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2023-02-18王敏杰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法小学生

王敏杰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 融合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16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品格修养、人生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既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1.传统文化与数学思想的契合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逻辑思维和数学思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对“同余定理”和“逆元”这两个数学概念的讲解就融入了数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和哲学的共同点。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法,还提供了独特的数学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渗透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知识点,如中医、阴阳五行、八卦等,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例如,在中医中,脉搏诊断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如计算脉搏的频率、强度等。而在八卦学说中,八卦的排列和运动也是一种几何学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情境设计和情境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情境中,通过情境模拟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课程的深度结合。运用该方法能够使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开门七件事”中的“七”这个数字,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七”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同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2.采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就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算圆周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圆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这个古老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圆周率的概念和数学运算方法。

3.采用课堂讲解法

在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讲解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一些传统文化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可以促使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教师运用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也使小学生明白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周易》中的“易传·乾象”的内容, 带领学生一同学习方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促使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深度结合,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概念、现象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可以尝试将传统数学知识与西方的数字知识进行对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中西方数学文化的异同。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合”思想和西方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深化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在对比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

5.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它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和“八卦”等元素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6.采用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在传统文化与小学数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法设计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用木棍搭建长方形花架”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中的木工技艺。通过项目式学习法,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7.采用情感教育法

情感教育法是一种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时还能通过情感教育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精神。

例如,在教学“算术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的“数理化生”思想,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情感教育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教育能力。

8.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法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学知识的深度融合,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的“算盘”这个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使用算盘,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9.采用综合性实践活动法

综合性实践活动法是一种将多个学科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综合性实践活动法,设计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和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七巧板拼三角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力游戏。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法,教师也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问答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问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问答式教学法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元素,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丰富课程内容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了许多与数学相关的元素,如算盘、八卦、古代建筑等。小学数学教师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深度结合,能增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感。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是学生们自身所不具备的。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和文化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人文修养,它涵盖了很多方面,如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审美意识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创新的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创造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5.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背景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公式和定理,它也具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融合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学生能掌握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和渊源,这对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6.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传统文化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涉及了许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历史、文学、艺术等。教师将这些学科内容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也能培养小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7.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自觉性,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8.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文化中涉及许多具有哲学的内容,如《易经》等,这些内容可以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很好的帮助,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9.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涉及许多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如“孝道”“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内容可以为学生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提供帮助。

10.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也能增强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1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

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引导小学生自主创建良好的应用场景。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一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如古代建筑中的几何学知识、算盘中的计算方法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十分重要,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等,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深度结合,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结合传统文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意识、文化自信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梦婕《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年第1期。

[2] 贡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中小学班主任》2022年24期。

[3] 李慧贤《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山西教育(教学)》2022年12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法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