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23-02-18袁翠婷

关键词:智力障碍美术

袁翠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要,它既能提高孩子们的图形解读与绘画表现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鉴赏与创造力。艺术教学对智力残疾儿童人格完善和生命品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综合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优秀的品质是智力残疾儿童终身发展的根本,而艺术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则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师要从教材中发掘出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把这些元素与艺术教学相结合,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培智学校 美术教学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48

美术教育借助艺术的力量,可以与传统科学相结合,在健全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对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使智力障碍儿童在美术教学中感到乐趣。在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同時,教师也要注意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美术在培智教育中的价值

智力残疾儿童一般都会出现行动缓慢、对外部的反映不够快、面部表情僵硬、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等问题,很难跟上正常的学习速度和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在教育和训练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和临床症状都考虑进去,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案,从而大大提升教育的效率。

首先,智力残疾儿童一般对视觉信息更为灵敏,所以,将美术教学用于智力残疾儿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其次,智力障碍的孩子们性格单纯,但当他们与周围的同学、朋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时,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缺乏信心,变得越来越拘谨,越来越不善于与人交流。而在美术教学中,智力障碍儿童可以近距离地与精美的艺术品产生联系,不仅可以为他们带来美好、正面的感受,还可以为他们带来一种成就感和满意度,让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快乐程度得到明显提升。智力残疾的孩子通常不能长久地专注于自己的事物,他们没有独立的学习意识,他们的抽象思考能力也很低,因此,艺术教学可以使智力障碍儿童的本性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维发散性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孩子们用图画来表现自己,增强他们与老师、家长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对人生产生更多的认识,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二、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征

画画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通过绘画,儿童能够直观地表现自己的思想。然而,与普通儿童比较,智力残疾儿童的绘画能力要差得多,例如,他们无法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和手腕。所以他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把基础技能练好。由于他们握毛笔的姿势不对,所以并没有形成平滑的线条。另外,他们在观察东西上也没有普通同学那么细心,不能准确地掌握画中物体的外表特点。而且,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少,往往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也缺少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智力残疾儿童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种歧视和忽视,获得的成就感也相对较低。长期下去,他们会丧失自信,变得自卑。所以,与普通同学比较,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经常显得无精打采,遇到团体活动时又会流露出恐惧等情绪。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最近几年,由于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文化的综合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领域,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把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让学生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对弘扬和继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在艺术教材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制作出富有中国特点的艺术教科书,让学生在教科书上了解各个地区特有的艺术文化。另一方面,艺术和文化的结合,可以对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进行反映,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这对我们国家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从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深刻地认识到它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国家荣誉感。

四、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1.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学活动的激励

在美术术教学中,如果智力障碍儿童仅仅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那么他们就不能理解艺术的本质。其实,艺术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理论与人文情感,“绘画”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也就不能体现艺术的教育意义。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对美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了解,体现出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更多沟通的空间,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画画”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只有老师们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他们的潜力就会被发掘出来,这有助于智力障碍孩子们艺术素养的提高。

2.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氛围

美术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课程,它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如果教师的美术教学水平还处于初级水平,那么智力障碍的同学对艺术的认识就会变得很差。新《课标》倡导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这就给美术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个突破教育瓶颈的机会。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老师可以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兴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之中,为智力障碍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3.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进行培育

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历史为根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对于艺术教育而言,老师不应该只是让智力障碍的孩子们去画画,也不应该给他们的作品配上漂亮的色彩,把艺术和绘画画等号,而应该把美术教育转化为一种文化思想的普及,通过对教科书的深入发掘,扩展教育资源,使智力障碍的孩子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文化,从而形成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智力障碍的孩子具备自身的美学素质,在了解文化的含义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感情概念,从而养成健全的个性和坚强的性格。艺术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它不仅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还和我们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之中,同时,还能帮助智力障碍的孩子们,把他们的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了解美术的内涵,从而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总的来说,在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老师们一定要将这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人格发展。

