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3-02-18何小蕾

关键词:古诗词中华传统

何小蕾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语文课堂中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语文课程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但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文化作为集合了百家思想、经过时间检验的宝贵遗产,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小学至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却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为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0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思想文化的各类名家经典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小学时期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汇融合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综合素质教育中,开启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篇章。同时,为了使小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者将小学语文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学习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将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相结合。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是对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哲理,能够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丰富课堂环节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传承优秀历史,使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以兴趣为导向积极掌握语文学科知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固定的课本知识,还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课内外文章的能力、记录各类事物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拼音、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将拼音识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声画、故事演绎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汉字意思的同时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生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会更加频繁。传统文化在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融合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蒙学的作用,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

在各种外来文化与新文化的巨大冲击面前,怎样在保留历史文化中“个性”的同时,不断促进新观念的进步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学生既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又要在摒弃旧观念的同时进行再创新。所以,在学校里打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中坚力量,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2.推动我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语文历来是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科目之一,在这一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整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对教学带来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让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典重新进入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进而间接促进和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3.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提升

虽然我国已经将传统文化列入学生必学的内容之一,但仍有部分学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水平有限,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展不完全的低龄学生,必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用在维持课堂的纪律以及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面,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教育。

随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满足现代新课程改革标准和学生更高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能力,并将之当成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再加上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灵活性,导致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严重降低了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小学生丧失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4.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当中还在使用比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模式以教师单方面地讲解教材内容为主。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缺乏吸引力,还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减弱。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单纯地在教学过程中对词语、句子以及文章含义等内容进行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对于教材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非常不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我国每个时期的思想文化。然而,由于我国教育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体系的时间比较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之间还不能自如转换,往往会将新型课堂与传统课堂混淆,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去。部分教师不能兼顾教材与传统文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1.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教学是学校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他们掌握语言能力的基础。汉字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因此,汉字的结构能够体现出我国历史的丰富性。在这些前提下,教师们在开展教授汉字课程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问题。一方面既能够有助于学习者更快更好地了解汉字,另一方面又能够更有效地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讲授“国”字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介绍该字由甲骨文向楷书的发展历程,然后再说明该字的寓意为:用门来保护国土;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字被赋予了更多其他的含义。其次,教师要解释中文“高”的含义,人们将这个字理解为保护土地的“长城”。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他们迅速提高汉字的书写水平和识字能力。虽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大量的常用字,但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造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并积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开展古诗词和成语教学。成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每个成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要学会使用这些成语。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关注文本中的成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在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在小学课本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古诗词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流传到现代的古诗词大多是名篇佳作,尤其是列入小学课本的古诗词,都是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因此,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应以课本为起点,通过研究课本中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从鉴赏的高度来讲授古诗词,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而且能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美”。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取诵读诗歌、了解诗词内涵和了解作者思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非但意识不到诗歌的优美,还会认为诗歌教学很乏味。可见,这样的课堂不能体现出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美好意境和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另外,教师应在充分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强化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首先需要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讲述的所有内容都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目的,并非真正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科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由于教学目标的导向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与创新性,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与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且将这种传统文化中与教材相关的因素进行统一整理,才能为带领学生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奥秘做准备。

4.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纯依靠课堂内的教学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一片海洋,那么,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就相当于海洋中的一颗砂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传统文化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传统文化中更深的奥秘在课堂上无法全面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增加学生词汇积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小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对教材中文章的阅读和学习。相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也能够充分结合课内外语文知识,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小学生日常阅读的习惯。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為小学语文教师拓宽了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并改变了教育方式,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更加顺利,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

5.创设“情境+探究”式的语文课程教学形式,彰显学科本质

对于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拓展性课程教学要以凸显语文学科的本质为前提,并通过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凸显语文这门课程的内涵,由此才能更好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拓展性教学。

“情境+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中,增添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这些板块具有不同的主题,教师可以挑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板块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有关传统文化节日这一主题板块时,围绕端午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教学活动:创设情境,举办端午晚会;选出晚会的主讲人,并撰写主持稿;联系生活,开展小组讨论,制定出活动方案;选出小组中最优秀的主持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主持人主持晚会的视频,给予学生一定的灵感,更高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此外,探究式教学也非常重要,这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例如,教师在教授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适当地进行问题导入:“这首古诗讲的是重阳节,同学们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古诗与节日有关吗?”由此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情境+探究”式的教学,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习俗。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的意识。在小学教学中,课内外传统文化教学同时进行才是关键。虽然我国现阶段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产生关联的时间比较短,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一线教师的努力,能够完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袁海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学周刊》2021年第34期。

[2] 常凤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名师在线》2021年第32期。

[3] 王玉花《如何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求学》2021年第43期。

[4] 霍怡《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中的渗透策略》,《作家天地》2021年第32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华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