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化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策略

2023-02-18沈童

关键词:化学传统文化

沈童

摘 要: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贯彻落实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担负起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相融合。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在教学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同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化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本文对初中化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意义以及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初中化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策略展开探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传统文化 深度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45

综合素质教育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由此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积极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化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探索合乎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令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促使学生进步。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祖先们用聪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建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宝贵的文化成果。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基石,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教室,可以有效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有助于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德育人成为中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为众多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了保障。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管是学生家长或是教师都更重视学生应试水平的提升,而弱化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指引,造成素质教育理念无法落到实处。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协同发展,为学生构建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落实核心素养教育需求。

3.有助于回馈学生文化课程学习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学生可以产生刚毅、乐观的品格与远大的抱负追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富足的生活条件下,容易形成害怕困难、排斥挑战的心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便是不喜欢潜心研究、不喜欢自主创新,一碰到比较复杂的知识就不由自主后退,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无法提高。当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形成了扎实的基础素养后,文化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僵化,无法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综合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实施简单的讲授,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进行知识点的灌输,以考试分数来评判学生,课上一味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此以往,会造成课程内容过度僵化,失去活力,学生会形成倦怠感,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无法有效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教学模式单一化,传统文化的价值无法体现

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未发挥出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是当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使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文化感悟。可是,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其价值很难得到充分彰显,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丧失探究性学习的欲望,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对其形成排斥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传统文化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

1.拓展化学文化知识,渗透传统思想文化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但有先人的生活智慧和文化成果,更有先人在不同领域进行探究的优秀成果,学习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教师应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扩展更多的化学文化,充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德育效果。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但是推理检验和探究活动的重要场合,又是传递化学文化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授我国不同阶段化学探究的成果,指引其应用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描绘化学现象,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化学教学的价值。

以《燃烧与燃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节课重点介绍了形成燃烧反应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正确掌握对比和观察等各种化学探索方法,理解化学燃烧概念和对其反应现象的归纳方法,解读我们身边的燃烧问题。爆炸是燃烧环节中的独特状态,要充分理解燃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也必须了解爆炸的本质。所以,教师就可以由此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讲授古时候人类研究黑火药的整个过程,将探索黑火药的爆炸原理引入对燃烧知识的理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简易实例,培养学生自主研习能力

化学已经拥有一个日益完善的结构,知识内容也非常丰富,学生单凭在教师那获得的知识肯定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现代的初中生来讲,尽早提高学生的主动研习能力对学生是有所助益的。教师可以借助比较简单的化学例子,引导学生成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部分化学教师出于对作业量的考虑,根本无法训练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没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金属》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班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各自探索常用金属材料铁、铜和铝等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教师还可以在该单元学习过程中安排一定的预学内容。为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以铜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古文记录描绘出炼铜的工艺,在探究完毕之后递交研习报告。活动过后,教师可以在学完有关单元内容后,对学生递交的报告进行深入讲解。按照预学、学习和复习的步骤,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得知识。

3.融合生活化元素,深化教学内容

任何的课程都不可能与日常生活脱轨,化学课程的教学也同样如此。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化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化学教师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生活方面的哲理。

比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提问学生有没有体验过点爆竹的游戏,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燃放烟花鞭炮会产生什么污染性气体呢?在解疑释惑的过程当中,教师不可以用直接解答的形式,而是要通过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等影响人类的生活现象,指明其有害气体涵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污染气体的化学性质介绍其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随后归纳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燃放鞭炮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借以提升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4.课堂教学中引入古诗句,渗透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加工,关乎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若教师未挑选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挑选适合的课程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将化学课程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引入古诗,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中,指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下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探秘水世界》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教师背上半句“问渠那得清如许?”引导学生接下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借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现在我们便来学习和水有关的化学知识”。在讲解到目前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张土地因缺水而荒漠化的照片,并引用诗句开展课堂教学,苏轼曾经说过这里是“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这样的对比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古诗,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这节课中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理解,还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感受化学的魅力所在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摆脱教材内容的桎梏,从思维、文化、艺术等层面充分挖掘化学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白化学与优秀传统文化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引领学生体会化学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丰富多样的化学知识。

举例来说,在教学《体验化学探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提前设计制作PPT,为学生呈现一些中国古代的实验器具,如炼药器具等,这同样是我国在化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教师可对古时候实验器具的作用等进行介绍,使学生对古时的器材与现代仪器之间的联系开展思考,如现代化的试验台在古时候就是丹台,功效是放置炼药器具和炼药。在古籍中有对丹台外观的记录:“坛高三层,各分四方,而有八门。”三层各自对应着天、人、地;八门则意味着八方之风。丹台上面“垂古镜一面,前用纯钢剑一口”。古时候的飞汞炉犹如现代化的蒸馏设备,其上半截用作盛装原材料,下半截用作加热,作用就是对水银进行抽炼。古时候这类炼药器具和现代实验设备对比有很多相同点,性能大致相同,仅仅在形状和材质上有差异。这些知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深入了解化学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6.利用榜样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思想品德教育与传统文化并没有占据突出位置,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在化学教育中不用考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挖掘化学知识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发展。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怀,我国的很多化学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利用榜样的故事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比如,教师在教学《海水制碱》时,就可以为学生分享侯德榜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化学家的爱国之情。在20世纪40年代,我國的制碱业大多数运用索尔维制碱法,食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为了减少制碱成本,侯德榜前往德国参观考察,想要购买效率颇高的察安制碱法。但是,那时候德国和日本串通一气,向侯德榜提出丧权辱国的条件。侯德榜中断了商谈,为了提升原料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废弃物生产率,他想到将索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侯德榜带着技术专业人员,展开了五百多次实验,研究了两千多个样品,最终成功发明新制碱方式——联合制碱法。时至今日,联合制碱依然是国际上最前沿的制碱方式,侯德榜凭借自己积极探索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为祖国赢得了殊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向侯德榜先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之情,受到爱国教育。

7.利用观察实践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科技持续发展的背后,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到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化学学科中,许多知识都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操作中,部分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试剂,假如不借助适当措施进行处理的话,就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化学实验时,应该引导学生将废弃的实验试剂进行合理处理。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环境污染物进行观察,学生需要收集整理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再检测其酸碱度。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学过程更加具有形象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化学与环境保护》时,在教学开始之前,就要借助PPT呈现由于二氧化碳日渐增加,地球发生的变化。在PPT中,教师还可以添加有关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冰川融化、北极熊无家可归而数目急剧下降的短视频。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与声音,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过分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

总的来说,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初中化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在扩展学生知识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所有学生均可以加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我国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俊月、许俊翠、陈欣悦《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索》,《云南化工》2022年第12期。

[2] 陈怡、张贤金、胡志刚《基于传统文化史料情境彰显化学价值的教学——水的净化》,《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年第21期。

[3] 朱海燕《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研究》,《福建茶叶》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化学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