五、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

1.以艺术欣赏为主线,引导智力障碍儿童体验民族文化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类型很多,并且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特殊的含义和意义,有的对于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例如春节的对联、剪纸等,也有的对于智力障碍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看到的,如经典名画、雕塑等。在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将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科学地融入美术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欣赏那些古典名著,并且向他们解释那些作品产生的年代和时代,在学生完成观察和体验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对绘画中所传达的精神进行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比如,在艺术教学中会涉及国画的内容,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对智力障碍同学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准备工作的基础,通过和智力障碍同学们共同欣赏一幅精美的绘画,来开启这节课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网上找出《清明上河图》《步輦图》《游春图》这些适合孩子们学习的知名作品,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看,在看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提出问题,老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给他们进行讲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绘画方式,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受到年纪和经验的限制,他们的学识水平很低,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欣赏和了解绘画。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个性特点,为他们讲述与绘画有关的小故事,让他们对课程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快地融入学习中。另外,老师也可以举办一次关于欣赏绘画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选出一幅自己喜欢的绘画,然后将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与其他的学生以及老师们进行共享,在自由交谈中将自己所学到的欣赏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帮助他们获得一个良好的美术感知体验,使他们的美学素养得到切实提升。

2.以手工的形式引导智力障碍儿童体验民族文化

美术教育与其他主要讲授理论知识的专业不一样,仅凭言语讲授很难让孩子们满意,因此,美术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引导智力障碍的孩子们自己去做,并将现代的教育方法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将相关的信息展现给智力障碍学生。这样,智力障碍的同学就能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

比如,在所有的艺术课程中,都有剪纸的教学,老师们可以将这些民间美术元素融合起来,利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剪纸元素,对他们进行教育,让智力障碍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氛围。在平时,学生们所遇到的剪纸主要是使用对叠纸张,根据对称图形的原则进行创作,而有些较为复杂的剪纸,在现实中并不常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同学们寻找精美的民间剪纸作品,向他们介绍一下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花纹的含义,例如,动物和植物的花纹是什么意思,鱼是“年年有余”的意思;燕子和蝴蝶成双成对,象征着恩爱夫妻的快乐;牡丹高贵典雅,是富贵之意。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对剪纸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在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老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同学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张和剪刀进行手工创作。不过,老师要清楚,即使老师已经教会了孩子们制作方式,也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启发,但老师们也要在孩子们的剪纸活动中,与他们密切接触,了解他们的剪纸情况,要是他们在剪纸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危险动作,老师要及时阻止,并把他们的错误指出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成功完成剪纸作品。这种艺术教学既适合孩子们的个性特征,又能使教学气氛变得生动起来,拓宽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营造出传统文化的学习气氛。

3.用传统的节庆活动引导智力障碍儿童体验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某些文艺作品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清明、端午节、元宵节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美丽的节日包含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如今,传统节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师也可以把这些传统节日的元素引入美术教育中,这些元素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契合,又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当某些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候,美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与节日相关的信息,例如节日的习俗、节日的故事等。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分组制作手抄报和插图等方式进行学习。比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日历,把有传统节日的月份用颜色、图案等形式标出来,让他们看上去更有过节的味道。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制作一些花灯。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的实践技能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又可以将传统文化因素渗透到课堂之中,使他们在丰富的情感和体验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

总之,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它也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现在的教学不能忽略传统文化,而是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它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寻找两者之间的互相联系,对美术课本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要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拓宽智力障碍学生的眼界,使美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营造适合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特征,增强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文福《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考试周刊》2018年第95期。

[2] 杨美华《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艺术评鉴》2017年第1期。

[3] 范星妍《关于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的策略》,《教育艺术》2022年第5期。

[4] 杨升《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方法分析》,《读与写》2017年第28期。

[5] 严祖旺《浅析提升培智学校美术教学活力的有效策略》,《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美术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跨越障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