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幼儿园美育的方法探究

2023-02-18宋芳芳

关键词:美育中华内涵

宋芳芳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幼儿园美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发展。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音乐和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应用,并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案例,以期为幼儿园美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园 美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60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幼儿园美育则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幼儿园美育的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使得它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幼儿园美育中,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将详细说明其意义。

1.培养幼儿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其文化内涵主要是对生命、自然和道德等方面的探索。在幼儿园美育中,透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幼儿在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等方面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幼儿学会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感恩父母,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其情感情绪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修养。

2.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幼儿园美育中,透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小就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3.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根源。在幼儿园美育中,透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習,教师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面对各种文化冲击和挑战。

4.开阔幼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也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在幼儿园美育中,透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幼儿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5.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在幼儿园美育中,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艺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和成长,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艺术表现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育中的融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开阔幼儿的国际视野,提高幼儿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将其融入幼儿园美育中,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幼儿园美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融合过程中的不足

1.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许多幼儿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单一化,主要以“讲解”和“复述”为主,缺少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活动,如亲身体验、实地考察、艺术表演等等。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幼儿缺少亲身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无法真正地感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文化内涵过于单一

当前幼儿园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只注重其中一种文化内涵,比如注重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习俗的讲解,而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内涵,如礼仪、道德、文学、音乐等等。这种单一性的教育方式,无法全面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难以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当前幼儿园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往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很多活动和教材内容过于呆板和枯燥,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导致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4.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社会,这对于幼儿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幼儿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往往停留在传统层面,缺乏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内容。这种局面不利于幼儿真正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难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幼儿园美育的方法

幼儿园美育旨在通过绘画、音乐、手工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相结合,既有助于让幼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也能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以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1.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绘画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绘画的特点和美学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中国画中的笔墨、线条、色彩等元素,以及不同绘画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这些都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绘画实践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通过绘画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对不同绘画风格的实践,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最后,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中国画作品,幼儿能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许多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一些经典的中国画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2.中华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中华传统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在音乐教育中引入中华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在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古代乐器和演奏技法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独特而又充满民族特色,比如古琴、古筝、二胡、笛子等。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这些乐器的历史、结构、演奏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乐器,进而学习和演奏它们。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演奏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除了乐器演奏,幼儿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美,来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色、节奏、旋律等,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元素。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欣赏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音乐所独有的文化韵味。

在音乐教育中引入中华传统音乐的元素,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中华传统音乐,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同时,中华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也有助于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中华传统文化在手工制作中的应用

中华传统手工艺术中的许多技法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幼儿园手工教育中,中华传统手工艺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中国结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将线绳穿过环节,结成各种图案的手工技艺。通过学习和制作中国结,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能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剪纸是另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通过剪刀在纸张上剪出各种图案来表达美学意境。在幼儿园手工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学习剪纸技法和制作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剪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创造力。泥塑是中国传统的立体造型艺术,它是用泥土或黏土等材料雕刻出各种形象。在幼儿园手工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学习泥塑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了解泥塑的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在幼儿园手工教育中应用中华传统手工艺术,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并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这种教育方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中华传统文化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

中华传统舞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引入中华传统舞蹈元素,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首先,幼儿园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概念和舞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认识、学习和表演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中国民间舞蹈,让他们在舞蹈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中华传统舞蹈注重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韵律感。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表现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手法、转体动作、步法等,让幼儿在舞蹈中锻炼身体素质,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最后,幼儿可以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华传统舞蹈表演,感受中华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观看中国传统舞蹈的经典作品,让幼儿领略中华传统舞蹈的优美形态和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5.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们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其中,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传统的庙会活动,观看精彩的龙舞、舞狮、杂耍等表演,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学习制作春联、剪纸、年画等,增强幼儿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表达家庭和睦、祭祀祖先、感恩等传统价值观的时刻。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制作传统的月饼、灯笼等,并进行亲子互动活动,增强幼儿的家庭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中秋晚会,欣赏传统的舞狮、踩高跷、赛龙舟等表演,让幼兒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表达家国情怀、缅怀先贤、崇尚民族英雄的时刻。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和制作传统的粽子、艾叶香囊等,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传统的龙舟比赛、打毽子、赛蒸馍等活动,让幼儿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非常丰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接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让幼儿们从小就了解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力。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美育,与教师一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通过共同努力,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幼儿在美育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具有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蓉蓉《文化美育视野下幼儿园综合艺术课程活动融入传统文化经典资源的教育构想》,《教书育人》2022年第16期。

[2] 王雨含《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思考》,《知识文库》2022年第2期。

[3] 吴丽芳《以劳育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教育》2021年第38期。

猜你喜欢

美育中华内涵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