能力水平的高效平台。

2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2.1 校企共建工作室,搭建校企人才共育机制

依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工作室,进行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施运行(如图1)。工作室的项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即教学类工作室。该类工作室的项目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人才需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企业项目,将项目嵌入到实践课程中。其中项目主要来自于企业真实项目,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此类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双导师,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辅导,全程的实施运行均有学生团队完成。另一类工作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室,即教研工作室。该工作室的项目主要来自于科研院所或企业,由实践型及产学型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在工作室对承接的项目及课题进行孵化、研究,如新技术研发及实验、技术革新、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以及管理咨询服务等。同时承接政府及企业的培训项目,如对当地乡镇进行技能培训、为企业新入职人员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等,更好地为社会及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其中教研工作室孵化的部分项目,还可以转化成为教学案例,反哺教学,形成良好互动。

图1 校企工作室合作机制

当然,要想校企合作能够长远发展,必须要配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由于主体定位不同,其根本任务也有所不同,前者追求社会价值,强调社会服务与价值创造;而后者追求经济价值,追逐资本累积。二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建立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保障双方的权益、激励社会各责任主体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同时,还要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强化检监测评价结果运用,以最大化的鼓励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工作上的积极性。

2.2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要真正地实现实践课程内容对接行业企业一线,提升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是关键突破口。

2.2.1 现有实践课程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的模式,理论课程由教师在课堂上先完成讲授,再让学生在实训课程的模拟平台上完成实训,这种模式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才开始实训课程的内容,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做到边学边练边应用,欠缺知识关联性,很难达到实践的效果。另一方面,实训课程中使用的模拟平台,操作步骤简单机械,实践内容陈旧,与行业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本达不到实训的目标。

(2)实践课程体系问题。

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是依据学科完整度进行设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虽然看起来面面俱到,但缺少层次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课程未与理论课程形成有效的整体联动,且未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脱离了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实践需求难以满足,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

(3)实践教师队伍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数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即使个别教师有短暂的挂职经历,面对电商行业瞬息万变,知识更替迅速的局面,其作用也是杯水车薪。同时,“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但由于欠缺企业工作经验,缺少解决企业难题的实战经验,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难以给予学生最佳的指导。

2.2.2 “项目式”教学模式运行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校企联合工作室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展,实践课程实施不再依赖模拟平台,而是进行真实项目实战,在时间安排上也与理论课程并行进行,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的发生。首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工作场景-工作室,工作室的项目由学校专业团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适时性、专业结合度、工作量以及难易程度方面进行项目的甄选,为学生选择适合实战的项目,再由学生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学生团队的构成主要是大学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组成,在尊重学生专业兴趣方向的前提下,通过选拔,组成工作室项目学生团队,根据项目工作量进行项目划分,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5人一组的学生团队负责完成,每个项目均由1名有项目经验的高年级学生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及各子项目的运行监管。整个项目的实施以学生团队为主体,学校教师及企业导师进行必要的过程辅导,项目交付后,其最终项目成果要经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对项目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及考核(见图2)。学生可根据完成情况取得相应学分,部分项目还可转化成竞赛作品,参加專业学科竞赛。

图2 工作室项目运行流程图

2.2.3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在校企联合共建的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均担任不同的角色。学校主要提供实践场地-工作室、实践设备、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及学生团队,负责对工作室项目的甄选、项目的实施运行、技术指导、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企业主要派出项目管理团队及企业导师团队,负责对工作室项目的引入、项目解读、制定项目质量标准以及过程指导,最终进行项目的验收及评价。校企合作工作室运行模式如下图3所示。校企合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201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与建设、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与企业组建产教融合体(联盟)。”这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及保障。同时,工作室的合作内容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多维度多层次深度融合,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互动及迭代。

图3 校企合作工作室运行模式

3 工作室运行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作室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1 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行业发展

工作室制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情景,并能够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做学合一”,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全部体力及脑力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是学生本质力量外化与不断内化形成新的品质的双向生成过程。学校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可以充分有效的整合行业优质企业资源,实时洞悉行业发展需求及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行业人才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及就业质量。与此同时,与行业企业专家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共同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有效缩短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周期,同时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教育类培训,做好社会服务。

3.2 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校企合作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学校通过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到实践课程中,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本质的提升。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项目式”工作室的运行,全程观察每位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为其选择及培育优秀的人才,同时享受项目运行后的项目成果,将其推广应用,创造经济价值。工作室成了校企联合培养优秀人才、技术与服务支持的区域性培训场所。

3.3 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信息更替迅猛,尤其在电子商务行业,商业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互联网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工作室模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执行“流动导师制”,进入工作室工作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行业发展前沿,知识更新要能紧贴行业发展,在与企业导师协作的真实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项目实战经验,提高自己的科技研发能力,促进自身的成长及发展,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3.4 打造卓越学生团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求,通过工作室真实项目的实施,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打造真实工作场景、工作内容,按照企业工作质量标准要求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实现学生最大化、最优化发展。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知识环境中主动介入、研究和发现,学会利用技术手段激发和简化创新过程,并通过技术表现多样化成果,让创意得到分享和传播,创造意义和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实现了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组成项目团队,分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思考,碰撞观点,取长补短,互相信任和支持,在导师的引导下,做出合理的决策。通过项目团队成员在每个项目中不断的磨合和训练,以老带新逐步打造了卓越学生团队。

4 结语

通过应用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真实项目”的视角为学生选择活动设计与实施载体,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考察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转化为具体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参与到企业项目及科研院所的研发课题中也加快了教师团队建设,提升了自身外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华.双高建设背景下校企共建双师工作室的研究——以跨境电商包装设计工作室为例[J].中国包装,2022,42(07):3234.

[2]齐梦宣,衣龙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与路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7):7072.

[3]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4]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6163.

[5]郑军,顾子强.日本本科STEM教学质量监测:逻辑、标准与启示[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04).

猜你喜欢

项目式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