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2023-02-18刘静

关键词:传统幼儿文化

摘 要:在幼儿学前教育阶段融入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本文分析了幼儿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作用,阐述了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学前教育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61

近年来,幼儿学前教育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具有突出的价值。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学前教育当中,可有效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拓展幼儿文化视野,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精神品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一)意义

1.满足文化发展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直接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受到一定影响,文化自信有所下降。在这一大环境下,要想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教师就必须在教育领域内,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强化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融入,可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是维持文化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

2.契合学前教育发展要求

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社会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要想取得创新,就必须加强新思想的引入,而传统文化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活动中,有利于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学前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将传统文化引入各层面,可有效丰富学前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设计语言、户外等相关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加以呈现,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融合民间艺术活动等形式,提高学前教育改革成效。

3.符合幼儿个体发展需求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学前教育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化意识,引导其形成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文化礼仪、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相融合,可有效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品质,这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满足幼儿高素质发展需求。

(二)作用

1.有效落实幼儿美德的培养

为了传统文化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可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美德故事融入教学活动设计中,起到培养幼儿良好美德的作用。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教师要遵循其认知规律,优选传统文化中具有仁德、诚信等教育意义的故事,再制定教学策略,既能实现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合理渗透,又能让幼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落实幼儿美德的培养,并激发其主动了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从而将传统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充分凸显。

2.引导幼儿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阶段重视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幼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基于此,教师将学前教育与历经千年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幼儿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将一些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作品在课上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或者将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幼儿,这既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又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的民族精神进行塑造,并不断增强幼儿自觉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频繁的交往对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系统性工作和任务的过程中,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在明确的分工下,合作完成同一工作内容,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快速完成工作任务。在此环境下,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使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比如,教师给幼儿讲述修建万里长城的故事,讓其了解到万里长城是在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的。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幼儿能够从小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形成团队意识,使其意识到团队中每个人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4.促进幼儿人文素养增强

由于受到年龄限制,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未形成,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学前教育中,以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为导向,能够使幼儿在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受到有效启发并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将易理解且能够加强幼儿感受的内容引入日常教学中,如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故事,能够全面增强幼儿的人文素养。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明确学前教育目标,精准落实幼儿综合素质培养

学前教育是我国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目标,发挥其引领幼儿培养方向的作用,同时保证幼儿园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充分满足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工作要求。

首先,教师要围绕思想道德提升,转变原有的学前教育观念,既要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也要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角度来看,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

其次,教师要着重提升幼儿独立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改变幼儿习惯性依赖他人解决难题的思维,在日常教学中利用一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动,培养与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教师要利用积木等常见玩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搭建不同类型的建筑,让幼儿在合作搭建建筑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发性、创新性,并学习不同材料之间的搭建、拼插、穿插、连接等技术,或者利用方砖、正方砖、圆砖钉、三角砖、瓦等零件完成四合院、城墙等传统建筑的搭建,在有效加强幼儿对我国传统建筑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建构能力。此外,在搭建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全程参与,在一旁观察并适时进行指导,使幼儿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不断增强幼儿的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满足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

就教师而言,若想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除了需要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及文化素养以外,也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促进传统文化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既能保证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又能为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奠定有效开展幼儿启蒙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要综合考虑该阶段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以其兴趣为导向,调整与优化现有教学内容,在充分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同时,调动幼儿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利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以及形式多样的特点,再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将传统文化合理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中,提高教学的质量。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到在准确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对教育目标进行有效区分,以保证从传统文化中所选取的内容满足幼儿的学前教育需求,夯实幼儿学前教育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宜且质量高的传统故事融入教学设计中,如“磨杵成针”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启蒙小故事,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利用故事内容的生动性来营造轻松且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该故事背后真正的内涵,形成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故事,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体会和深入学习古人的智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知识,使幼儿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室内组织幼儿参与“古代投壶游戏”,以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帮助幼儿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内涵,如引导幼儿扮演“司马光砸缸”故事中不同的角色,给予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对幼儿的智力进行有效开发。

(三)基于传统文化,设置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合理设置的园本课程,将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阶段进行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园本课程内容,又能加强幼儿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增强全体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统文化与幼儿学前教育深度融合,对幼儿文化自信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艺术类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性化需求,在课堂上开展“国画艺术活动”,其目的是以国画艺术为依托,落实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学习国画的兴趣,掌握运用毛笔进行绘画的技巧。在手工类课程中,教师开发设计编织艺术教育课程,在主题教学中融入编织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究编织特色艺术教育,针对小班幼儿,以纸编为主,编织各类小动物;针对中班幼儿,以织布机为主,编织不同图案的布料;针对大班幼儿,则是以绳编为主,编织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既能充分感受和学习传统民间艺术,又能积累更多的编织经验。

此外,教师也可以深度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并形成园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当地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环境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明确大、中、小班幼儿的培养重点,如面向小班幼儿,其课程培养侧重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语言活动中融入一些与当地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在锻炼小班幼儿口语表達能力的同时,也能引导幼儿主动了解当地传统文化;面向大班幼儿,其课程培养侧重参与性,让幼儿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感受知识学习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根植于心,积极推动幼儿学前教育课程的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幼儿学前教育水平。

(四)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发展

落实中国优秀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以及高尚人格。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中。每个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均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与思考幼儿身心发展,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并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摒弃同质化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保证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从幼儿发展角度分析,正是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才形成了多种的人生道路,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构建实现个人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使每个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均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每个幼儿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潜能进行挖掘,使每个幼儿的特长及优势在今后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基于幼儿个体发展差异,教师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学前教育有机结合,从习惯培养、性格塑造等方面强化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的教育原则,再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兴趣,选择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与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针对性的教育,在使幼儿的智能开发及文化内涵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又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进行合理融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学前教育质量,又能促进核心素养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有效落实。教师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各环节加以渗透,能够切实强化幼儿学前教育成效,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

参考文献:

[1] 孙春晓《浅析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10期。

[2] 王燕芳《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19期。

[3] 纪蕾《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15期。

[4] 夏静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中的策略探讨》,《幸福家庭》2021年第2期。

[5] 张思萌《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用及其意义研究》,《鸭绿江》2020年第18期。

(刘静,1972年生,女,汉族,贵州遵义湄潭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湄潭县教体局学前教研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幼儿文化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