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2023-02-18丁祝华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传统

丁祝华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是当代人们的精神支柱,更是人们奋斗的动力。它鼓励人们向先人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盛世繁华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具备强烈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并且已经有效地融入教学当中。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我们可以为小学生营造更加生动的课堂,以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信息技术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56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良好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思想品质、优秀的道德典范、强烈的爱国思想等。传统文化不仅为当代人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是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进行了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融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型、人文性、基础性特征,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宛如人们思想进步的阶梯,能够帮助学生的思想逐渐发生改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让小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天性和特性的尊重。这种现象导致小学生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就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甚至出现了各种逃学、厌学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小学生为了逃避上课,甚至会采取装病或其他借口的方式进行逃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忽视了对学生天性培养的重要性,这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规律不相符。同时,这种模式也无法有效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中的小学生不仅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还会与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距离。

在当代的小学教育中,部分学生对学习表现出较强的功利心态,他们只关注学习成绩,过度注重理论学习内容,却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与学习。这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做事条理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学生的文化功底较弱,因此在写作文、阅读等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相应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下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借助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符合当下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2.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导致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有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和电脑等,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有益的信息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尤为严重。现代的小学生在很小的年龄就开始接触各种电子产品。他们可以利用电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玩游戏、观看视频等等。这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行为可能导致小学生形成各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小学生本身思想不够成熟,所以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对一些错误的信息进行吸收,不仅导致学生会形成各种不良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更是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辨别各种信息的好坏,必须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只有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才能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融合,是新时代重要的教学任务。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的根本所在。小學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小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从课堂教学开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辅助,将传统文化与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经常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这充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中,常常出现各种古诗词、文言文等,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曾经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专题学习内容,这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还能够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思想观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传统文化是古人对生活的总结。为了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融合,教师需要不断延伸和拓展信息技术内容。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基础上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结合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清晰。传统文化的存在,不仅能够延续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更是我国发展的动力,也是民族的灵魂。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所包含的信息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领域也较为广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

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以及《汉字词组输入》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汉字输入的练习。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源于《三字经》,是《三字经》里面的第一句话。主要意思是表达人在刚出生的时候,禀性都是善良的,受到后天的生活环境影响,或者是因为学习环境的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才会有一定的差异。因为文字的笔画较为简单,学生在输入汉字的时候操作也较为便利。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三字经》的内容进行续写,并且要让学生将自己续写的《三字经》的意义进行讲述。学生在练习汉字输入的前提下,也可以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好的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学生要坚守本心,要学会善良,要学会尊重其他的学生。

又如:“首孝悌,次谨信”,主要涉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孝顺父母,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并且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事要小心谨慎,要讲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观点,教师以此为素材,让学生进行汉字的输入。教师要让学生深刻领悟词语的意思:在学习与生活当中,要做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更不随意欺骗他人,要有勇敢的精神,主动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有谦虚的心态,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向他人请教。鼓励学生在面对事情时要从容、大度、坦然,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友谊,为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2.介绍信息技术领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当教学《常用的字处理软件》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代最为常见的WPS软件,教师要告诉学生该软件是由我国研发的,所以更适合我国使用。同时,教师也要将该软件的应用优势以及文字处理的方式进行简单讲解,并且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向学生介绍WPS软件的主要研发者。WPS主要是金山软件旗下的产品,主要的创始人是求伯君,该软件于1988年5月被开发出来的,其优势较多:操作方便、运行速度较快、插件平台强大等,并且可以将文档以及表格进行快速传递。

当教学《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时,教师可以先将网络病毒的危害向学生进行讲解,并且告诉学生电脑被病毒侵害的严重性,不仅会导致基础的文件或者文档丢失,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电脑造成伤害。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自己的电脑,通过病毒的传输来控制他人的电脑,从而进行违法活动。因此,电脑病毒的危害极大。为了提高学生对电脑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师可以开展关于防病毒的相关知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要介绍杀毒软件的创始人,还要深入讲解其背景和贡献。例如,王江明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防病毒专家,也是江明杀毒软件的创始人。他为我国杀毒软件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讲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人物,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成功人士是如何从零开始,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研发出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软件和技术的。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合理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与学习当中。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在潜意识中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同时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教学《给诗集配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分组,要让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分析,选择小组集体认同、喜欢的词集,并要选择合适的图片。在这个环节中,各个小组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相关事迹和图片的收集工作中,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在收集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不断丰富自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以《过零丁洋》为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的爱国精神。再如《出塞二首》中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陰山”,表达了如果龙城的飞将李广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骑踏过阴山的决心。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气势较为豪迈,直接将戍边战士的爱国之情和保家卫国的壮举呈现出来,更是体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表达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制作诗集封面》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逻辑选择最适合的诗句,并设计封面。如《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是对当时局势的真实写照,揭示了当时的达官贵人思想的落后,以及生活的奢靡无度。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的局势发出了预警,表达出诗人对国家以及人民的担忧之情,体现出自身的爱国情怀。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主要表达出英雄的英武豪迈,体现出英雄的非凡气概。词人将保家卫国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爱国之情。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掌握能力。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入,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与文化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更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刻在骨子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亚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读写算》2020年第32期。

[2] 张磊《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新智慧》2020年第22期。

[3] 张雅媛《试论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6期。

[4] 王亚威《信息技术在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第2期。

[5] 宋爱芳《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10期。

[6] 王佑镁、陈敏《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信息技术传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