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分析

2023-02-18王博

关键词:数学计算数学知识传统

王博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在进行小学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全面结合,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开展小學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计算之间的结合点,践行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方向,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面向目标,要在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学生才可以不断进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22

对于教育改革期间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小学教师需要掌握新思想,针对教学进行不断创新。从数学学科的文化特点来看,教师需要在数学计算当中落实传统文化,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确保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提升计算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此外,传统文化在数学计算当中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心。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数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方面线索,首先是以知识为重点的明线;其次是以文化为侧重的暗线。教师要进一步促进两者之间的整合发展,实现相辅相成。教师可以遵循数学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而呈现更为科学的教学脉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搜集、阅读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阅读历史资料,对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综合论述,进一步明确主要结果与关键任务,实现数学文化的合理渗透。

首先,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期间,出现了许多外来文化,而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健全、认知能力不全面,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由此导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不够,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受到影响。此外,教师不能将传统文化编写到教材中,这也让学生对于数学中所蕴藏的文化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策略地落实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让学生全面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弘扬习惯,进而在此期间掌握数学知识,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

其次,实现数学发展。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具备超强的想象力。现如今,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严肃,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促进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为课堂注入全新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角。从多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下,现如今的数学教学更为注重多元化、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建,注重学生在学习期间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人文性以及实践性的学科,数学知识中蕴含了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数学文化在小学计算当中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知识时更加容易。所以,在数学计算教学期间,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落实传统文化内容,构建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确保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研究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期间,要将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在知识学习当中落实传统文化,并且在课后结合课堂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紧密结合。此外,通过将传统文化落实在教学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来感受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彰显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根本价值,从而为学生创建适宜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文化散发的魅力。数学是一种知识性的工具类学科,数学文化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当中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挖掘教材中可以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促进知识与文化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计算方式,掌握更多的数学公式。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保证学生可以高度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测量》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有关长度的单位进行了解,并且对于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进行测量。此外,对于不同长度单位的换算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来保证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在我国古代,有多种长度单位的表示方式,例如“寸、尺、里、厘”等,这些长度单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就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如耳熟能详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就全面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长度单位。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当中结合传统的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确保学生可以深刻掌握传统文化思想,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明确怎样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如何通过尺子对长度进行测量。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数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积极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保证教学与文化之间可以全面整合,进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对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数学文化与数学之间实现有效整合。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当前的数学计算当中,最为常见的计算方式就是公式计算,这一方式可以对于数学当中所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让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内容进行探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结合推导过程,数学教师通过在教学当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确保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思想全面结合,使学生可以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全新认识。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当中对于圆周率的介绍讲述给学生,这样一来就可以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确保学生对于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国著名的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也通过“割圆术”对于圆周率进行了计算。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古代人民的智慧。教师结合圆周率,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对圆的周长公式进行推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并且计算能力也会提升,从而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3.促进文化与知识整合,彰显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

传统数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具备一定的特色。所以,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计算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实现两者之间的整合。此外,小学教师也应当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打破以往的思维限制,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数学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让传统文化逐渐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确保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通过计算教学,教师强化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具备合理的数学计算能力,优化数学核心素养,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整合,在学生进行公式推导计算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育加以落实,让学生全面意识到古代人民是如何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而这样一句话就正好解释了“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式产生深刻记忆,进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课堂当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明确了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期间,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借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尝试让学生找到诗歌当中所蕴含的“点、线、面”的相关内容。由此,学生就可以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彰显古诗词中的数学美。

4.拓展教育内容,掌握传统文化内涵

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且精准度较强,并且内容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循循善诱,不断引导学生,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寻找教育的共同点,保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期间能够挖掘出教材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传承数学传统文化。在现如今的小学教材当中,对于对数学传統文化进行了部分解释,其中还包含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习题。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这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著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期间,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授问题背后的故事。“鸡兔同笼”是古代的一道数学名题,最早出自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当中,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几何?”也就是说:“在一个笼子当中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子关在里面。在上面看有35个头,在下面看有94只脚,提问,笼子内有多少只兔子和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断进行猜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让传统文化散发魅力。

5.介绍历史名人,彰显文化精神

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并且对于古代思想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创新,具有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数学知识发展与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辛苦劳动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需要拓展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古代数学家的事迹,让学生知道古代人是怎样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的,而数学又是如何成为重要学科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期间产生民族认同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进一步传承,不断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期间,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他在当时就已经研究了很多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原理记录成册,而更多的人对于这一思想进行了运用,促进了古代数学的发展。此外,教师在进行“圆周率”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提及祖冲之,祖冲之是在刘徽运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为3.14之后,对于“圆周率”的精准度进行了进一步提升,将其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直到15世纪末,阿拉伯数学家才刷新了这项世界纪录,计算出更为精准的圆周率。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当中,列举古代数学家取得的成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习知识,才可以不断造福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督促学生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文化始终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和语文、思想品德、社会与自然、历史等相关学科结合,才可以彰显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也同样存在紧密关联。在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了全面体现。通过在数学计算当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思维,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保证学生可以对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韩梦婕《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年第1期。

[2] 吴骏、曾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传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

[3] 陈洁仪、赖颖慧《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研究——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育观察》2022年第11期。

[4] 张雪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华夏教师》2022年第2期。

[5] 黎波、罗虎成、陈洁《探究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3期。

[6] 姜浩哲《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价值、现状与展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期。

[7] 胡青青、莫晓原、贾慧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对策——以桂林市全州县S小学为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年第6期。

[8] 张玉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7期。

[9] 林秋萍《传统的算术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数学知识传统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