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3-02-18钱莹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摘 要:音乐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是不被重视的,但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新《课标》对于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也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熟悉和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当前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中音乐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52

传统文化和学科知识相结合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受教师的喜爱和重视。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渗透方式将文化内容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和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这样可以提升高中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助于高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一、传统文化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当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全面性文化,我国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有限,他们认为音乐学习只是一种娱乐和放松,这样的认知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高中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们用心去感受传统音乐文化,并渗透传统文化。

音乐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就是说,相较于其他学科,音乐教学是有一定特殊性存在的,所以,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可以掌握音乐乐理知识,又可以提升音乐素养。音乐艺术有自身独特的美,音乐中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歌曲和与音乐乐器呈现出来,听众可以从中获得较好的听觉感受,而且能够从中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

除此之外,在音乐鉴赏和学习过程中,音乐学习者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语言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一些优秀的作品通过舞台戏剧的形式被完整保留下来。这就是音乐艺术的可传承性和高度创新性的体现,这些被传承下来的音乐艺术,是某个时期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剪影,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传统音乐艺术的学习来了解当时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加深对于舞台剧这种音乐艺术的认知,并且从中发现传统文化,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加深认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有助于将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从学校方面来看,我国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了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成绩的好坏跟学生的升学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有些学校对于音乐教育并不重视,甚至是直接取消音乐课,长此以往是不利于音乐教育开展的。这样的背景下,音乐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渗透都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新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帮助这些学校改变教学观念,适当调整音乐课时的数量,让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放松身心,调整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其次,当前中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授课模式,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且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有些教师认为音乐课堂的核心应当是教唱,所以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歌唱方法的讲授,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与思维活跃的中学生相匹配,长久下去就会让中学生丧失音乐学习的乐趣,产生厌学的情绪。除此之外,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期待和音乐学习热情也会降低,还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引入和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毫无科学性可言,内容过于浅显和表面,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内涵赏析和情感分析,这样也是不利于中学生对音乐传统文化的学习。

再次,从学生角度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数据,这些网络信息和网络数据参差不齐,也没有经过筛选,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中学生处于意识萌芽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接触的信息尤为重要。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中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文化冲击,很多学生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和外文歌曲,而缺乏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更不用说了解传统音乐。我国的中学生无法更好地去认知和了解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学习兴趣,传统音乐素养低,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以提升学生兴趣为目标,来开展一些活动和比赛,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表现,设立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音乐文化结合在一起,既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音乐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鱼咬尾”音乐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编出简短小曲,教师用钢琴演奏的方式将小曲演绎出来,让学生去判断哪一组的编创音乐最好听,这样的话,整堂课程下来,学生既不会觉得枯燥无趣,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和巩固传统音乐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当前的流行音乐,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流行音乐当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少年志》《年少有为》等传唱度高的流行歌曲,深受学生欢迎,我们可以在中间穿插一些与民族自豪感有关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融入适合高中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

对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学校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让音乐理论得到更好的传播,但是整个课堂的单一性较强,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无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对于教师来讲,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自身也要提高音乐素养,学习和了解更多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整合资源和内容,将音乐教学和传统文化内容结合起来。在选材的时候,教师要挑选那些能够渗透到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让两者合理融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比如,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歌唱技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音乐魅力,增强对于友谊的认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用视频的形式来给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会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首歌是一首苏格兰民歌,主题以歌颂友谊为主。视频导入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新奇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视频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跟学生之间进行一些互动,比如问学生提到友谊的时候最先想到谁,想到了什么与友谊相关的事情,这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轻松。这些互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由此引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并且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影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增强学生对于友谊的认知。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该故事的发生背景,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传统文化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极具教育意义的,教师要对此给予充分关注。

(三)将传统文化作为音乐教学素材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音乐素材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产生对音乐知识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感知到音乐魅力。教师在选择音乐素材的时候,要将传统文化知识和音乐内容结合在一起,并从中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素材,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音乐素材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词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和音乐歌词,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情感互通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感情。古诗词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教师可以将古诗词进行编曲,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印象,比如近几年十分流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改编自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改编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词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诗词创作背景,理解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就是音乐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过程中,选词重要性的体现。

2.谱曲

曲调是音乐的灵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旋律为音乐进行谱曲,这样音乐才会被注入灵魂。每一首歌曲都有自身的灵魂,每一首歌曲都是作曲家在不同心境、不同环境下独一无二的心境的体现,诠释了作曲家们不同的内心感受,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乐曲之中,可以赋予乐曲各种不同的感情,比如说思念之情、缅怀之情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乐曲中找到情感共鸣,或者从各种不同的乐曲中找到自己所爱,比如《高山流水》表达的就是伯牙与子期的友情。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后,可以通过乐曲感受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关系,以琴音会友,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传统文化与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

音乐学习需要理论结合实践,这样高中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前上台表演或组织主题音乐会,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音乐实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以课内传统文化和作品欣赏为主题的音乐会,对音乐教材进行拓展,引入一些课外传统文化,这样既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又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在选择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让高中生自主选择与其水平相符的歌曲,也可以从创作背景或者从创作者入手,去选择蕴含传统文化的歌曲,这会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加深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至于音乐会表演,教师可以采用乐器演奏或者是歌曲演唱的形式进行,这样,高中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心灵也会被传统文化所感染,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从而爱上音乐,爱上传统文化。

要想让高中生深入了解相关音乐作品的语境,让他们受到音乐作品内在美的熏陶,教师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不应当以理论灌输为重点,而是应该适当地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以人音版教材中《故乡》的教学为例, 在这节课中,学生要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并且进行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去感受家乡文化,从内心喜爱家乡文化。所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家乡,来进行《故乡》这首歌曲的改编,这样,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有关故乡的古诗词中寻找灵感。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还可以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在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花些心思,从我国传统文化中选取一些优秀的部分融入其中,除此之外,还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毛慧琴、丁国学《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新课程》2022年第12期。

[2] 高超《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职声乐教学的策略探讨》,《知识文库》2022年第2期。

[3] 刘真《小学音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初探》,《安徽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4] 张莲《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路径研究》,《文理导航》2021年第1期。

[5] 王宇《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研究策略》,《高考》2020年第23期。

[6] 李慧华《大众文化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如何融入高中音乐教学》,《北方音乐》2020年第8期。

[7] 叶伟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证研究——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时空》2016年第2期。

[8] 尹航《论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中的有效渗透》,《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年第12期。

[9] 杭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山东教育》2019年第32期。

[10] 苏伦高娃《一堂承载厚重传统文化内涵的音乐课》,《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第8期。

[11] 雷天胜《古诗新唱  唱古颂今——音乐课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年第3期。

〔钱莹,1986年生,女,浙江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教务处(艺术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