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2-18卢霞荣

关键词:中华数学知识传统

卢霞荣

摘 要: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作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主体之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文化发展的方向,明确教育目标和教学思路,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素养。本文主要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孕育了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灵魂,代表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基因和血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体现和标识。随着文化不断发展和演进,相关部门针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强调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各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升小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加强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力度,以此来推陈出新,让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成为激励青年一代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助推器。因此,在新时代小学数学中也渗透了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共通点,找准二者的契合点,在教导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人格素养等的全面提升。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对于小学阶段只具有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使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时出现效率低下、效果不显著等现象。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学科,能够丰富当前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走向国外,在国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此,中华文化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深刻影响。同时,我国在数学领域也取得了相当耀眼的成就,对于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精髓及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得到的智慧。中小学生要提高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形成民族自豪感,自觉成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三)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要主动担负起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使命和责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懂数学知识,还应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小学教师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融入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所蕴含的育人功能充分调动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人文素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四)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很早就出现了“数学”的概念。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有机结合,一来符合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另一方面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乏味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趣事相结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在课堂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有效缓解教学压力,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当前的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机制

(一)设计富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名人典故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数学家,这些数学家对我国的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引入名人典故,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来源,例如结绳计数、祖冲之和圆周率、杨辉三角等数学典故,可以让学生在明白我国数学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进而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

2.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古代名题

事实上,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在很早之前就有古人已经研究过了,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经典的数学命题。在经典命题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程相应的命题引入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眼界。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鸡兔同笼”这一经典问题来探讨假设思想的问题,利用“折绳测井”来研究盈利亏损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小学数学中的经典命题与古代的数学命题是一脉相承的,可以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奇所在。

3.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古典游戏

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有趣的益智类游戏,其中也或多或少蕴含了一些数学哲理,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等古代益智类玩具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

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色彩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工具,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能挖掘出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积极挖掘,进而为数学教学服务。

例如,很多师生对于“你知道吗”这一板块不够重视。这一板块中有着许多的数学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渗透进当前的数学学习工作中去。例如,在这一板块中,就有方程的知识,而早在3600年前,古埃及人就使用方程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而我国《九章算术》这一数学专著中也有着方程式的应用案例。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包含着我国先辈对于数学的热爱,对于科学的不懈追求。这些遥遥领先于西方的先进数学研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民族情怀的感知。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此外,教材中还涵盖了《九章算术》中有关“方田章”的知识,“方田章”是关于数学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算法知识,该书中指出,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这之中的方田就是天地,“广”指长,“从”是宽,这就指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长乘以宽。此外,书中还指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底乘高除以二。通过对这些数学典籍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数学界各位前辈在数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数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通过在现有的教材中挖掘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能够从某种角度上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在学习中了解到我国文化的精髓,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及兴趣。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利用好当前的教学资源,从教材中引申出传统文化。

2.探寻数学教学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强调数学教学的持续性,更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摒弃时空限制,真正挖掘数学的理念和内涵。学生将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相结合,从中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科学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存在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就把教学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先了解“乘法口诀”的相关资料及内容,通过前期的简单了解,学生就会对乘法口诀产生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再将自身的问题带入到课堂当中,大家再进行积极的讨论。此外,教师可以把那些乘法口诀的相关知识点引入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其遇到的学习问题。

学生通过在课前独立完成预习工作,以及课堂当中的沟通学习,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探寻艺术图案中的教育元素,感受传统文化美德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能够更便捷地沟通交流,设计出了众多的图案、符号。这些符号、图案的存在从某种角度上体现出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自古以来,我国的艺术及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就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艺术文化能够反映出我国各个时期的文化情况,体现出人民的社会生活,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图形图案与当前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

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变换”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把那些具有文化特征的图案、模型投放到PPT当中,例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这些图案的投放,再加上教师对其的讲解、资料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在无形中加强对于祖国的热爱。通过图案、模型这些生态化的资料导入,教师能够强化数学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减少学生学习中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

4.引用数学典籍,提升传统文化对于数学的影响

数学这门学科的持续发展,与历史中数学家的辛苦钻研密不可分。在当前的数学教材中,包括许多的数学故事及数学典籍,这些数学家的研究成果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數学典籍,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苏教版的教材中就介绍了我国的数学家刘徽。作为我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对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数学界也享有盛名。但是,我们的许多同学却对其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安排学生在百度上搜索一些数学家刘徽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课后资料查找,查出了刘徽的两本著作——《九章算术》和《海岛算经》,这两本著作对于世界数学界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产。特别是在《九章算术》中,刘徽通过十进制小数来对无理数的立方根进行解释。此外,他还提出了正负根的概念和“割圆术”的概念。资料显示,刘徽是一名极为正直的数学家,为人刚正不阿,在数学领域敢于探索创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记录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以方便后人进行继续研究。尽管刘徽地位卑微,但是他高尚的品格、对于数学这一事业的不懈追求,对于世界数学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去记忆和缅怀。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白我国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同时也为当前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三)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

1.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当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中都包含有相关的知识链接,这些知识链接中涵盖了众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且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例如,在“你知道吗”这一板块中,就包括七巧板、祖冲之、圆周率等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从生活中引申出来的。这些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更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文化的印象。

2.课外阅读探索

一说起课外阅读,语文课的相关课外阅读读物往往首先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其实不然,数学课外阅读也是重要的内容。当前的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数学课外读物,其中许多中华传统课外读物都能给儿童带来阅读乐趣,例如曹冲称象、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魔方等,这些中华传统课外读物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开拓阅读视野。

总之,数学学科具备着多种特性,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仅仅需要注重其科学特性,还需要强调学科中的人文关怀,当多种特性进行结合时,数学这门学科才能变得完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学效果。基于此,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人文素材的挖掘,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文化特征与科学特征的教育进行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核心能力时,教师更需要鼓励学生形成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科学探索精神,真真正正地把数学这门学科当作文化艺术去探索,这样才能使数学这门学科具备更强的人文特征,并真正实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黎勇锃《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4期。

[2] 马建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实践》,《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35期。

[3] 叶家会《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精品》2020年第5期。

[4] 郭坚《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魅力中国》2019年第6期。

[5] 李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绽放》,《考试周刊》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中华数学知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