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2023-02-18王春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案例

王春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二者的关系,接着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之后论述传统文化的具体渗透路径,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18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认识世界、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实践思路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文化自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概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数与量、算术、几何、数据统计四个方面。其中,数与量包含数字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乘除、长度、面积、容积、重量等基本概念;算术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认识和运算等;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区分、几何变换等;数据统计包括图形的制作、数据的搜集和整理、频数统计、平均数等。

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的性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數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打牢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游戏性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游戏,小学数学教学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三是综合性强。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数学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的交融与应用。四是创新性强: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创新,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中国文化在诗词曲赋、建筑工艺、中医药、饮食、宗教哲学、琴棋书画、天文历法、经济管理和军事策略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中国古代数学研究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关于算术的记录。我国主要的数学成就包括《九章算术》《孙子算经》《海峡算经》和《算经十书》。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重视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发展。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都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二是强调艺术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学观念丰富,包括音乐、绘画、雕塑、戏曲、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三是重视社会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关系,家庭观念、父母子女关系、师生交往、友谊等方面的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极为丰富,如《九章算术》《算经》等经典著作中涵盖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思维启迪的作用。这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同样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融会贯通”。这种教育思想也非常适合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古诗词等经典文化素材也可以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内容。例如,数学中的“比例”“平方”等概念,可以通过古诗词中的类比和隐喻来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应该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和发扬,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认识数学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九章算术》《算经》等经典著作中不仅包含了数学的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还涉及数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实际应用。透过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学,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公式和算法。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人文内涵

数学并不仅仅是一门死板的计算科学,它也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文学、历史事件、哲学思想等内容,都可以与数学结合起来,呈现出数学的人文价值。例如,通过古代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学生可以深入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价值。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传统文化中传达的“温故而知新”“融会贯通”等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学生通过接触传统文化,可以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更好地运用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古代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数学概念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1.数字与传统文化

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在传统文化中,数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系统中,其中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构成。这种纪年系统的运用,不仅准确而简便,而且依托于天文和历法知识,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2.几何与传统文化

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涉及空间形状和大小的研究。在传统文化中,古代建筑中的雕刻壁画、陶瓷器物中的图案都蕴含着几何图形的元素。例如,古代建筑中常用到石雕、木雕等,这些图案涉及几何学中的对称、旋转等知识。

3.数据分析与传统文化

数据分析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往往与统计学一起运用,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在传统文化中,汉字中的笔画、字形、字义等都包含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汉字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二)数学思维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1.逻辑思维

学生学习数学和传统文化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建立正确的逻辑链条,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而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教师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解析古文中的隐含意义。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通过对具体事物、现象的分析和归纳,将其抽象为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认识的能力。数学中涉及的很多概念都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歌曲等表达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3.探究精神

数学思维和传统文化都需要具备探究精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推理和试错,以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深入了解文化内涵,探究文化背后的历史背景,以达到理解和感悟文化之美的目的。

4.创新思维

数学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都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不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而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学生也需要大胆创新和创造,以保持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三)数学方法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1.算盘

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之一,它的运算原理是通过珠子在算盘棒上的移动,实现数字的计算。在中国古代,算盘作为计算工具被广泛应用。这种运用算盘的方式,既蕴含着数学方法,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圆规与书法

圆规也是数学中常用的工具之一,而在中国书法中,也有着运用圆规的方法。在中国书法中,练习者需要用圆规勾画出一些基础的圆形结构,从而保证字形的规整和美观。这种运用圆规的方式,既涉及数学方法,又体现了中国书法中的审美标准。

3.数字编码与汉字

数字编码是一种用数字代替汉字的编码方式,它的背后涉及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而汉字也有着一套独特的编码方式——笔画。通过对每个汉字的笔画进行编码,可以实现数字和汉字之间的转换。这种数字编码的方式,既运用了数学方法,又体现了汉字的独特美感和文化内涵。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

案例名称:吉祥图形的构建及应用

案例步骤:首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吉祥图形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并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吉祥图形。其次,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基础图形构建。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图形构建方式,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吉祥图形转化为数学图形。例如,教师将“福”字转化为由四个“田”组成的正方形,将“喜”字转化为由两个相交的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图形等等。同时,学生通过应用基础图形构建方法,绘制吉祥图形。例如,学生可以使用三角形和圆形构建龙的形状,使用正方形和矩形构建鱼的形状,等等。接着,学生通过吉祥图形的构建方法,创造出自己的吉祥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将各种基础图形和吉祥图形进行组合,创造出自己的吉祥图形。最后,学生通过吉祥图形的构建方法,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吉祥图形的构建方法,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案例总结:本案例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融合的具体案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形,并将其转化为数学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在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和体验,逐渐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吉祥图形的构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激發了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渗透

案例名称:珠算与古代数学

案例步骤:首先,教师要讲解珠算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亲自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其次,教师介绍古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如勾股定理、算盘、三位一体算法等。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珠算进行古代数学的计算实验。例如,教师通过珠算证明勾股定理,通过珠算进行计算等。最后,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珠算题目,通过珠算对题目进行计算和验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造力。

案例总结:通过珠算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以及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学生以更深刻的方式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案例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案例名称:传统木结构与数学思想

案例步骤:教师首先要安排好教学内容,设计木结构课程,向学生介绍数学中的力学概念和木结构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师要通过讲解木结构的设计原理、结构强度的计算方法等,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之后,教师通过手工展示、多媒体视听播放等多种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实施木结构制作实践活动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木结构制作的实践活动,包括测量、计算、设计、组装等环节,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师开展课后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收集意见和建议,为下次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案例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木结构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势。通过木结构制作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实现了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学生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思考、探究和领悟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高文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3期。

[2] 高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家长》2022年第25期。

[3] 张燕《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文理导航》202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案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